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下午,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入驻济南长清大学城签约暨研发基地揭牌仪式在长清大学城建设指挥部成功举行。
9月17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潍坊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1 海水淡化、水处理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山东淡化院”研发基地入驻济南长清大学城
9月16日下午,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淡化院”)入驻济南长清大学城签约暨研发基地揭牌仪式举行。
该研发基地将依托山东淡化院的技术优势和长清本土企业山东国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业优势,开展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方面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并利用长清在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吸引国内外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上下游企业集聚长清,为长清装备制造产业跃能升级注入创新“活水”,推动长清区“智能制造先进区”打造和高质量发展。
山东淡化院是2020年由山东省海洋局、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建设成立,主要宗旨是服务山东海洋生态发展,通过海水综合产研院,技术转移平台、项目培育平台、投融资平台“一院三平台”,致力打造海水淡化创新链和产业链。
在淡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海水淡化已经成为沿海缺水地区获取淡水资源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少数拥有海水淡化技术的国家之一。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将海水淡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各地也加快布局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2020年8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的意见》,大力支持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和地方长期技术攻关支持下,山东省海水淡化产业链完整程度在国内首屈一指,先后建立海水淡化利用协会和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并在2020年建设“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而山东淡化院研发基地入驻长清大学城无疑是推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链落地的又一重要举措。
然而,长清区位于内陆城市济南市的西南部,并不靠海。该“海水淡化”研发基地项目缘何会签约济南长清大学城?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隐藏在长清区决策者抢夺先机的意识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理念上。
先机的抢夺,需要对市场最敏锐的把握。这一点对长期在一线经营的企业家、投资者来说都很难,而放到地方招商引资者身上,特别是决定招商引资大方向的决策者身上,更是难上加难。
幸运的是,济南长清大学城在这次招商活动中展示出了抢占“先机”的意识和行动。对于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多数人会有一定的避“难”思维,这种思维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天敌。遇到陌生领域,主动了解和沟通才能拉近与合作方的距离。当从山东国辰实业集团获知山东淡化院有寻找企业合作进行海水淡化技术转化的需求后,长清区政府和长清大学城决策者们感知到这个“先机”,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洽谈,长清大学城管委会第一时间靠上服务,和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等有关单位进行洽谈和沟通。这种先机意识为该项目签约入驻长清大学城打好铺垫。
在双招双引工作中,仅有先机远远不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精准招商,推进产业链招商。如何精准?找到契合点是关键。当前,长清区已经形成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集群,具备海水利用装备发展的天然土壤,可以为科技转化提供产业平台。
本次签约仪式上,和山东淡化院签约的山东国辰实业集团就是一家以装备制造为主业的企业。早在2019年该企业就参与了山东省科技厅的“海水淡化”重大研发课题,并与山东省海洋局和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建立密切联系。山东淡化院成立后需要和相关产业企业合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链条延伸。与此同时,看到市场前景,山东国辰集团计划生产相关设备,但亟需创新技术支持,基于以往的接触,双方萌生合作想法。
面对海水淡化的广阔“蓝海”,山东淡化院具备强大科研创新能力,但面临科技转化需要。与此同时,长清区装备智造企业想向产业链上游跃进,但需要创新驱动。在长清大学城把握先机,精准对接下,长清大学城、山东国辰集团和山东淡化院三方达成合作意向,这才有了文中开头一幕。
在“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工作举措中,长清大学城结合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依托大学城科教资源,今年以来已新签约项目26个,涉及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片区开发等产业。而这些项目的相继入驻,为济南“强省会”建设和长清区“科教产业融合区、智能智造先进区”贡献了“大学城力量”。
2 卤水多层级提取、海水淡化膜制造
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9月17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局、潍坊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山东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据介绍,该中心是部、省、市共建的全国首家以海水综合利用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重点在海水全要素分析提取、海水综合利用发展路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探索制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标准,推动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创新发展。
下一步,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及协调推进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规划、制度决策参考,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助推潍坊市精细海洋化工、海水高值化利用、卤水多层级提取、海洋装备和海水淡化膜制造等高附值产业进军国际高端市场,为全国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探索“山东模式+潍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