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对于身处其中的环保企业来说,要想壮大除了靠内生增长,就是靠外部并购。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环保产业共发生86起并购,涉及金额385亿元。在资本市场、新三板、产业内部分化淘汰、竞争加剧等因素皆释放后,环保并购市场趋于理性。很

首页 > 大气治理 > 综合 > 市场 > 正文

观察| 熬过并购的环保领域“剩者为王”

2018-01-25 08:12 来源: 中国企业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对于身处其中的环保企业来说,要想壮大除了靠内生增长,就是靠外部并购。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环保产业共发生86起并购,涉及金额385亿元。在资本市场、新三板、产业内部分化淘汰、竞争加剧等因素皆释放后,环保并购市场趋于理性。

很多企业已经前瞻性到了这种趋势,开始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

四百亿并购规模释放

从2015年到2017年,环保并购进入稳定期,每年交易额都在400亿元左右。从交易规模上来看,2015年开启了环保并购的四百亿时代。

2012年,环保并购交易额还不到100亿元,2013年就超过250亿元,2014年小幅下降至225亿元后,2015年交易额首次超过400亿元。直到2017年,环保并购已连续三年稳定在400亿元的规模。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董事长赵笠钧表示,国内环保企业最大规模是百亿元,相对全球几百亿美元、几百亿欧元的环保企业来说规模较小。

81家环保上市企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25%。以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上市企业未来成长为国际化大公司是必然的。在这过程中,一部分要靠内生增长,另一部分靠并购整合。

宇墨咨询分析师王慧芳在其分析文章中指出,过去几年,资本市场、并购基金、海外并购、新三板、产业内部分化淘汰、竞争加剧等,可能促进并购的因素该释放已经释放了。环保产业并购市场野蛮生长的青春期已经过去,短期内并购体量不太可能再迈一个台阶。

从并购领域来看,在危废和环卫的助推下,固废领域的并购数量逼近水处理,交易金额则远超水处理。其中,民营资本在固废领域十分活跃,2017年前五大并购案中有三起发生在固废领域,且收购方都是民营企业。

对此,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分析称:“固废领域运营性比较好,很多并购都是以长期运营项目为目的。而运营项目后期的现金流和利润的想象空间比较稳定。”

而民企活跃的一个原因在于,固废领域项目金额相对更低,原有格局也不固化,市场机会比较活跃变动较大,民企的灵活机制更有优势。

向综合解决服务商迈进

目前国内环保企业已超过3万家,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升,环保产业的结构性重组将加剧,企业内部的发展战略也将在这种激烈厮杀中发生转变,巨头企业间的强强联合将不断出现。那些拥有资本优势、专业优势等的企业更能掌握主导权。

拥有灵敏市场嗅觉的资本自然不会错过环保这样一场“盛宴”。业内人士认为,环保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核心业务领域,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从而迈进到综合解决服务商,或是通过并购实现异地扩张;非环保企业则企图通过跨界并购进军环保领域。

很多企业已经前瞻性的看到了这种趋势,开始多元化发展战略,形成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赵笠钧表示,目前环保项目综合性越来越强,对企业综合解决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明显;另外,业务布局的合理均衡,能够带来较强的抗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资源丰富的央企无疑具有庞大的市场潜力。据统计,在当前101家央企中,涉足环保行业的超过三成。央企布局环保大致有两种渊源:一是产业链延伸,一是跨界并购。

跨界布局者基本都是近两年政策利好催化的结果。央企依托其品牌优势和比中小型私企更高效的执行力,获得大量的环保工程,从客观上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有些央企本身资金充裕,需要寻找新的多元化投资项目,而环保产业的高速发展有目共睹,使得他们携资本纷纷进入这个产业。

也有一些央企,由于行业整体处于衰退期,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满足国资委保值增值的要求,如鞍钢集团公司开始发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17成立了宝武集团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铝业公司2016出资2.2亿与清新环境成立“铝能清新”发力环保产业,挖掘新的盈利点。

对于小企业来说,除非是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否则很难在同质化竞争中与大企业匹敌,这类企业会通过并购整合打造更大的平台。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创股份”)业务领域也逐步由传统市政水务向环境治理全产业链扩张,其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邵丽表示,从单点业务走向全产业链也是目前共同的趋势。近年来,国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的点源治理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环境企业从产业链的面上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渐成主流。

邵丽认为,环境治理技术是目前环保企业面临的挑战。在这方面,首创股份已未雨绸缪,从2016年开始先后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针对未来水质净化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产业化中心”、针对污水资源化的‘中—荷未来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院士工作站’,形成了供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的三大技术支撑体系。

十九大的召开将环保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矛盾提升环境治理高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日趋完善,气十条、水十条等宏微观目标相继出台,各行业标准、监测网络建设、垂直监管、排污许可、河长制等执行制度也陆续颁布,最为重要的是强化执行方面,中央环保督察、专项督查、强化督查等先后实施,有望改变当前的环境治理业态,企业将从被动接受监管到主动进行环境治理,未来几年我国环保行业将持续景气。

但是仍需看到,整个环保产业还处于“无序竞争”的阶段,低价中标等问题将成为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赵笠钧认为,环保市场的未来必须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小而散”的格局下,行业内人才基础相对薄弱,是制约中国环保行业诞生世界级公司的关键因素。

原标题:观察| 熬过并购的环保领域“剩者为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