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业判断:环保监管加强,危废处置供需缺口扩大,产业高景气度仍将延续危废,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主要包括化工、冶炼等制造业中产生的废酸、废碱、石棉废物、冶炼废物、废矿物油等。危废管理是环保行业偷排三吨即入刑的子版块。危废违法犯罪社会影响恶劣、民众反应激烈、舆论敏感性高

首页 > 固废处理 > 危险废物 > 市场 > 正文

深度:危废2.0时代将至 水泥窑协同处置化解行业核心痛点

2018-05-28 09:28 来源: 强推环保 作者: 徐强鲍等

1 行业判断:环保监管加强,危废处置供需缺口扩大,产业高景气度仍将延续

危废,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主要包括化工、冶炼等制造业中产生的废酸、废碱、石棉废物、冶炼废物、废矿物油等。危废管理是环保行业偷排三吨即入刑的子版块。危废违法犯罪社会影响恶劣、民众反应激烈、舆论敏感性高,严重威胁人身生命安全与环境质量。因此,我国对危废界定执行名录管理制度,并执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1.1

环保监管加强,更多危废处置需求被引至合规渠道

1)“两高”司法解释显著提升行业规范性,危废处置产业真正繁荣始于2013年

2013年以前行业发展缓慢。①我国危废行业起步于1989年签署《巴塞尔公约》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废转移联单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危废名录》陆续出台;②2003年非典爆发引起了政府对医废及危废的重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出台,规划了国债支持的31个省级、26个区域性危废集中处置项目以及277个医废集中处置项目;2004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出台,至此,包括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及经营许可证制度在内的基本制度建立,然而行业仍然处于起步期,项目盈利交叉不高、监管力度不足、恶性竞争严重。

自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出台以来,行业得到快速发展。①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两高司法解释)发布,首次明确提出环境污染犯罪的认定细则,指出,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行为属于“严重污染环境”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②2016年,“两高”司法解释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提出对于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一百吨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后果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进一步加大对危废犯罪的打击力度。

目前危废处置行业顶层政策设计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危废名录》都于2016年再次重新修订;全系列不同类型及处置方式的危废污染控制系列标准及工程建设技术规范陆续出台,行业建立起全面的经营及监管机制。


2)危废监管执法的强化,将引导更多危废进入合规处置渠道

今年来,危废违规处置带来严重人身伤害的报导屡见不鲜。群众反应激烈、舆论敏感性高,引起政府监管的高度重视。①2014年,各级环保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的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180件,其中危废违法案件约占40%。②2015年,全国共抽查危废产生单位1186家、经营单位323家。整体抽查合格率为79.0%,比2014年提高4.1pct。③2016年,多家媒体报道了近百件危废环境违法案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④2017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召开固废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行业规范化大势之下,将促使合规危废处置需求加速释放。



1.2

危废处置工艺,分为无害化和资源化两大方向

我国危废主要处理方式为综合利用(资源化)、处置(无害化)及贮存。2015年,有数据备案的我国产生的3976.1万吨危废中,综合利用量2049.7万吨、处置量1174.0万吨、贮存量810.3万吨,即资源化、无害化及贮存比例分别为50.8%、29.1%和20.1%。其中主要废物包括废酸废碱、石棉、无机氰化物等,而危废产生集中于化工、有色与轻工等行业。


可资源化危废综合利用:为我国目前危废处理主要方式。

危废处理行业最先发展起来、形成成熟商业模式的是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化利用价值较高的工业废物,危废企业一般采取付费收集模式,当该等废物运送至资源化生产厂区后,经分类后,采取预处理、精细净化、原料提纯和合成反应等工艺生成资源化粗产品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深加工出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产品。

国内可资源化危废主要包括废金属(含铜废物、含镍废物、含锡废物等)、废有机溶剂、废油等,其中,①金属回收工艺主要有还原、中和、沉淀分离、焚烧、浓缩结晶等;②废有机溶剂和废油的回收主要有蒸馏、冷却等;③对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渣则根据其性状选择高温焚烧处置或稳定化/固化后进行安全填埋;④资源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则通过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等方式,实现回用或最终达标排放。


