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极星环保网获悉,近日陕西省渭南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发布了《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草案提到,规划建成污水处理厂8处,小型污水处理站2处,污水设施总规模达到42万立方米/日。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水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030年中心城区污水量38.4万立方米/日,其中主城区28.1万立方米/日,华州区4.3万立方米/日,卤阳湖组团6.1万立方米/日。规划到2030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40%,再生水利用规模达到15.3万立方米/日,其中景观浇洒和工业替代用水参与供水平衡,水量为10.4万立方米/日。规划再生水厂与污水厂合建,再生水厂以污水厂出水为水源,中心城区共建设再生水厂8处,规模合计16.5万立方米/日。2030年中心城区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1公斤/人˙日。主城区、华州区近期以马家沟垃圾填埋场、高塘镇垃圾填埋场为过渡方案,并扩建现状高塘镇垃圾填埋场为综合环境处理园区,集生活垃圾填埋与焚烧、污泥处置、建筑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功能于一体,中远期结合生活垃圾热值变化情况,适时建设垃圾发电厂;原马家沟垃圾场站满库容后封场处理;建议卤阳湖新区生活垃圾以蒲城生活垃圾焚烧厂为终端处理方案,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时在卤阳湖新区周边地区选址建设卤阳湖生活垃圾处理场站。中心城区转运站设置标准按服务半径2公里、规划日转运量≤150吨/日。主城区共设置垃圾转运站16座,华州区设置4座,卤阳湖组团设置5座。在各住宅小区必须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点)。
具体详细内容如下: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2016年3月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以下简称《规划》)。2017年8月市人民政府常务会审议原则通过了《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现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
2017年11月7日至2017年12月7日
二、公示方式和地点:
1.市政府网站:http://www.weinan.gov.cn
2.市规划局网站:www.wngh.gov.cn
3.渭南市规划展示馆公示:
地址:乐天大街与三贤路什字西南角渭南市博物馆二楼
4.渭南日报
三、意见及反馈方式:
1.通迅地址:渭南市车雷大街69号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主楼,渭南市城乡规划管理局编制研究室(515室)。
2. 联系人:张颂梅 电话:0913-2931519
3. 电子邮箱:ghbyzx@126.com
特此公告!
渭南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2017年11月6日
《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
一、现状概况
现行渭南城市总体规划,自201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已实施五年。按照现行总体规划,渭南持续推进城市跨河发展和东拓战略,将华州、卤阳湖两区纳入中心城区,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多组团式总体布局初具雏形。截至2016年,中心城区现状人口约54万人,建设用地面积约68平方公里。规划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中心组团、高新组团、华州组团的主、次干路道路主骨架基本成型,城市对外交通情况显著改善,多层次、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公共服务设施总量发展迅速,总体规划确定的市级、组团级、居住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各项建设稳步推进,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品质,加强了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6年-2020年
远期2021年-2030年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区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三个层次。
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涵盖渭南市行政辖区全域,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临渭区、华州区行政辖区全域,以及纳入中心城区的卤阳湖新区范围,涉及党睦镇全域,以及陈庄镇、荆姚镇、龙池镇、张桥镇、刘集镇部分行政村,总面积2695.1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区、华州片区和卤阳湖新区,总面积747.0平方公里。
四、规划目标
