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发达国家制造的大量电子垃圾大都在监管松懈的发展中国家处理。为此,英国《自然》杂志4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呼吁,应通过国际合作阻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倒电子垃圾。
电子垃圾是指被废弃不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包括家用电器、计算机、通讯电子产品、电子科技的淘汰品等。电子垃圾中蕴藏众多资源,也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如显像管内所含的铅,计算机元件中的砷、汞和手机原材料中的砷、镉等物质。
2012年,中国处理了全球70%的电子垃圾,其余的垃圾被运往印度、尼日利亚以及东亚和非洲的其他国家。钢铁、铜、金等无毒材料价值很高,回收成本低于开采自然矿床,因此常常被回收利用。然而,当地人由此获得不菲收益的同时,也面临极为严重的威胁。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关大博、中国北京理工大学王兆华与张斌此次在评论中称,“垃圾处理厂会排放有毒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学品和重金属,可能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专家认为,全球应对电子垃圾的对策应包括:确立国际准则;设立批准处理公司从业、推进技术转移的行业团体;更强有力的国家立法,禁止有毒物质进口,监管可疑的“二手”产品出口;提升消费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等。除此之外,研究者和监管者应在制造、使用、处理、回收和再利用过程中,使用射频识别卡追踪电子元件。关大博与同事总结说:“最终目标是建立制造更清洁、消费更节约的循环经济模式。”
原标题:《自然》呼吁全球联手应对电子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