不可资源化危废的无害化处置:以焚烧及填埋为主要方式。

对不可资源化利用或可资源化利用价值极低的工业废物,危废企业一般以收费的形式进行收集处理。

根据《危险废物处置工程技术导则》,危废无害化处置技术可分为预处理技术和处置技术,其中,预处理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固化/稳定化等;处置技术包括焚烧和安全填埋等:①焚烧又分为回转窑焚烧、液体注射炉焚烧、流化床炉焚烧、固定床炉焚烧和热解焚烧等;②对于不可通过焚烧实现减量化的石棉,以及危废焚烧的废渣等,一般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

对于暂时无法进行资源化或无害化处理的危废,只能选择暂时贮存。

对于贮存量偏大的危险废物,设立专门的贮存场地,同时采用砌墙、水封等污染防治措施。对于贮存量偏小的危险废物,一般采用桶装、池封或袋装的方式予以贮存。

国内已有大量危废处于暂存状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后续伴随监管加强、处理能力提升和处理技术突破,这部分危废都将进入合规处理市场实现无害化处理。

1.3

传统无害化技术投运周期长、产能释放慢

目前行业无害化产能稀缺重要原因是,传统无害化技术投运周期长、产能释放慢,一般新建危废焚烧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运的周期3-5年。

由于危废处置项目的复杂性和高危险性,危废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批、建造、验收各环节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审批流程较长、政府审批谨慎。

危废处置项目一般也存在着与垃圾焚烧厂类似的“邻避效应”,容易遭到周边居民的反对,如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06年就立项,但由于遭到居民抗议,项目延期长达8年。

建成投运的项目一般还有2年左右的“爬坡期”才能达到相对较高的产能利用率状态。因此,业内企业一般采用并购+改扩建的方式进行异地拓张,然而改扩建项目投产周期也需要2-3年,产能释放速度依旧缓慢。

1.4

无害化产能仍有2000万吨缺口、翻番成长空间

1.4.1. 我国危废产量持续提升,年产量或逾1亿吨

1995年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固体废物的申报登记工作,危废产量2618.40万,统计口径主要是针对县及县以上企业。2000-2010年产量由830万吨/年,提升至1589万吨,但仍显著低于1995年数据。因此,统计年鉴中的危废产量显著低于实际产生量,已成为业界共识。我们通过系数修正的方式,对实际产量进行估算。

2008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统计,是目前公认统计最准确的一次,得到结果2007年全国危废产量4574万吨,而当年统计年鉴口径产量1079万吨。因此,行业形成了普查口径/年鉴口径=4.24的经验比例。随后由于2011年我国危废统计口径由10kg以上,扩大至1kg以上。我们据此对参数进行修正,估算认为2016年我国实际危废产生量约1.2亿吨。

1.4.2 现有危废资质中,产能兑现比例低,无害化处置产能缺口约2000万吨

2015年我国已核准危废处置产能总量5263万吨,其中无害化982万吨,。按照2015年约1亿吨危废产量核算,产能缺口约为50%,而实际综合利用+处置率约25%。其中显著的差距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环评通过难度较大,无害化产能稀缺。受制于选址困难、环评审批难以通过、执法不严格导致危废收储率低等因素,我国危废处置项目形成产能难度较大。危废处置的核准资质中,按照资源化与无害化两种区分,其中无害化资质的稀缺性与盈利性更强。2015年,我国核准无害化产能规模982万吨,占总核准5263万吨产能的比例18.7%。而保守预计,我国每年产生的危废中,约40%危废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置。在危废资质总量少于处置需求的大背景下,无害化处置能力尤其不足。

综合处置中心项目,产能结构错配:危废处置企业获得的经营核准,不仅规定了资质总量,还细化到46大类中的479小类中每一类的规模上限。而实际危废收储的类别结构,与资质的类别结构匹配性难以达到较高水平。尤其对于某些早期危废项目,资质申请之初未对当地产废特点做详细调研,导致产能结构与处置需求不匹配,产能利用率难以突破50%。随着行业精细化管理程度不断提升,资质申请与需求匹配的意识逐步加强,新投产项目的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已有部分企业将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估算无害化产能仍有2000万吨缺口、仍有翻倍成长空间。假设①全国危废产能需求为1亿吨,②无害化和资源化产能比例4:6,则对应无害化产能需求4000万吨,目前我国无害化产能约2000万吨,仍有2000万吨缺口,翻番成长空间;则对应建设投资空间600亿(2000万吨*3000元/吨投资);无害化市场增量年运营空间400亿(2000万吨/年*2000元/吨处置费)。


