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小城镇规模逐步扩大,人口集聚以及三产服务业的发展,小城镇的镇区及镇域范围内的污水排放问题也日益凸显,建设污水处理厂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山西阳城县北留镇污水处理厂自建设运营以来对节能减排、提升城镇形象、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基本情况
北留镇清源污水处理厂是“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也是2013年市县长环保目标责任状的一项环保工程。污水处理厂由北留镇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能源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设地点位于北留镇南部的北村村,沁河支流洗壁河中游,占地50亩,总投资3000余万元,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000t。投资1500万元共铺设污水管网19 km,服务范围包括镇区和周边11个村,服务人口约2万人。
1.污水处理厂运营模式
2013年11月,北留镇人民政府委托镇建委与阳城县安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8年的特许经营协议,委托其代为管理运营,北留镇人民政府按照合同约定按月支付其污水处理服务费和设备更新费用。
2.污水处理工艺
工艺为改良型“AO”法,处理工艺流程为:生活污水、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旋流沉沙池、改良式厌氧A池、好氧池、二沉池、加药沉淀池、过滤、消毒渠、计量外排或回用。
3.进出水水质设计要求
4.运营至今氨氮、总氮、总磷等各项减排数据统计
二、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镇财政资金短缺,持续投资压力较大
北留镇污水处理厂是晋城市第一个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总投资超过3000万元,但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仅200余万元,剩余全部由镇财政负担。因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均为农民群众,自运营以来没有收取污水处理费,每年支付安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处理费用近200万元,全部由镇财政承担,导致对污水处理持续追加投资乏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建设管网积极性不高
2015,2016年纳入管网的11个村在管网铺设过程中共享受上级环保补助1100万元,2017年因环保补助资金转移至别的地区,尚未接入污水管网的22个村集体经济无积累没有能力投资管网建设,特别是陵沁线以南的9个村有4个贫困村5个低收入村,导致2017年没有新的村接入管网。
3.排水管网不健全
全镇已纳人污水处理厂管网的11个村,除镇区外全部没有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导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流量受雨季因素的影响较大,冬春季无雨季节日处理水量较少,而到了夏秋雨季受降雨影响往往需要超负荷运转,效率低下。
4.中水回用率低,企业经济效益差
尽管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准,处理后的中水完全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和市政绿化等,但由于农业灌溉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加之北留周村工业园区内的大型企业都有各自的供应水源和供水系统,经处理后的中水仅仅用于污水处理厂内部绿化使用,剩余全部排入沁河,重复利用率不足1%,企业毫无经济效益可言。
5.污水处理成本较高
污水处理厂建设时,设备安装采用由中标企业总包形式,由其选择供应商,而不是由业主方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逐项采购,造成中标企业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设备,导致运行及维修费用较大。加之受进水量的影响,虽然设计能力达到了5000t/d,但实际日处理水平仅为3000t左右,导致人工、维修、管理、折旧等固定费用吨成本升高,加之药价上涨、电费负荷加大等因素,吨处理平均成本达到1.87元/t。
6.污泥处理不完善
按照设计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经脱水后形成泥饼,进行堆沤处理后用于农业生产综合利用,但由于每日产生的污泥仅有数百千克,用于堆肥需要场地和时间,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现在采用的方式是将每天产生的污泥收集达到一车后运至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没有经济效益反而增加运输成本。
7.工业污水没有处理
北留周村工业园区内有三家大型煤化工企业,所产生的工业污水在厂区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流入沁河,全镇没有建设的工业污水处理厂。究其原因是企业均有独认的供水系统和水源地,目前用水费用低于污水处理后中水回用的费用,然而其产生的工业废水却是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的数倍,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筹建工业污水处理厂刻不容缓。
8.污水处理厂布局受地势限制
污水处理厂处于镇区南部,受镇域范围南高北低的地势影响,最初的规划设计将24个村纳入服务范围,而陵沁线以北有9个村并没有纳入。原来设计在皇城建设一个日处理5000t的污水处理厂,但由于受镇村两级财力的限制,目前皇城污水处理厂尚处于调研论证阶段。全镇33个村仅有11个村的污水进行了处理,占全镇污水总量的30%左右。
三、建议及对策
1.强化责任,提高认识
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将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延伸至村,实现全覆盖。逐级传导各级政府重视环保、强化责任的工作压力,建认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治水责任体系。通过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和黑臭水体治理,并通过加强执法监督和严格考核问责倒逼污水达标排放,建设美丽乡村。
2.培植涵养财源,加大资金投入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切实增加镇村两级收入。在年初安排财政预算时,压缩行政经费支出加大污水治理资金倾斜力度,保证镇村两级对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资金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环保和污水治理的帮助支持,为污水防治提供资金保障。
3.拓宽渠道招商引资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改变原有政府主导投资运营的体制,建认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参与的BOT、BT、TOT、PPP等多元投资的经营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营管理市场化,调动社会各界加强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减轻镇村两级财政压力。
4.建设分级分类供水系统
建设不同用途的分级分类供水系统,保护和节约现有的有限水资源,制定企业使用水资源的定额,进一步引导镇内市政绿化、设施农业、园区企业科学合理利用经过处理后的达标中水,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和再生水资源最大限度重复利用,使处理后的污水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强污水管网建设
对现有11个村管网进行技术改造,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对下一步铺设管网的村同步建设雨污分流系统,力争使陵沁线以南章训、石苑两个片9村和路北西封片4村污水全部纳入现有管网处理。针对皇城片以及周边9个村地势低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结合在皇城片区河道下游已经在建润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情况,由县镇两级协调,这9个村重点加强管网建设,将污水并入润城污水处理厂,提高镇域范围内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实现全覆盖。
6.尽快筹建镇区工业污水处理厂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尽快筹建北留周村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引导园区现有企业共同投资参与运营管理,对园区企业产生的工业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后中水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重复利用,同时减轻企业的用水压力和用水成本,实现企地双赢,推进镇域内水生态的修复。
7.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进行技术改造
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环保工作的新要求,加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与其等环保部门强制要求被动改,不如先行一步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联系,进行技术革新,努力构建污水厂、县、市、省四级水质监测监控网络和云数据平台,使环保部门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监控运行情况,监督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8.合理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
根据镇区居民可支配财力和可接受程度,合理制定污水处理最低费用标准,并根据物价指数和企业成本变动情况及时调整,通过适当的收费倒逼镇区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增强节约用水意识,对农民群众可以采用先征后补、先征后奖的激励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重复利用,减轻镇财政的支出压力,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转。
原标题:山西阳城县某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