以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新渭南为总目标,把全市建成新型工业聚集地、现代农业示范地、华夏山河文化旅游目的地、大关中东部区域中心城市、陕西物流新高地。
五、城市性质
关中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华夏山河文化名城。
六、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总体发展方向为“北跨、东扩、西融、南优”。
北跨:渭河南岸是集聚城市创新要素、承载居住与生活服务功能的核心,渭河北岸是制造业升级、发展专业化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长远发展的主要方向。
东扩:发展渭东新区,整合老城历史风貌区,建设城市快速通道和轨道交通,使华州区成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
西融:进一步推动西渭合作,促进中心城区产业平台全面融入西安区域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快速通道、货运通道的全面对接。
南优:依托南塬环境质量优势和地形地势特色,发展城市周边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郊野公园、特色小镇等,实现优化。
七、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到2020年,渭南市域总人口达到56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28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到203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61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40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
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80万人;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118万人。
2.用地规模
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2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5平方米/人;
规划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35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15平方米以内,新增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05平方米。
八、空间结构
1.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确定“一群一区三轴一带”的市域空间结构。
一群是指将全市域建设为布局有序、疏密有致、网状联动的秦东城镇群,形成全域整合发展、共同参与区域竞合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区是指渭蒲富一体化发展区,由临渭、富平、蒲城共同组成,以渭南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卤阳湖新区为重要的联结纽带,以蒲城中心城区、富平中心城区为两翼,形成全市转型发展、创新功能集聚的增长极、西渭融合的核心区、秦东城镇群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三轴指渭潼城镇发展轴、渭北城镇发展轴与渭蒲城镇发展轴,作为全市城镇、产业、物流功能建设的核心空间与秦东城镇群空间格局主骨架。
一带是指渭南沿黄城镇带,包括韩城、合阳、大荔、潼关,以沿黄生态、现代农业、精品旅游、特色小镇为发展主体,以韩城、大荔为中心节点,主动对接陕西省沿黄城镇带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先进产业集聚,创建黄河国家公园,打造黄河中游生态文化共同体、新型城镇化特色试验区和秦晋区域合作示范区。
2.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城三区三走廊”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三区指渭南中心城区由主城区、华州片区和卤阳湖新区组成,促进三片区协同发展。
三走廊指渭华发展走廊、卤阳湖发展走廊、渭蒲发展走廊。
九、中心城区组团功能布局
1.主城区
中心组团:市级行政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商业商务中心、文化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高新区组团: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区。
经开区组团:产业功能聚焦“两园一城”,积极培育文化制造业和商贸服务业,辐射带动渭北小城镇密集区。
2.华州片区
华州城区组团:区域旅游中心节点,以完善公共服务为重点,做精做美山水田园城区,推进少华山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华州西工业组团:精细化工基地,控制发展规模,建设生态隔离绿地。
3.卤阳湖新区
卤阳湖组团:生态航空产业城,产业特色为试飞科研、航空制造、综合物流、主题旅游。
渭富新区组团:规划期内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与卤阳湖组团互补发展。
十、产业布局
1.市域产业布局
渭南创新产业集聚区。按照总部研发和基础研发设计在西安、工程技术中心在渭南城区、生产基地在市域园区的协作模式,打造创新产业链。
