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引起各界关注,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重污染天气应急你真的可以不关心吗?引:随着近年来重污染天气的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应急这个新概念也走进大家的生活。应急期间,工厂停产/限产、工地禁止施工、私家车单双号限行、运输车辆禁运、学校停课等措施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家

首页 > 大气治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聚焦】重污染天气应急:你真的可以不关心吗?

2016-08-26 09:00 来源:Blue Tech创蓝技术 

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引起各界关注,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重污染天气应急你真的可以不关心吗? 引:随着近年来重污染天气的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应急”这个新概念也走进大家的生活。应急期间,工厂停产/限产、工地禁止施工、私家车单双号限行、运输车辆禁运、学校停课等措施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家的生活。重污染天气真的需要应急吗?如何应急才会有效?其他国家是否有类似的经历?

持续重污染天气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更大从健康防护的角度看,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非常有必要。科学研究表明,持续的重污染天气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更大的风险,引发急性病并加重已有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美国健康效益研究所(HEI)在2010年11月发布的《亚洲公共健康和空气污染:四城市空气污染短期暴露与日死亡率的相关性》中指出,对于在室外活动的人群,连续几天的空气污染的健康危害,要明显大于单独的一两天的空气污染。在实际观测中,也发现,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医院就诊人数明显增加。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在2013年1月雾霾天气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从医院提供的数据来看,雾霾天气明显影响到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就诊量上升了30%。”

重污染天气应急系统都包括什么?重污染天气应急的目的是通过减少人们暴露在对健康有害的空气环境中的时间,而尽可能降低重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就管理工作而言,一个完整的空气污染应急系统,一般需要做到以下三部分的工作:

01空气质量预测:预知重污染天气何时会到来

针对空气污染短期预报,预报得越早,可以用来应对不良空气的选择方案就越多。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在污染发生之前采取措施来减少对人体健康损害并抑制污染物浓度的上升。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可以实现提前48小时的空气质量预测。

02空气污染警报服务:告知大家污染即将或者已经来临,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即将来临时,需要通过发布重污染警报以告知大家开始防护,不同的警报级别代表污染严重程度不同,一般红色警报是最高级。

此外,污染警报发布应当特别关注几类人群和机构,应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达。

污染的敏感群体:包括哮喘病人、呼吸道疾病患者、婴幼儿、老人、孕妇和参加剧烈锻炼的健康人,这些人员在获得警报信息后应当自行采取防护措施。

敏感人群集中的机构:如幼儿园、学校、敬老院、医院住院部、孕产中心等,这些机构应当制定实施在重污染天气的应急方案以保障相关敏感人群的健康。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需在应急期间在相关科室配备足够的人力和设备以应对就诊人数激增。

制定了短期减排方案、需要在应急期间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污染排放的机构:如工厂、工地、运输公司、港口等。

03制定并执行短期减排措施: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防止重污染进一步恶化。

传统的污染大户,工业部门首当其冲。会被要求通过限产/停产、更换低污染燃料(如燃气或用电)等措施,降低污染排放;

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污染在本地排放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因此会在应急措施中设计交通污染防治的措施,如北京、巴黎都采取过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模式,此外,针对一些特殊车辆,如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砂石运输车也会被限行,一些施工工地的工程机械也会被要求停止作业。

其他短期措施:针对其他的污染源,如秸秆焚烧,垃圾焚烧、餐厨污染、路边烧烤等,会在重污染应急期间,对其进行限制,以确保污染不会持续升级。

这些应急措施会有用吗?