2

行业判断2:技术成熟+优势明显+水泥企业改造诉求强=水泥窑协同处置爆发期将至

2.1

水泥窑:目前最适宜协同处置危废的工业炉窑

2.1.1 工艺特点与危废处置需求高度匹配

鉴于传统危废处置工艺新建产能选址难、阻力大、周期长,依托成熟工业窑炉协同处置,成为化解产能不足局面的最佳战略。水泥窑作为最适合协同处置危废的工业炉窑,已经在海外有30年左右的成熟应用经验。受益于水泥生产工艺环境适宜、改造耗时耗资较少、地域匹配性强等优势,该工艺适宜在国内推广。在14年行业标准完善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有望与传统工艺分庭抗礼,在未来两年迎来产能爆发期。

碱性环境天然适宜处置危废:水泥生产中,窑内呈现碱性环境,有效避免酸性物质和重金属挥发,目前可适应约60%种类的危废、适用范围广。较之专业危废焚烧炉需要投加碱性物质,捕捉酸并固化重金属,水泥窑天然的碱性环境有助于节约处置成本。

高温、长停留时间、高氧气过剩量,有效避免二次污染:水泥窑内燃烧温度在1300℃以上,可控制焚烧时间在5s左右(大于2s),可由在线监控系统控制氧气过剩量大于3%、尾气CO量小于100ppm,有利于彻底分解危废物质,避免燃烧不充分产生二次污染物,可彻底分解废物中有害有机物,如二噁英、呋喃等。残渣和飞灰最终均成为熟料的成分,有害物质都可全部固熔在水泥熟料的晶格中不能再逸出或析出,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窑炉自动化控制水平高,操作难度较低:目前我国水泥熟料生产线中,新型干法工艺占比已接近100%,该工艺自动化水平较高、工作状态稳定,可精确控制温度、含氧量、燃料投加等步骤,对各种废物适应能力强,略作调整就不会影响水泥熟料的正常性能和质量,也不会影响窑的正常操作运行。根据《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要求,不同热值与成分的危废掺烧比例,约为熟料生产能力的4-15%之间。目前5000t/d的水泥窑批复产能一般为10万吨/年,危废实际掺烧比例约7%,因此对于水泥生产的干扰较为可控。

协同处置危废对水泥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固体废物中重金属、硫、氯等物质在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中能进入水泥熟料的晶格中不再逸出或者析出(水泥窑固定重金属的熟料矿物晶格取代理论),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没有二次污染隐患。


2.1.2 运营成本,仅为传统工艺1/3和1/2,盈利优势显著

初始改造成本低: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投资额小于1000元左右/吨处置产能,而新建或改扩建传统危废焚烧炉设施的平均投资一般为0.3-1.6万元/吨处置产能。



运营成本低:根据《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污染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收费方面:目前我国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的收费一般为5000-6000元/吨,而水泥窑的实际处置收费大概为2000-4000元/吨。实际处置成本方面:由于难以将危废处置与水泥生产的成本严格区分与分拆,经验数据表明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吨成本约在500-1000元/吨,而焚烧炉处置成本约为其2倍以上。

2.1.3 适用性强:处置品类达总品类的80%,炉窑区域分布与危废产区高度匹配

适用危废品类占危废总品类的80%: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工艺,可涵盖约40大类危废处置需求,占2016年新版国家危废名录50大类危废种类的80%以上。行业技术标准编制中,已经将将辐射性废物、医疗废物与易爆废物等类型排除在外。以金圆股份(000546.SZ)旗下格尔木宏扬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为例,获批的处置范围涵盖38大类,426小类危险废物,处置能力10万吨/年,是目前青海省规模最大、处置资质最齐全的危废无害化项目。具体工艺路线简介详见图11。

危废在水泥窑中投加位置应根据废物特性从以下三处选择:窑头高温段、窑尾高温段和生料磨。其中:

窑头高温段中可处置:①液态或易于气力输送的粉状废物、含POPs物质或高氯、高毒、难降解有机物质的废物、热值高、含水率低的有机废液适宜从主燃烧器投加;②各种低热值液态废物应从窑门罩投加。

窑尾高温段中可处置:①含POPs物质和高氯、高毒、难降解有机物质的废物优先从窑头投加;若受物理特性限制需要从窑尾投加时,优先选择从窑尾烟室投加点;②含水率高或块状废物应优先选择从窑尾烟室投入。