渭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对接西安渭北工业区,依托卤阳湖新区、富平高新区、蒲城高新区以及澄城韦庄等工业集中区,集中打造渭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承载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
北塬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以韩城为核心,带动澄城、合阳、白水、蒲城的北部区域,改造提升传统冶金、煤化工和能源等基础行业,以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主导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中心城区产业布局
主城区中心组团不再新增工业用地,改造升级城中散落分布的工业用地。
高新组团引导现有工业用地原址进行产业升级,培育并引进科技研发和企业总部功能,推进渭南国家高新区发展“一区多园”,向卤阳湖新区拓展。
经开区组团适当向西增加工业用地规模,盘活现状渭河北岸存量工业用地,鼓励利用低效闲置的工业厂房、仓库等存量房产、土地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众创空间。
华州片区适当增加工业用地规模,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强与中心城区其他重点产业平台在发展方向上的统筹协调。
卤阳湖新区是中心城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以航空装备制造业、航空物流产业为特色,依托内府机场和民航试飞机场布局各类工业用地。
十一、综合交通统筹规划
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形成“6横3纵1环”高速公路网络,“7横6纵1环”快速干道网络,“3高铁5城际”快速铁路网络,充分利用卤阳湖机场、华山机场和韩城合阳机场,形成“1复合2支线多通用”民用机场格局,并逐步提升县乡公路建设标准,争取规划期末各乡镇主要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实现村村通等级公路目标。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货运物流集约化,不断提升运输服务的绿色化、运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建设陕晋豫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2.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①铁路枢纽
规划中心城区铁路线路由郑西、大西2条高铁,渭咸、西潼、渭黄、西韩4条城际铁路,陇海、宁西、侯西和包西4条普速铁路构成。
②机场枢纽
建设卤阳湖机场,预留西安都市圈第二机场发展用地空间,加强与城际铁路卤阳湖站、西侯铁路陈庄站换乘衔接,同步配套公交枢纽站,构建区域性交通组织枢纽。
加快华山机场建设,加强与城际铁路华州北站换乘衔接。
加强与西安咸阳机场合作,推动咸阳机场在渭南城区建设城市候机楼,提高渭南居民航空出行效率和品质。
③公路枢纽
“6横3纵1环”高速公路网,加强渭南与运城、临汾、商洛、宝鸡、铜川、延安的联通。“7横6纵1环”市域快速干道网。
④公路客运站
规划3个一级公路客运站和5个二级公路客运站。
⑤对外通道衔接
全面加强与西安衔接,构建大西高铁、郑西高铁、渭咸城际、西潼城际、陇海铁路等铁路联系通道,连霍高速、西咸北环线、京昆高速、S108、G310、S313、S107等公路联系通道。形成由渭咸城际、东风大街-G310、连霍高速-西安绕城高速-机场高速组成的至西安咸阳机场的公铁直达通道。形成由陇海铁路、侯西铁路、连霍高速、G310-S108构成的至新丰编组站、新筑物流中心的直达通道。完善与蒲城、富平、大荔和华阴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
(2)对内交通
规划形成“10横5纵”片区间快速通道,保障片区间多通道快速直达。
3条公路环线(1高速环+2公路环),组织城区过境交通。
远景预留“2横(双王大街、华山大街-渭华路)2纵(渭清路、民生路)”快速路。
7条公交快线走廊,24处客运枢纽,服务三大片区间快速公共交通联系。
(3)货运物流交通
以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为主体,与物流园区(中心)布局相协调,构筑快速货运通道,保障物流集散畅通,提升货运枢纽对外、对内集聚辐射能力。重点加强主城区货运交通管理,降低主城区公路环线(S209、S108、S107和G310构成)内货运交通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十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两廊、两带、七楔、多线、多点”的绿地景观结构。
两廊:指渭河生态廊道和南塬前沿生态廊道。
两带:指内河景观带和卤阳湖景观带。
七楔:指自西向东零河、南湖生态水系、湭河、赤水河、遇仙河、石堤河和罗纹河等七条南北向生态绿楔。
多线:依托抽黄干渠和交通廊道绿化,形成主城区、华州片区和卤阳湖新区之间的多条南北向绿化联络线。
多点:指布局在城市周边的多个生态郊野公园和中心城区内部多个城市综合公园及主要的防护绿地。
到2030年,规划中心城区绿地与广场面积154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7%。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132.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0平方米。
