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城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无论是大街上还是居民小区里的垃圾桶都写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字样,但真正按此分类的却不多。一些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嫌垃圾分类太麻烦,大部分人还是按照以前的老习惯,想怎么扔就怎么扔,什么垃圾都放在一个塑料袋子里扔掉,于是很多分类垃圾桶 “形同虚设”,成了一种摆设。
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早在2000年,建设部就公布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作为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以后再向其他城市推广。但目前仍有很多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这是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实写照。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完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立垃圾回收产业链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投资,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资垃圾治理和分类回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群众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提高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可回收的垃圾也是一种资源,通过回收再处理,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为了让城市环境更美好,我们应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使环保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延伸阅读:
补齐城市生态短板 太原垃圾分类跑出加速度
原标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现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