生料磨中可处置不含有机物和挥发半挥发性重金属的固态废物。


区域分布与危废产区高度匹配:水泥在是传统意义上的“短腿”产品,业内普遍认为其经济销售半径为公路<300公里、铁路<500公里。因此水泥产能的密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建需求直接相关。同时,危废来自工业生产过程,同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如下图所示,水泥产能分布与危废产量分布情况区域匹配度整体较高。因此,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的区域适用性较强,适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作为普适的协同处置技术,填补全国各地传统危废产能供需缺口。


2.1.4 改造+爬坡周期短、产能释放快

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改造,主要包括工程改造和运行爬坡两方面,整体改造周期约为8-9个月,建成之后项目爬坡周期较短,产能释放速度快。而传统危废无害化处置项目一般需要2-3年建设期和1-2年的产能爬坡期。例如,金隅红树林的广灵金隅项目自6月12日项目组进厂服务,同年11月7日即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原计划8个月的施工建设+取证周期被缩短至5个月完成,创造了业界最快的施工和取证速度记录。

配套传送、仓储与分析检测设施:该部分改造可以在不影响水泥窑生产的情况下施工,施工周期约7-8个月左右。主要包括分析检测实验室搭建、危废运输车辆配置、危废分类仓储构筑物建设、预处理设施、污染控制系统与传送装置安装。

窑体改造:对于水泥窑的改造,一般只需对投料口进行部分改造,无需进行大规模技改,只需几天时间即可完成。


2.2

强协同处置危废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水泥企业改造意愿强

近几年水泥熟料产能过剩严重,水泥企业盈利能力不强,企业积极寻找开源节流的手段。由于协同处置危废①增厚企业利润,提升熟料生产线盈利能力;②可一定程度上规避错峰生产,增加熟料产能利用率。③引领企业开启协同处置固废新思路。目前水泥企业改造意愿较为积极。

2.2.1 水泥行业16-17年虽呈弱复苏、但去产能压力依然大。

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出现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局面,量价齐跌。2015年全国水泥产量23.48亿吨,水泥产量增速同比下降4.95%,其中华北区域市场下降14.60%。企业盈利水平严重下滑,全国六大区域利润同比均呈现无差别化的全面大幅下滑走势。

2016-17年水泥市场复苏。2016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和基建项目加快启动,带动全国水泥市场需求呈现弱复苏态势;同时在积极开展行业自律措施及大面积错峰生产的影响下,水泥市场走势经历了前低后高的反转,一改2015年的低迷态势。但水泥窑盈利能力,已不能与前期高景气时期同日而语。


2.2.2 协同处置可规避错峰生产,去产能大潮的金钟罩

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34号),明确要求将“推进错峰生产”作为压减产能过剩的重要手段加以实施。

错峰生产承担去产能和环保双重职责:《指导意见》旨在化解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合理缩短水泥熟料装置运转时间,有效压减过剩熟料产能,同时避免水泥熟料生产排放与取暖锅炉排放叠加,减轻采暖期大气污染。

实施范围涉及北方15省:2016年10月25日,工信部、环保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规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水泥生产线进行错峰生产。

错峰生产166天:《通知》规定,减产量冬季错峰生产活动为期166天,共有475家水泥企业,合计701条熟料生产线参与错峰生产,约总数的92.5%。北方15省共减少熟料产量2.38亿吨。参照水泥行业年生产运营天数310天的水平,产能利用率降至46%。

协同处置产能不参与错峰生产:《通知》规定,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及有毒有害废弃物等任务的生产线,原则上可以不进行错峰生产,但要适当降低水泥生产负荷。因此,由于协同处置本身承担了供暖、消减废弃物等社会职责,可较大程度上避开错峰生产。

2.2.水泥下行周期中的曙光,生产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盈利能力锐减:国内水泥熟料产能连年增长,但国内基建增速却有所回落,水泥熟料开工率由巅峰时期的近150%锐降至75%,且吨水泥盈利能力从峰值阶段的200元回落至目前的30-50元。


协同处置危废项目盈利性强:以5000吨/日的水泥窑生产线为例,通过适当避开错峰生产和协同处置危废,可使产能净利润提升283%。

基准情景:以一条产能为5000吨/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窑为例,按照每年错峰生产166天,每吨水泥净利润40元,每年净利润规模约为2880亿元。

