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如何实现实时检测、分析?荧光传感是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最新方法——荧光材料遇到水中特定的重金属离子,发光强度就会改变。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钱国栋团队开创性地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引入荧光传感研究,设计出的荧光材料灵敏、准确,为荧光传感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1月9日,“荧光传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结构设计及功能构筑”获得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新兴材料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受到钱国栋团队关注。获奖团队成员、浙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崔元靖说,他们在国际上率先发现,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引入含氮的活性位点后,其捕捉特定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大大增强。“实验表明,水体中的铜离子含量哪怕远低于污染排放标准,这种新型荧光材料也能发出响应。”据此发现撰写的论文发表后,引起国际同行强烈关注与跟进。
荧光传感还可以用来检测温度,它不怕电磁干扰,甚至不用发生接触,相比现在常用的一些探测器,在国防、生物医学领域的优势十分明显。获奖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使用两种稀土离子,取代单一发光中心,这一设想大大促进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荧光温度传感中的应用。
钱国栋教授说,团队还为制备具有纳米级尺度、在生理环境中稳定、可用近红外光激发并发光等一系列性质的荧光材料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将推动荧光传感材料早日产业化,走进人们的生活。
延伸阅读:
2016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附环境获奖项目名单)
原标题:浙大钱国栋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荧光传感 监测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