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7月19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118.81万吨/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与国际相比,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处于什么水平?围绕这些问题,相关负责人做出了回答。淡化水达到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向大海要水喝 我国海水淡化咋样

2017-07-21 08:38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瑜

国家海洋局7月19日发布的《2016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31个,产水规模118.81万吨/日,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为20万吨/日。淡化的海水能不能喝?与国际相比,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处于什么水平?围绕这些问题,相关负责人做出了回答。

淡化水达到饮用水标准

《报告》显示,海水淡化水的终端用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用水,另一类是生活用水。截至2016年底,用于居民生活用水的工程占比33.05%。

“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对海水利用的认识,消除公众对海水淡化水作为饮用水源的疑虑,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多说几句。”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司长曲探宙说,现在人们对海水淡化水能否利用有疑虑,担心水里缺乏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影响人体健康。

“现在的淡化水各项水质指标达到了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相关规定。”曲探宙强调说,饮用水不是营养液,不要试图希望通过喝水来补充微量元素。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李琳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大自然的水循环其实就是海水淡化的过程。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淡水,其总量约占海水的97%。海水经过阳光照射后蒸发,通过雨雪露云霜雾的形式变为淡水,在地球表面重新汇聚成江河湖海。海水淡化技术就是模拟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

数据显示,我国657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天津、大连、青岛、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更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30年,即使南水北调东线一二三期工程,中线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并考虑部分海水利用后,我国沿海地区年缺水量仍将达到214亿立方米。

海水淡化被认为是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开源工程。

曲探宙说,海水淡化技术不仅针对海水,还能淡化内陆地区的苦咸水,并且已服务于极地考察、远洋航行船舶。

成本是推广的瓶颈

《报告》显示,2016年海水淡化产水成本主要集中在5—8元/吨。成本太高是影响海水淡化推广的瓶颈之一。

“我们会尽力通过技术手段把成本降下去。”李琳梅表示,依靠技术进步,近15年我国海水淡化综合成本已下降近60%。

李琳梅说,我国已经掌握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在国内建成了日产万吨级以上示范工程,多套海水淡化装置出口海外。

但她同时表示,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对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本身以及交叉作用机理探索研究不够深入,某些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国产产品的部分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还有差距;缺少为自主技术提供验证试验的服务平台,无法为自主技术与国际产品提供对比性实验,促进自主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提升;大规模的工程实践案例不多,国际知名度与声誉还不够理想。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辛红梅说,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专项、科技计划专项资金、“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作用,持续支持开展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海水利用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我国海水利用科技创新能力。

根据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水利用将实现规模化应用,材料和关键装备实现产品系列化,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延伸阅读:

新能源海水淡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水淡化 突破关键材料瓶颈是重点

原标题:向大海要水喝 我国海水淡化咋样 ——水质已达标 成本是瓶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