适当避开错峰生产可增厚利润33%:由于协同处置危废,可适当减少错峰生产时间,假设停产时间由166天减少至66天,则产能利用率提升可带来2000万元的额外收益。

协同处置危废可增厚净利润154%:协同处置危废产能10万吨/年,假设产能利用率75%,处置价格2500元/吨,每吨危废处置净利润1000元,扣除财务费用与折旧,则每年可新增危废处置净利润约6150万。参照2015年,金隅股份旗下金隅红树林,拥有危废处理资质10万吨/年、污泥处置能力17万吨/年,全年净利润8833万元。估算数据保守且合理。

2.3

产能缺口行业格局:已有产能200万吨,可释放至1200-1600万吨

2.3.1 现有协同处置危废产能200万吨/年,正在进入爆发期

14年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产能快速增长,截至17年5月,核准产能超30条生产线、约200万吨,约占无害化总产能的16%,占全国危废核准总产能的3%。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自2014年起快速增长:①截至14年底,我国共有16家水泥企业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年核准处置量103.4万吨,实际处置量52.6万吨,利用率50.9%。②截止17年5月,全国核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超过30个、总产能约200万吨。截至17年5月,按照无害化占总产能20%估算,全国无害化产能达到1239万吨,其中,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产能约占无害化总产能的16%。

产能分布已涵盖14省:我们统计,截至2017年5月,陕西、浙江、河南、北京、青海、山西、内蒙、云南、福建、广西、河北、重庆、江苏、吉林等14省市已有核准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共31个,对应总产能197万吨,其中陕西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核准产能最多(79万吨),项目个数最多(8个),占陕西总危废处置产能比例接近30%。

金隅、尧柏、南方、海螺、红狮等为目前主要参与的水泥公司:已有核准协同处置产能的水泥公司主要有:金隅水泥(6个、20万吨)、尧柏水泥(5个、45万吨)、南方水泥(3个、30万吨)、海螺水泥(3个、34万吨)、红狮集团(2个、16万吨)等。此外我们统计,大部分水泥产能前十强的集团都开始布局协同处置项目。

协同处置危废产能即将进入爆发期: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处于环评公示阶段的协同处置危废项目超过40个;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环保部原污防司巡视员李新民2017年5月在长兴危废论坛上的发言,获得批文尚未投产的水泥窑危废协同处置项目超过60个,由于建设周期短,在建产能将于一年内投运,我们判断协同处置危废产能将在2019年进入爆发期。



2.3.2 水泥窑协同处置,或可释放产能约1200 -1600万吨/年

目前全国范围内新型干法生产线共计1769条,其中最终可进行协同处置危废改造的生产线预计将有150-200条。主要考虑以下两点甄选因素:

客观限制:考虑①新型干法水泥窑一般分为大小两种窑型规模,根据我们草根的结果,小窑在实业操作中很难获得环评批复,大窑一般可批复危废产能规模为6-10万吨/年。②部分水泥厂位于水源地或居民聚居区,卫生防护距离不达标,环评难以通过。

主观限制:①水泥窑所处区域的水泥供需格局较好,若竞争过于白热化,熟料产能难以提升,危废掺烧量小,投资回报低,则不宜改造。②当地危废产能供需缺口较大,且危废品类适宜利用水泥窑处置。以上主观限制或进一步排除30%-50%产能。

因此,最终可完成改造的生产线约为150-200条生产线,按照单线平均8万吨/年计算,对应产能约为1200万吨/年-1600万吨/年,未来有望依托产能释放快、处置成本低等优势,与传统危废处置工艺分庭抗礼。

2.4

产能缺口普遍他山之石: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海外已成熟使用30年

目前欧美及日本等国已有众多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据统计,约三分之二的水泥企业获得处置许可证。


美国:美国是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水泥生产国,美国环保署规定每个工业城市至少保留一个水泥厂,在部分满足水泥需求的同时还用于处理危废;1989年至2000年美国利用水泥窑处置的危废总量在100万吨/年左右;2009年,美国163个水泥窑中有24个用于协同处置危废。

