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了ldquo;十二五rdquo;期间钢铁工业节能取得的成就,从能源管理、技术创新、结构节能等方面重点剖析了目前钢铁工业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ldquo;十三五rdquo;钢铁工业面临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ldquo;十三五rdquo;期间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提出节能目标,总结了重点任务,最后从推进绿

首页 > 节能 > 余热余压 > 市场 > 正文

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节能成就和“十三五”展望

2017-08-03 09:24 来源: 《钢铁》 作者: 郜学、尚海霞

摘要: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节能取得的成就,从能源管理、技术创新、结构节能等方面重点剖析了目前钢铁工业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分析“十三五”钢铁工业面临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的节能潜力,提出节能目标,总结了重点任务,最后从推进绿色制造、完善财税金融支持、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创新和推广、加强能源管理等方面对“十三五”期间节能工作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引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进一步加强。《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3%,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同时提出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t标准煤以内,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m3以内等总量控制预期指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中国能源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问题仍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节能减排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1-2]。

钢铁行业作为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十三五”期间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从钢铁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来看,2015年,中国粗钢产量为8.04亿t,同比下降2.3%,为1982年以来首次下降;钢材实际消费量为6.64亿t,同比下降5.4%,为1996年来首次下降。钢铁生产消费已过峰值,进入了弧顶下行区,产量、消费量“双降”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进入了减量发展新纪元。2015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由盈变亏,全年亏损645亿元,亏损面超过50.5%,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型钢铁企业首次出现年度总体亏损[3-7]。

从国家对节能形势和企业内在经营情况来看,未来“十三五”节能减排仍是企业重点工作之一。本文将在总结中国钢铁行业“十二五”节能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工作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展望“十三五”节能形势[8-10]。

1“十二五”钢铁行业节能成绩

面对“十二五”期间不利形势,钢铁行业节能工作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为全国和工业节能目标的完成做出巨大贡献。“十二五”期间,钢铁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4.5%,超额完成工业节能规划的目标,比单位GDP能耗下降比率低了6个百分点,为全国完成节能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情况如图1所示。

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幅度来看,“十二五”期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5.48%,超额完成“十二五”工业节能规划提出的下降4.1%的节能目标(图2)。

(2)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先进装备水平的焦炉、高炉、转炉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9%、65%和61%。烧结余热发电机组已建和在建数量超150套,普及率超过30%;干熄焦、干式TRT和转炉干法除尘的配备率大幅度提高。总体来看,钢铁行业干式TRT、干熄焦、烧结余热发电等关键共性节能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3)主要能耗指标逐步降低(表1)。“十二五”期间焦化工序能耗指标下降了6.1%,烧结工序能耗指标下降了10.4%,炼铁工序能耗指标下降了5.0%,均有明显下降,转炉冶炼工序能耗下降了11.44kg标准煤。主要生产工序的能耗限额限定值达标率大幅提高,2015年烧结工序能耗企业限定值达标率为96%,炼铁工序能耗企业限定值达标率为95%,转炉工序能耗企业限定值达标率为60%。

延伸阅读:

行业聚焦 | 钢铁产业在雾霾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4)低温余热资源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间,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7、3.2、9.5个百分点(图3),代表二次能源利用水平的企业自发电比例提高了8个百分点,企业吨钢转炉煤气回收量提高了33.3%(图4)。此外,焦炉、烧结、高炉、轧钢等工序产生的中低温余热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5)能源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十二五”期间,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钢铁企业已建和在建能源管控中心数量超过90家,预计形成节能量约520万t标准煤。随着一批能源管理中心项目的建成,促进了钢铁企业两化融合,提高了企业能源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精细化管理示范效应,为政府节能监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大气污染防治、企业自身节能减排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2面临的问题

虽然“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节能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节能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能源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中国钢铁企业数量众多,既有先进的企业,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管理水平落后的钢铁企业,这些企业领导层对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节能管理机构层级偏低,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能源管理体系。企业用于专职节能管理人员数量偏少甚至只有兼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普遍不足。此外,受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节能项目的投入收益率减少,回收期加长,企业节能的积极性有下降的趋势。

(2)节能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整个社会未形成与节能约束性目标相适应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财政税收体制。能源价格没有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代价,有利于节能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还不完善,节能法规不健全,基于市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还没有形成,钢铁企业缺乏内生动力。

(3)技术创新难度大。干熄焦、高炉炉顶压差发电、烧结余热发电、全厂富余煤气发电等常规节能技术普及度已经很高,上升管余热回收、焦炉煤调湿、钢铁渣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节能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难度大、进度慢。

(4)结构节能潜力未能发挥。“十二五”期间,中国电炉钢产量占全国粗钢产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铁钢比上升了约0.3,炼钢废钢综合单耗下降约20%,这说明钢铁行业电炉钢短流程并未得到发展,流程结构进一步偏“长”,从结构节能来看,对整个行业是负贡献。此外,钢铁原料条件进一步恶化,高炉入炉品位和烧结矿品位分别下降了3.7和1.1个百分点,严重影响了烧结固体燃料单耗和高炉燃料比。

3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定性阶段,是促进经济全面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国家碳强度控制目标(40%~45%)的“收官期”。钢铁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最主要领域,要把钢铁工业节能作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攻方向,作为促进钢铁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和企业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径,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时期,钢铁工业节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1)化解过剩产能为钢铁工业节能提供新契机。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总体要求,钢铁行业将在未来化解1亿~1.5亿t产能,其中明确提出要以环保、节能、安全、质量等措施化解过剩产能。钢铁企业能源消耗大,环境排放总量大,能耗限额新标准对企业能耗达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钢铁企业今后走绿色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2)生态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给工业节能带来新压力。钢铁工业作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过快增长的关键行业,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制,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实现“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国际承诺,对加快钢铁工业节能形成了“倒逼机制”。

(3)节能意识下降和能源价格下跌对钢铁工业节能提出新挑战。随着能源需求回落,供需形势呈现总体宽松,地方政府和企业节能意识有所下降,对节能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有所减弱。煤炭、原油等能源价格的大幅下跌更使得企业对实施节能项目的内生动力尤为不足。

(4)行业整体经营形势困难为钢铁工业节能带来不利影响。整体来看,近年来钢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经营相对困难,亏损面很大,负债率偏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用于节能减排上的投入受到严重影响。

(5)节能监管趋于常态。项目建设前的节能评估、事中事后监管,企业每年能源利用状况检查,能源审计等将成为常态化,国务院对钢铁行业能耗专项督查及全国节能监察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将对钢铁行业的日常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企业只有真正加强日常能源管理,才能避免疲于应付。

延伸阅读:

行业聚焦 | 钢铁产业在雾霾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原标题:中国钢铁工业“十二五”节能成就和“十三五”展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