十三、公共服务体系与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形成由1个市级综合服务中心、5个组团级服务中心、5个专业化服务节点和29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组成的多级、多中心公共服务体系。
1.市级综合服务中心
位于仓程路两侧,市行政中心至渭南北站一带。
2.组团级服务中心
中心组团服务中心:完善东风大街、前进路传统商业中心功能,补充组团级文化休闲、体育健身设施。
高新区组团服务中心:位于乐天大街与崇业路北段,布局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在高新区中心广场与西海公园之间形成公共服务走廊。
经开区组团服务中心:位于规划渭南东站西侧,布局交通集散、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综合服务。
卤阳湖组团服务中心:围绕天骄湖重点发展与航空产业相配套的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商贸会展以及旅游服务等功能。
华州组团服务中心:提升新秦路、新华大街传统商业中心功能,完善各类公共服务。
3.专业化服务节点
西海创智中心节点:围绕西海布局科研办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小企业创新孵化等功能,打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完善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渭南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创业创新基地。
东湖旅游休闲节点:规划在解放路、渭河大街以北,依托东湖建设关中非遗中心。以东湖广场为节点,沿原渭河堤线建设水岸商业步行街,与渭河休闲景观带联动一体,成为展示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传统剧目、购买地方特色产品、以及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老城历史风貌区节点:结合渭南老城整治和渭东新区建设,提升环境品质、恢复历史风貌,重点注入休闲旅游、特色商贸、文化创意等功能,重塑老城活力。
渭富组团生产服务节点:结合卤阳湖湿地公园,建设服务渭富新区起步区的生产性服务节点,配套商务办公等功能。
华州西生产服务节点:依托瓜坡镇原有公共服务与商业基础,建设服务华州高新区组团的生产性服务节点,并配套商务办公等功能。
4.社区公共服务中心
以29个城镇社区生活圈为单元,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文化站、足球场等运动场地及其它商业服务设施。
十四、市政基础设施
1.海绵城市
重点推进包括“胜利大街-渭清路-渭河大堤(规划河堤路、堤底路)-湭河大堤、乐天大街-前进路”范围内约16.68平方公里,以及滨水西区范围内约6.2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重点地区建设。
2.供水工程
规划2030年中心城区供水设施能力达到67.1万立方米/日。
主城区供水设施能力49.6万立方米/日,保留东水厂、南水厂、高新区二水厂,新建北水厂、南塬水厂,将渭阳水厂和高新区一水厂调整为备用水厂。
华州区供水设施能力7.5万立方米/日,保留华州二水厂,新建华州三水厂,将华州区一水厂调整为备用水厂。
卤阳湖组团供水设施能力10万立方米/日,新建卤阳湖水厂。
3.污水工程
新建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建成区结合旧城改造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规划建成污水处理厂8处,小型污水处理站2处,污水设施总规模达到42万立方米/日。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5%以上,污水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030年中心城区污水量38.4万立方米/日,其中主城区28.1万立方米/日,华州区4.3万立方米/日,卤阳湖组团6.1万立方米/日。
4.雨水工程
雨水量计算采用渭南市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采用3年-5年,重要区域采用5年-10年。主城区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华州区、卤阳湖组团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
主城区中心组团分为4个排水分区,西部分区雨水由南向北排入渭河,北部分区雨水排入新建内河水系,东南分区及老城区雨水排入湭河;主城区高新区分为3个排水分区,北部分区雨水排入新建内河水系,南部2个分区雨水由南向北排入渭河;经开区分为2个排水分区,南部分区雨水排入渭河,北部分区雨水排入新建内河水系。
华州城区分为2个排水分区,北部分区雨水由南向北排入二华干沟,南部分区雨水分别排入石堤河和就近水系。
卤阳湖雨水按就近分散的原则排入就近湖泊水系。
5.再生水工程
规划到2030年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40%,再生水利用规模达到15.3万立方米/日,其中景观浇洒和工业替代用水参与供水平衡,水量为10.4万立方米/日。
规划再生水厂与污水厂合建,再生水厂以污水厂出水为水源,中心城区共建设再生水厂8处,规模合计16.5万立方米/日。
6.燃气工程
至2030年,中心城区天然气总用气量为10.9亿立方米/年。
主城区:迁建高新区门站至西环路,预留用地约1.2公顷;迁建经开区门站至经开区北侧城市外围,预留用地约1.5公顷;新建渭南东门站及渭南东LNG储配站,预留用地约1.5公顷。
华州区:保留华州门站及华州区工业园门站。
卤阳湖组团:保留“韩渭西煤层气管线”卤阳湖分输站及卤阳湖LNG储配站;新建卤阳湖东天然气门站,规划预留用地1公顷,新建卤阳湖西天然气门站,规划预留用地1公顷。