日本:日本是第四大水泥生产国,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人们还没有普遍认识到水泥回转窑处置可燃废物和垃圾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优于焚烧炉之前,日本已经在全国各地新建了2000多座专用的废物和垃圾焚烧炉。这些垃圾焚烧炉都采用了先进技术装备,环保标准高,具有足够的能力处置全国的可燃废物。因此,现今日本水泥工业的燃料替代率低于欧洲,而如何利用焚烧炉灰渣制造水泥成了日本水泥行业利废的一个主要研究项目,2002年,日本制订了“生态水泥”的工业标准,为焚烧炉灰渣的有效利用创出了一条途径。

欧洲:目前有大约250多个水泥厂开展了危险废物作为替代燃料的业务,2009年,欧盟水泥行业每年处置污泥及垃圾200多万吨、处置危险废物200多万吨,欧盟27国水泥工业用固体废物作为替代燃料的平均替代率已达到28%,其中:①荷兰:是目前世界上水泥行业使用燃料替代率最高的国家,2007年其燃料替代率高达85%以上。②德国:1999年有18个水泥厂以废轮胎做为替代燃料,50%的水泥厂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可燃废物;2005年有80%以上的水泥厂开展了废物协同处置业务;2009年,燃料替代率已达到60%以上。③瑞典:水泥工业的燃料替代率已达20%以上,2008年达到50%以上,计划2020年基本实现100%。④法国:Lafarge水泥公司从1970年开始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研究,2004年,该公司在法国协同处置的危废占全国焚烧处置总量的50%,燃料替代率达到50%左右。


2.4

产能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行业标准体系已经构建完全

我国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研究及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未有行业标准、水泥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参与较少而发展较慢:①上海万安水泥厂在国内首创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②1995年,北京水泥厂建成第一条水泥回转窑处置危险废物示范生产线;③2005年,金隅红树林建成了用于协同处置工业废物的水泥生产线,年处置30类危废合计规模10万吨;④多年以来,协同处置危废由于未有行业标准、水泥企业经济效益较好、参与较少而发展较慢。

2013-2014年,多项重要标准出台,行业标准体系构建完全。

自“十二五”以来,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①2012年10月,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卫生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中提出鼓励利用水泥回转窑等工业炉窑协同处置危废。②2014年5月,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及环保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生产过程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进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污水处理厂污泥、垃圾焚烧飞灰等。

2013-2014年,行业最重要标准出台,至此,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行业标准体系已构建完全,行业已不存在技术标准方面的障碍,重要标准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规范-HJ662》、《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30485》、《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30760》。

2014年10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的双周协商座谈会,提出“要高度重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问题”。

2015-2017年,多省市在危废及水泥产业规划中提出鼓励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扫清了标准的障碍,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在我国进入快速发展期。



3

工艺&监管行业判断3:危废2.0时代到来,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路线开始发力

行业2.0时代到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技术,将对国内现有危废无害化市场产生冲击,逐步重塑产业格局。行业进入平衡状态后,最佳竞争策略是,新工艺结合传统工艺形成组合拳,产能结构将从低成本、投产速度快和全牌照三方面,充分发挥优势。

3.1

第一阶段: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共享产业盛宴

目前由于焚烧处置产能稀缺,无害化处置收费较高:据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多个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填埋的收费约为1700-4000元/吨、物化收费约为1500-6000元/吨,焚烧收费约为1700-7000元/吨,在江浙的某些地区,焚烧价格可达到5000-6000元/吨。


在第一阶段,仅在部分地区出现少量协同处置危废项目,由于:①前期产能缺口过大,短期难以补满,②随着处置产能增加,提升环保执法的腾挪空间,存量危废加速转入合法化处置渠道。因此,这一阶段,在局部区域市场无害化产能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危废收储价格维持相对高位,新旧工艺产能均可以较高产能利用率运行,共享产业盛宴。

3.2

工艺瓶颈,直接第二阶段:无害化供需达到弱平衡,部分区域价格下降

第二阶段: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产能全面释放后,无害化产能趋于饱和,水泥窑协同处置低成本优势显现,传统焚烧工艺受到一定冲击。

我们判断危废处置价格波动趋势:大品类降价,小品类涨价。随着水泥窑协同处置产能的逐渐投放,将有部分区域出现产能饱和状态,大宗危废处置价格随之下降。鉴于传统焚烧成本在1500-2000元/吨,而水泥窑协同处置仅为500-1000元/吨。因此,水泥企业大概率以低价竞争策略,蚕食传统危废处置市场,保证产能负荷。此时,传统工艺,仅在水泥窑不适宜处理的小品类危废方面具有竞争力,因此小品类危废处置价格将显著上升。危废处置价格将出现大宗危废降价,小品类危废涨价的情况,而产废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这一局面。

