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水患是对文明的严重威胁,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不治理将会成为大洪灾的源头。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四川省积极探路小流域整体治理见到效果。正在渠江边施工作业的工人。(邓良奎摄)渠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主要支流,这条不算长的河流却曾是长江上游最凶猛水患之一:在2003年至2011年,渠江流

首页 > 环境修复 > 流域治理 > 报道 > 正文

中国地方政府探路长江上游“小流域整体治理”

2016-09-26 11:04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谢佼

历史上水患是对文明的严重威胁,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不治理将会成为大洪灾的源头。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四川省积极探路“小流域整体治理”见到效果。

正在渠江边施工作业的工人。(邓良奎 摄)

渠江是长江支流嘉陵江的主要支流,这条不算长的河流却曾是长江上游最凶猛水患之一:在2003年至2011年,渠江流域几乎连年爆发“百年不遇”特大洪灾,数次让达州市渠县三汇镇4楼楼顶沉于水下,让广安市老城区街道上行船,仅2011年一次洪灾就造成流域经济损失141亿元。

情况近年在变好,46岁广安市居民刘本和说:“家门口的渠江现在变‘温柔’了。”最近几年,即使上游降雨再大,门前的河水也没有陡涨,刘本和再也没有因洪水而连夜逃命。

这不是偶然。据水文资料,1949年以来渠江流域有40个年份发生过洪灾,气候、降雨年年相似,为何近年这条河会变“温柔”?

从当县干部起就多年一线抗洪的达州市市委常委陈中华认为,之所以过去渠江难治,在于治理没有科学规划、缺少控制工程、没有统筹调度。渠江流域源头为大巴山暴雨区,大小支流共有582余条,分布在四川的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五市,由于过去各自为阵,调度口径不统一,下游做不了上游的主,只能被动抗洪;具体泄洪也存在“你放我不放,突然一起放”等调峰调度矛盾,汛情难以共享共治。

这逼迫地方政府必须彻底治理渠江,“零敲碎打”、“被动抗洪”要转变为“流域综合治理”。报经水利部批复同意,四川省出台了《渠江流域防洪规划》,到2030年投入310亿元整治渠江,将渠江全流域的5个市22个县区总体纳入,全盘考虑:“上蓄下泄、蓄泄结合”,新建一批防洪控制性水库;沿江新建和加固堤防,整治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建设防汛非工程措施,包括山洪灾害普查、监测系统、通信预警系统、群测群防体系等,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昔日凶暴的渠江如今已经变得“温柔”起来,一名水文监测人员站在渠江边微笑。(邓良奎摄)

四川省成立了渠江流域防汛指挥部,因渠江干流以达州市范围内居多,由达州市市长任指挥长,其他市副市长任副指挥长,统一调度全流域防汛行动。

“在气象、水文、汛情、调度、指挥、抢险,包括灾情讯息等方面,必须做到全流域共享。”渠江流域防汛指挥长、达州市市长郭亨孝说。打破地方分割的“全流域整体治理”好处显而易见:有了统一指挥后,上下游江面被统管起来,上游何处恢复植被、何处增建堤坝不漏死角;下游何时何处拦洪、腾出多少水库库容,可精准到分钟和厘米。2015年6月渠江流域降雨接近洪灾年份,因多措并举而没有造成大的灾害。

一条渠江成为沿江各市共同的头等大事。巴中市委将渠江流域综合治理与扶贫开发等工作结合,视为发展机遇。达州市委书记包惠最近专门研究渠江流域治理,从渠县锡溪乡码头乘船沿江查看进度。广安市着重治理了渠江流域的水质污染及生态修复。

“抗洪”不是人对自然灾害的被动挨打。渠江流域的整体治理,是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科学认识自然规律、主动施加干预影响的一次积极探索。从全流域出发的系统施政思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

原标题:中国地方政府探路长江上游“小流域整体治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