有些人质疑措施是否真的有效,因为采取措施之后,并没有立刻看到天空变蓝。其实,应急的本质是为减少重污染的进一步恶化,而并非立刻消除污染。

2015年12月北京两次启动重污染红色预警机制,实施应急减排,的确起了作用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中心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从2015年12月19日7点红色预警启动后24小时里,北京的PM2.5值与未采取减排措施时相比,下降了10%-30%左右。

通过短期措施缓解空气污染,在保护人群健康的同时,也会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成本。工业企业停限产直接影响工厂效益和区域经济发展。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带来出行不便,造成间接损失。此外,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发生重污染天气时会停课,孩子不能上幼儿园,不能上学,没有人看管,造成一些无形的损失,成本很难估算,但却不可小视。

重污染天气应急,我们并不孤单重污染天气与污染应急并非我天朝特贡,许多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就经历过重污染天气频发的阶段。

美国在1943年7月就经历了大名鼎鼎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重污染天气、污染警报、应急措施在美利坚合众国风靡了近50年,直到进入21世纪,美国才把重污染应急变成历史。

英国自从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后,伦敦也夺得了“雾都”的桂冠,据测算有大约12000人的死亡都和这次的烟雾事件有关,造成经济损失高达4亿英镑。

事实上,1948-1962年期间,伦敦发生了多次重污染事件,不过通过有效的治理,在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重污染问题已经大幅改善。

上世纪伦敦的重污染问题主要是燃煤引发的,类似的现象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也同样发生过。1985年1月,德国鲁尔工业区也被灰霾笼罩,而那次重污染事件造24000人死亡,19500人患病住院。时至今日,部分发达国家仍然遭受着重污染天气的影响。2013年12月3日,巴黎的空气质量上了全球媒体的头条,根据巴黎空气监测机构Airparif实验室报告,当天巴黎空气中所含的微粒子,等同于在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8个人同时抽烟产生的废气。

国际能源署(IEA)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一份名为《世界能源展望特别报告:能源与空气污染》的报告中警告,全球每年约有650万人因室内或室外空气污染而早逝,如果不改变能源使用和生产方式,这一数字到2040年将增加至740万。这个数字中,包含了中国、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

2015:重污染应急工作成绩斐然自2012年北京出台国内首个重污染日应急方案起,我国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在过去的四年中已经取得快速的发展,在2015年尤为显著。

2015年8月29日,《大气污染防治法》完成第二次修订,其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增设了专章。立法明确要求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报等。2015年12月,环保部首次就重污染天气应急不利约谈了山东德州。同样在12月,北京启动了全国首例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政府对空气重污染应急关注空前。

2015年,在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方案的编制方面,我国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河北省编制了全国首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操作方案编制指南》(简称《指南》),该指南要求企业自行编制在空气污染紧急状态的减排计划,并提交给大气污染主管部门审批,以此控制重污染环境下的工业排放。不同于大部分省市应急工作中采用停产、限产的“一刀切”政策,《指南》让企业主导,充分考虑到各个企业不同的生产排污特征,其措施更切实可行,并且可以将企业由于减排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这样的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重污染应急中就已建立,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年,我国还在应急工作常态化管理方面取得突破。2015年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两部门关于在北方采暖区全面试行冬季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决定2015-2016年采暖期在北京、内蒙古、山西等15个省(市)的水泥熟料生产线试行错峰生产。水泥生产避开重污染易发、多发的“冬季峰”,即“错峰”。利用冬季供暖期间,鼓励水泥窑停产。通过科学规划生产,对北方冬季的空气质量改善和企业成本降低都具有重大贡献。

敢问路在何方?应急到啥时候是个头?在重污染天气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保护人群健康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这些短期应急措施的“性价比”并不高,也不可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仅依靠应对重污染天气所采取的短期应急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他们都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借助法规与标准的约束,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改善机动车污染、强化污染治理,从而实现了更清洁化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重现了蓝天。中国的清洁空气之路也必然将会如此进展。

2030年之前实现全国城市空气质量的全面达标已经成为下一阶段我国灰霾治理工作的宏大目标。挑战升级,而这场与污染的持久战中,会更加需要政府、企业到公众的参与、支持与付出。改变发展模式、提升环保意识,构建环境价值观,你,准备好了吗?

原标题:重污染天气应急:你真的可以不关心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