3.3

第三阶段:行业大整合时期到来,水泥窑协同处置与传统工艺并举,成为帕累托最优解

在危废价格出现结构性涨跌时,传统危废处置企业与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均会出现盈利能力边际递减的情况。双方都将意识到,最佳竞争策略是同时拥有大宗低成本处置产能和齐全的小品类处置资质。双方阵营将出现相互整合诉求。作为帕累托最优解:

水泥协同处置企业,将对传统工艺启动收购,通过丰富处置工艺品类,进一步完善自身工艺结构。通过树立一站式服务品牌效应,攫取更多市场份额。

传统危废处置企业,托管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的前端预处理与配伍环节,或成立专业的危废预处理中心,为区域内多个危废处置企业提供预处理服务,依托深厚的精细化管理经验与全面的技术积淀,提升水泥窑协同处置的效益。

3.4

监管行业整合思路:由跑马圈地,转向工艺组合

危废企业成长逻辑改变:扩张方式由传统危废企业收购+改扩建转变为水泥协同处置企业对传统工艺启动收购:

危废1.0时代下的企业扩张之路:收购+改扩建。由于行业存在特许经营的资质壁垒及区域壁垒,同时新建项目的环评难度大,审批周期长,并购+改扩建为行业内公司跨区域扩张和提升产能的主要途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更强的行业龙头公司强者恒强。以我国危废行业龙头为例,自2012年在A股上市以来累计并购近20次,已投运的危废处置产能由2013年的41万吨快速提升至2016年底近150万吨,目前公司在手总产能超过200万吨,业务范围也由广东迅速扩展到了全国,覆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西部。


危废2.0时代下企业的扩张之路:水泥协同处置企业对传统工艺启动收购。①第一步:通过较小代价改造自身炉窑,或通过合作开发模式快速扩张产能,抢占市场;②第二步:水泥协同处置企业对传统工艺启动收购,通过收购传统无害化及资源化产能,丰富处置工艺品类,进一步完善自身工艺结构和收储团队,通过树立一站式服务品牌效应,攫取更多市场份额。当然,并不排除传统危废处置企业快速布局水泥窑工艺,通过反向收购取胜。

4

投资建议:布局差异化竞争中的龙头公司

4.1

A股上环保行业中商业模式最佳的细分领域

如同前文所说,危废处理的主要技术路径分为无害化及资源化两大类,对应商业模式也分为付费、收费及免费收集处理三种。

对资源化利用价值较高的工业废物,危废企业一般采取付费收集模式:①当该等废物运送至资源化生产厂区后,经分类后,采取预处理、精细净化、原料提纯和合成反应等工艺生成资源化粗产品并根据市场的需求深加工出附加值更高的精细化产品。②收集付费一般根据危险废物中金属含量和处理难度,按国内市场金属交易价格的一定折扣确定;③最终资源化产品销售价格与市场金属价格的联动机制,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式定价原则,即根据产品所含金属成份和含量,参照该金属在国内交易市场中的价格确定。

对不可资源化利用或可资源化利用价值极低的工业废物,危废企业一般以收费收集处理模式。①在收费收集过程中,危废企业为客户提供废物分类、包装、管理和技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②具体定价需结合废物的特性、成分、对应的废物处理方式和处理量决定,一般采取年基本费及按量浮动收费相结合的收费模式。③对可资源化利用价值较低的工业废物,其可利用价值与所需的经营成本之差较小时,危废企业一般采取免费收集的形式。

上述商业模式,尤其是危废的无害化处置采用跟工业客户收费处置、“谁污染、谁治理”的商业模式,市场化程度较高;同时,危废企业上游客户多而分散,决定了危废子行业属于业绩质量非常高的环保细分板块,现金流良好,应收账款可控性强。



4.2

危废行寻找危废2.0时代中的新龙头

4.2.1 行业目前主要参与者各有千秋

目前积极布局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公司包括金隅红树林、尧柏环保、红狮集团、南方水泥、海螺水泥、金圆股份等:

