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入选为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试点建设期为2016年至2018年,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也是全国目前30个试点城市中最大面积的海绵城市,,改造涉及临港主城区、临港森林一期、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社区功能板块,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图文】全国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上海临港走访记

2018-04-03 09:59 来源: 海绵城市 

2016年,上海入选为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试点建设期为2016年至2018年,作为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也是全国目前30个试点城市中最大面积的海绵城市,,改造涉及临港主城区、临港森林一期、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社区功能板块,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这些项目体系性地覆盖了工业厂房海绵改造、居民小区与道路海绵化、亲水湖泊与河道海绵改造等各类型海绵项目,相信一定会在建设过程中为全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示范性推广作用。

随着《上海临港试点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三年实施计划编制的出台。临港海绵城市建设形成“一核-两环-六楔-多片”的海绵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以滴水湖为水生态敏感核心,以水系为骨架向外围布置环状、放射状汇水片区。

“一核”:滴水湖水生态敏感核心。

“两环”:包括主城区二环公园环带和以主城区外围的滨海生态保护与修复利用带以及临港森林、骨干河道绿化生态通廊组成的外围生态环。

“六楔”:是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射河及楔形绿地为雨水滞蓄净化缓冲带。

“多片”:是指在老城区、新建开发地区依靠“蓄、净、用、排”手段达到区内雨水充分消纳、径流污染分级控制及超标雨水及时排出的效果,达到海绵城市建设与改造示范。


临港作为上海首批三个海绵城市试点区域之一,也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临港的建设效果可以说是备受期待了,这次我们实地走访了临港海绵城市几个建设试点区,一探建设试点现状。本文我们将框架性地向读者展示临港新区具有代表性的环湖景观带、公园海绵亲水营造、小区海绵化改造和道路改造四大类型的项目,此后我们也将陆续对大家感兴趣的项目类型推出专题性细节剖析,并将在适当时候推出实地参访项目,敬请期待。

01 滴水湖环湖80米景观带工程


项目区位:环湖80米景观带为环湖一路和滴水湖岸线间约80米宽绿带及北岛,其中E1区位于该项目西南端,北起海港大道,南至B港,东临滴水湖,西接环湖一路。

占地面积:约4.8公顷

项目类型:海绵型公园与绿地

改造技术:透水铺装、湿地及生态挡墙、土壤改良

建设前:



建设效果:通过对环湖带及湖泊滨岸带进行雨水促渗、拦蓄、净化改造和生态建设,重点解决环湖岸线硬质化、径流污染直接入湖和雨水蓄滞等问题,达到减少入湖径流污染的目的。

环湖景观带是紧邻滴水湖的核心景观带,在景观处理上,通过梳理基地周边空间结构,建立道路与滴水湖之间联系,结合基地内收放有致的节点,充分利用临湖的有利条件,打造一处生态亲水的公园景观。

建设后对比图:


02 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为申港社区服务站中心绿地,截止到我们最后发稿的时候,才了解口袋公园近期还接受了上海电视台的采访,口袋公园俨然已经成了海绵城市界的新晋网红。

服务站屋顶为绿色屋顶,站前广场均打造为透水铺装,结合排水沟,下雨天可以及时将雨水排放。


绿色屋顶(来源:海绵城市网)


口袋公园内部和周围有许多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有生态净化,涵养水源的作用。


雨水花园(来源:海绵城市网)

雨水花园由进水口、植物、改良种植营养土、透水盲管、防渗膜、溢流出水口等构成的,雨水通过道路、硬质铺装、屋面等场地汇流至花园,一部分被雨水花园内植物土壤吸纳,一部分过滤下渗排走,暴雨时花园还能发挥蓄水、缓排作用。


雨水经进入跌级水池后,汇入旱溪。


公园内的旱溪,是一个下沉的区域,铺上鹅卵石,是可以步行游玩的。旱季,鹅卵石铺就的旱溪,就是一个枯山水;到了雨季,旱溪会有积水,慢慢渗透到地下,滋养一部分水生植物。比如白色的鸢尾,比如紫色的翠芦莉,比如红色的美人蕉……



03 潮港社区新芦苑F区海绵化改造工程

在现场,我们了解到新芦苑F区位于芦潮港社区,2006年建成,属于老旧小区。根据相关数据,504户居民每日共排放生活污水约400吨,全年总计排放生活污水14.6万吨,管道老旧,雨、污混流十分严重,极易产生雨污水外溢现象,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解决雨、污混流,有助于治理黑臭河道和提升周边水质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改造难点除了雨、污混流现象严重外,还存在小区路面积水,影响居民正常出行的问题,停车位渗透性能不佳,雨水溢至道路,整体景观不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

改造办法:新芦苑小区海绵化改造工程采用“海绵总控+弹性设计+精细施工+预制材料+成熟苗木+专业监理+效果验收+公众参与”的模式,对雨水花园、地下调蓄净化设施、高位雨水花坛、调蓄净化沟等核心技术优化,形成了一套可复印,易推广的模式。

雨污水混接解决方案:



海绵化改造将混接的污水管道断开,改接至污水管道系统,新建雨水检查井,重新连接雨水管道,并将部分雨水管道重新铺设,以确保排水通畅。


雨水篦子


厨房污水管私接进入雨水井(沟)


阳台洗衣废水入雨水管网


积水点修复,解决内涝问题

F社区停车场的面积约3,254.62㎡,改造后均采用透水植草砖铺设,渗透性能不佳,部分有破损。排水通过散水漫流至道路,与道路雨水一同汇入雨水井。将停车场改建为生态停车场,可使超标雨水安全溢流至雨水管网。


停车场全景图(来源:海绵城市网)


透水砖细节:采用空隙和缝隙透水(来源:海绵城市网)

04 芦茂路

芦茂路的道路长度为440m,红线宽度20m。芦茂路周边情况北侧为小区、南侧为绿地,道路改造范围:红线内+南侧红线外3m。


芦茂路海绵化改造规划结果



芦茂路海绵化改造前实景图


改造后两侧雨水流程

道路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海绵化措施,如:人行道生态树池、侧分带雨水花园、中分带旱溪、红线外旱溪和雨水花园等。

改造方法:

1、现状人行道为透水铺装,雨水可就地下渗消纳,提高行走舒适度;

2、道路北侧人行道下敷设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车行道雨水导流进入模块,模块内雨水可自然释放进入土壤;道路南侧绿地改造为旱溪+雨水花园的形式;

3、车行道雨水通过暗沟导流进入雨水花园,雨水经过下渗净化后多余部分进入市政雨水管,道路雨水排放口前段设置人工湿地,对市政雨水中的混接污水进行过滤净化,人工湿地下方配套建设真空冲洗装置,可对管道内沉积物进行有效抽吸和清理,保证雨水入河水质。


道路南侧绿地改造为旱溪+雨水花园的形式


人行道为透水铺装,车行道雨水通过暗沟导流进入雨水花园


人行道下敷设生态多孔纤维棉模块,主要收集道路北侧半幅路雨水,生态多孔纤维棉保水性良好,支持植物生长,且排放无需借助外力,可实现雨水的就地收集和消纳。

原标题:全国最大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上海临港走访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