地处中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不仅有广袤无垠的草原、森林、湖泊,也同样有着大片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尽管多年坚持治理,但这一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生态难题仍在困扰着内蒙古辽阔的土地。内蒙古最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超60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51.5%,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的23.3%,防治任务仍任重道远。
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一半
瞬间黄沙漫漫、暗无天日,阵风达到8、9级,天地一片混沌、狂风卷着沙砾,能见度不足50米……每年春季,位于中蒙边境上的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总会遭遇几场这样的沙尘暴天气。
虽然沙尘暴的形成由多种因素综合导致,但这样的强沙尘天气与这座城市地处的荒漠化土地不无关系。二连浩特市周边草原已经成为荒漠化草原地带,近年来虽然采取多种措施挽救性治理,但目前仍未改变其荒漠化草原地带的本质。
内蒙古最新公布的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0.92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51.5%;沙化土地面积为40.78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34.48%;目前还不是沙化土地、但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预警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14.71%。
在内蒙古,大风、干旱等恶劣气候是诱发荒漠化的最重要因素和动力。在风力作用下,沙物质容易被搬运。风不仅能促使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增加,还使地表蒸发更加强烈,干旱过程加剧。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公报显示,内蒙古荒漠化类型以风蚀为主,风蚀荒漠化面积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0.8%。
“虽然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仍然很大,但经过多年的治理,内蒙古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15年保持了‘双减少’。”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车淑华说,
第五次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监测(2009年)相比,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4169平方公里,年均减少83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净减少3432平方公里,年均减少686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年均减少幅度与第四次监测持平,沙化土地年均减少幅度是第四次监测的2.7倍。
为荒漠化治理注入产业动力
成片的光伏板犹如黑色的波浪在沙漠里蔓延舒展,下面形成以滴灌为主的紫花苜蓿和中草药材连片种植带,道路两侧形成防风固沙的联网绿化带……曾经风沙肆虐的我国第八大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腹地如今正在建设万亩生态光伏基地,逐步实现沙漠增绿、企业增效、资源增值的良性循环。
内蒙古磴口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袁海文说,在促进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当地利用沙漠资源建设万亩生态光伏基地,先后引进多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将现代农牧业和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种植等技术相结合,达到“借光治沙”、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多重效益。
内蒙古多地实施传统生态工程防治荒漠化的同时,更多地探索各种渠道给荒漠化治理注入产业动力,让荒漠化治理变得可持续。
“荒漠化治理的三大法宝就是优先封禁保护,积极治理利用,适度优化开发。”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研究员卢琦说。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土地荒漠化加剧贫困,全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我国在“十三五”时期,努力实现沙区生态改善与农民脱贫的双赢。
韩斯琴是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农民。去年,这个因土地贫瘠而多年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农户,一年的农业收入竟达到了10多万元。当地政府运用科技手段改造沙地开展高效特色种植业,这些沙地衬膜水稻、西瓜、蔬菜、杂粮等沙地农业,正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目前,内蒙古林沙产业快速发展,逆向拉动力不断提高。如今,内蒙古林业总产值达到480亿元,形成了荒漠化防治与产业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良性互动局面。
治理仍任重道远
内蒙古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持续向好,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各类重点生态建设与保护工程成效显著,但局部恶化的趋势仍然存在。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治沙造林处处长郝永富说:“内蒙古沙化土地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新疆。但可治理沙地面积却排在全国第一,防沙治沙任务占到全国任务比重的40%。”
“内蒙古荒漠化治理难度依然很大。”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车淑华说,经过长期生态建设,条件较好的地方大多已基本治理,目前剩余的多为远山大沙,立地条件越来越差,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加上劳动力和物价不断上涨,导致治理成本越来越高。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内蒙古目前和将来相当长时期内的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荒漠化、沙化危害仍然存在。近年治理地区的植被刚开始恢复,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特别是局部地区的生态状况尚不乐观,仍呈继续恶化的态势。
目前,内蒙古林沙草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和培育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单一,多以初级主品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社会化和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生态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和农民增收能力还有待提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年-2020年)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中国将治理沙化土地1000万公顷,力争到2020年使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作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最为广泛的省区之一的内蒙古,未来防治荒漠化、沙化仍任重道远。
对此,专家表示,在防沙治沙过程中,集中力量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草原建设和水土保持等国家重点工程。同时,建立有利于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依托科技支撑,促进成果转化,有效促进林沙草产业高科技、高效益、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生态产业质量和效益,逆向拉动荒漠化防治。
原标题:内蒙古防治荒漠化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