金隅红树林为金隅股份控股子公司,为我国最早从事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公司,研究及工程实力强,经验丰富,依托于金隅冀东的水泥窑,以华北为核心布局辐射全国,截至2017年5月,金隅红树林已经投运的危废协同处置项目为6个,总产能20万吨,根据环评公示等信息,目前在前期及在建阶段的超过5个项目。

尧柏环保为海螺创业的控股子公司,目前投运45万吨产能都位于陕西,可依托于尧柏水泥和其他西部水泥的炉窑进行改造及运营。

红狮集团也是协同处置危废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对自己集团全国范围的水泥窑进行布点改造,根据环评公示等信息,目前已投运产能16万吨,已获批复尚未投产项目超过10个。

4.1.2 选股逻辑:高弹性+高效率+高瞻远瞩

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产业,作为管理壁垒、资源统筹壁垒较高,投资壁垒偏低的行业,投资标的选择方面,核心逻辑主要包括三方面:

业绩弹性强:如前文所述,由于环评要求严格、区域产业规划和卫生防护距离等方面的影响,我国能够进行协同处置危废改造的水泥窑,仅占行业总量的10%左右,因此,水泥企业中可改造窑炉占比,是决定业绩弹性的最重要方面。

执行效率高:行业的先进入者对后进入者有极强的挤出效应。一方面,在优质点位稀缺的情况下,一旦高执行效率的企业将稀缺点位瓜分完毕,其他竞争者将会彻底失去进入市场的可能。另一方面,先投产点位将迅速抢占区域内危废处置需求,并享受产能不足格局下的高回报。在收回投资后,可通过价格战方式,打消后进入者的积极性。就这一方面而言,我们认为民企的优势显著优于国企。

产业布局超前:如前文所属,水泥窑处置+传统危废一站式服务模式,最具竞争力,能够超前同步布局传统危废处置产能,与水泥窑协同处置协同发展的标的,将在未来行业快速整合期持续受益。

4.3

金圆股份:商业模式弹性大、执行效率高、产业布局超前

4.3.1 自有项目改造+友商合作,打造业绩弹性最大的商业模式

独立生产:金圆股份的格尔木宏扬项目,作为公司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已于2017年下半年进入试运行阶段,在工艺设计、运营管理方面,积累经验作为先发优势。鉴于公司旗下其余水泥窑,均不存在环评硬伤,均具有协同处置危废改造潜力。未来公司自有水泥窑改造比例有望达到100%。


联合生产:利用技术输出+利益分成模式,改造友商水泥窑,完成技术扩张。截至目前,公司2017年新成立了14家项目公司并收购3家项目公司,寻求与有条件的水泥企业合作,为后续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技术输出+运营收益分成模式的合作打下伏笔,未来有望在全国多个地区出现多点开花局面。



4.3.2 危废一站式服务供应商:

在深耕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同时,公司着意配置成熟的传统危废处置产能,通过并购新金叶配置资源化处置资质,新建灌南项目配置传统焚烧资质,从而补足水泥窑处置品类不全的短板,进一步完善工艺框架,努力达到全牌照覆盖。

公司最终将形成水泥窑协同处置为工艺重心,从而确保处置成本最低,同时辅以传统危废处置产能,达到全牌照覆盖一站式服务效果。产能结构从低成本、投产速度快和全牌照覆盖三方面,充分发挥优势,高效率高质量的快速占领市场。


4.3.3 民企高效执行、精细化管理优势

公司民企基因显著,凭借较强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敢于承担风险的锐意进取精神和快速决策的高效执行能力,具备角逐危废处置市场的各项软实力指标。

除此之外,公司在各危废项目中,均给予项目管理人员持股,对于危废产业精细化管理属性与现金交易特点而言,将有效促进员工通过合理激励与互相监督,减少利润跑冒滴漏,激发企业合力,推动公司业绩扎实成长。

4.3.4 目标市值184亿元

预计公司18-19年净利润分别为6.1亿元和9亿元。青藏两省基建需求稳健、供给格局有序,传统业务业绩稳定;多个危废在手项目进入快速释放期,业绩兑现无忧,给予公司2018年30倍PE,目标市值184亿,目标价25.6元,维持“增持”评级。

5

风险提示

1)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需要经过环评与环保部门核发资质,行政流程进度或有一定不确定性;2)水泥价格剧烈波动;3)行业政策出台低于预期。

原标题:深度:危废2.0时代将至,水泥窑协同处置化解行业核心痛点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