7.供热工程
至2030年,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约7300万平方米,总供热负荷约3461MW。
主城区:划分为8个供热分区,分别是高新区供热分区、经开区供热分区、滨水西供热分区、滨水东供热分区、城中供热分区、中南供热分区、城南供热分区、城东供热分区。
华州区:划分为3个供热分区,分别是华州北供热分区、华州南供热分区、瓜坡供热分区。
卤阳湖组团:划分为3个供热分区,分别是卤阳湖北供热分区、卤阳湖南供热分区、卤阳湖西供热分区。
8.环卫工程
2030年中心城区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1公斤/人˙日。
垃圾处理场站规划:主城区、华州区近期以马家沟垃圾填埋场、高塘镇垃圾填埋场为过渡方案,并扩建现状高塘镇垃圾填埋场为综合环境处理园区,集生活垃圾填埋与焚烧、污泥处置、建筑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功能于一体,中远期结合生活垃圾热值变化情况,适时建设垃圾发电厂;原马家沟垃圾场站满库容后封场处理;
建议卤阳湖新区生活垃圾以蒲城生活垃圾焚烧厂为终端处理方案,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适时在卤阳湖新区周边地区选址建设卤阳湖生活垃圾处理场站。
垃圾转运站规划:中心城区转运站设置标准按服务半径2公里、规划日转运量≤150吨/日。主城区共设置垃圾转运站16座,华州区设置4座,卤阳湖组团设置5座。在各住宅小区必须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点)。
环卫工人休息场所:中心城区按照1座/万人的标准设置环卫工人休息室。
环卫停车场规划:按照2.5辆/万人、用地为150平方米/辆标准设置。主城区建设5座,华州区建设1座、卤阳湖组团建设2座、每座按照0.5公顷-0.6公顷预留。并按照间距不大于1.5公里/处的标准设置洒水冲洗车辆供水器、按照服务半径0.9公里/处-1.2公里/处设置车辆清洗站。
公厕规划:按照3座/平方公里-5座/平方公里的标准增加公共卫生间的规划设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落实。
十五、综合防灾减灾
1.防洪工程
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2014),中心城区采用分区设防。渭河:渭南城区段按100年一遇洪水设防,堤防工程为1级。湭河、零河渭南城区段、遇仙河华州城区段按50年一遇洪水设防,堤防工程为2级;罗纹河、太平峪华州区城区段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堤防工程为3级。农防段按10年一遇设防,堤防工程为4级。
2.消防工程
中心城区共规划设置消防站19座,其中已建消防站4座,新建15座,其中特勤消防站3座,用地规模6000平方米/座-8000平方米/座;普通消防站16座,用地规模4000平方米/座-6000平方米/座。其中,主城区配置12座消防站,华州组团配置3座,卤阳湖配置4座。消防通道主要依托城市道路网系统。
3.人防工程
渭南市为国家三类人防重点城市。
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人防工程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提高人防工程的社会、经济、战备、环境效益。推进各项人防工程建设,形成以指挥工程为核心,人员掩蔽工程为主体,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及相关配套工程为保障的高效人防工程防护体系,增强城市整体抗毁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十六、主城区文化特色空间规划
城市特色风貌定位提炼为“塬田相望、城水相依、通途广厦、古韵新腔”,依托地形地貌特色,创建可持续的人居环境,构建自然本底和建筑风貌互相融合的整体山水格局。
重点建设东风大街-渭华路、内河水系、官油路、卤阳大道4条东西向景观廊道和仓颉路、民生路、前进路、崇业路、新秦路、天阳大道6条南北向景观廊道。
十七、近期建设规划
主城区近期重点建设渭东新区,发展滨水西区科技服务和教育功能,发展经开区“两园一城”功能,开展渭南老城历史风貌区更新和围绕“两环两路”的城市双修项目,建设主城区内河水系。预留滨水东区和城市中心区核心用地功能。
卤阳湖新区近期重点围绕天骄湖、卤阳湖大道两侧形成一定规模,控制卤阳湖大道北侧工业用地,用于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渭富新区起步区在渭清路北延伸段两侧集中发展。
华州片区近期重点在现有发展框架内填充组团,实施西环路安居项目,完善城南新区城市功能,建设渭华大道和赤水特色小镇(渭东新城),实施石堤峪河生态建设项目,改善城区环境。
十八、远景规划
远期重点建设渭河两岸滨水区,促进渭河北岸工业用地搬迁、调整,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功能,增强经开区面向渭北地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卤阳湖新区航空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完善卤阳湖大道以南城市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华州片区旅游服务、企业技术研发服务等功能有所突破。
远景实现城际铁路连通中心城区三大片区,重点发展卤阳湖新区,完善主题旅游、保税加工、航空物流、航空商务办公等功能,实现“五位一体”生态航空城目标;发展渭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发挥经开区辐射带动作用,在渭北平原形成小城镇均衡发展、城乡融合格局;主城区、华州区形成特色鲜明、环境优异的创新发展区和宜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