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12月28日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自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5日前后,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等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4天以上的重污染天气过程。这是2016年入秋以来第3次发布雾霾预警,距上一次发布雾霾红色预警仅过去7天。近年来,全国各地

首页 > 大气治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释疑|PM2.5浓度降低 为何霾天又来?

2016-12-30 09:38 来源: 世界环境 

环境保护部12月28日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自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5日前后,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中南部、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等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4天以上的重污染天气过程。这是2016年入秋以来第3次发布雾霾预警,距上一次发布雾霾红色预警仅过去7天。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不同程度降低。截至12月27日,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下降8微克/立方米),天津市PM2.5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下降1微克/立方米),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2%(下降7微克/立方米)。全国74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9%(下降6微克/立方米)。


京津冀各省市及74城市逐年PM2.5浓度变化趋势(截至12月27日)

延伸阅读:

数据说话:北京雾霾“超标”持续时间在增加



京津冀各省市及74城市PM2.5浓度同比变幅(截至12月27日)

为什么数据降低了,民众感觉还是雾霾或者重污染过程不断呢?

12月29日,环保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监测室主任宫正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宫正宇表示,从2013年至2016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逐日累积PM2.5平均浓度来看,每个城市PM2.5累积平均曲线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进入供暖季后,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PM2.5浓度曲线随之逐渐抬升。由于夏秋季节空气质量较好,进入取暖季,重污染突然来临,甚至接踵而来,民众一下子掉进雾霾中,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北京市11月底PM2.5平均浓度为67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9.5%。经过12月多次重污染过程后,累积平均浓度上升到72微克/立方米,特别是12月16日至21日重污染过程,累积平均浓度由69微克/立方米上升至72微克/立方米。

延伸阅读:

数据说话:北京雾霾“超标”持续时间在增加


而天津市今年11月底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3.1%,经过12月几次重污染过程后,累积平均浓度上升到68微克/立方米,12月16日至21日重污染过程,累积平均浓度由65微克/立方米上升至68微克/立方米,接近去年同期。


同样地,石家庄市11月底PM2.5浓度为84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和2014年同期大幅降低。但是经过持续多次重污染过程,12月底已达到98微克/立方米, 12月16日至21日重污染过程,累积平均浓度由90微克/立方米上升至97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还要高出不少。

宫正宇认为,虽然目前还不能消除取暖季的重污染过程,但通过事先预报预警,重污染期间严格管控各类污染排放,可达到减缓PM2.5累积升高幅度或缩短重污染持续时间的目的。对比近4年的情况来看,在更多地排除了气象因素的影响下,PM2.5均值的持续下降,体现各级政府在落实各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措施上,确实下了功夫。但是,由于京津冀区域污染排放量很大,遇到供暖季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还是极易形成重污染。在没有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排放大幅消减的情况下,重污染会时常发生,抗霾是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各方共同努力。

延伸阅读:

数据说话:北京雾霾“超标”持续时间在增加

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如何产生,这些预报结果靠谱吗?

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有规范流程,专家称今年对城市污染峰值的预报准确率80%。

预报员刘冰告诉记者,空气质量预报以现有可供利用的最高水平科技应用为基础,有严格的作业流程。要做预报就要对污染源、大气条件对扩散传输影响、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等变化情况,以及大气化学机理规律尤其是重污染过程影响有全面了解。

有人认为,所有预报其实都是超级计算机精算得出的结果。但在空气质量预报方面,却不能这么简单归结。

在预报作业流程中,预报员们需要分析未来7—10天数以百计的空气质量相关数值预报、气象数值预报、实时空气质量监测、气象实况观测相关图形和数据产品。预报员需要比较至少三个不同的空气治理数值预报模式、至少三个国际主流气象机构至少两个主要时次的气象产品,而这些信息经常不一致或者矛盾,如何取舍,最考验预报员的经验和水平。

预报的偏差客观上主要来源于影响空气质量数值预报产品的四个主要因素:污染源清单、气象初始场、大气污染物监测初始场、大气化学反应机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预报员王威说,今年预测预警中心对区域污染的预测准确率为100%,对城市污染峰值的预报准确率为80%。


专家说,空气污染过程的发生没有太多时间规律,但确实与天气状况密切相关。王晓彦打开12月16日—21日的污染过程图,向记者解释“跨周大霾”与此次“跨年大霾”的关联。

“还没喘口气,重霾又来了。在河南北部、河北的一些地方,应该说上次污染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清除。”王晓彦告诉记者,从目前的预报看,与16—21日重污染过程相比,此次跨年区域空气污染,虽然影响范围、峰值可能比不上上次,但持续时间可能长达7天。由于5日之后的气象预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污染结束的时间还不好太早下定论。在整个过程中,最重污染区域可能出现在河南,因为按目前气象预报,短时的小股冷空气作用将北部地区的污染向河北南部、河南下压,与原有污染团遭遇,将出现加重趋势。

世界环境综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消息

延伸阅读:

数据说话:北京雾霾“超标”持续时间在增加

原标题:释疑|PM2.5浓度降低,为何霾天又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