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是生态修复的细分领域。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的沼泽、泥炭、水域地带,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水库等,具有强大降解污染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据2013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面积5360.26万公顷,较2003年减少339.63万公顷,减少8.82%,湿地面积平均以500万亩/年的速度减少,近70%的重要湿地受到污染。受到围垦、过度捕捞、基建占用等因素威胁,湿地保护形式严峻、需求紧迫。
国内的生态湿地修复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市场高速成长。目前,国内在工艺、苗木研发、复杂环境施工等修复技术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内各家参与者规模相对较小、竞争较为缓和。
国家林业局“十三五”生态湿地规划明确目标,至2020年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恢复退化湿地14万公顷,新增20万公顷(退耕还湿15.68万公顷,扩大湿地4.32万公顷)。规划中确定了168个重大工程项目,并提出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
2020年湿地保护率将提升至5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湿地公园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自2010年起,财政部每年对湿地保护给予财政补助,补助支出由2010年的8.21亿元快速增长至2016年25.91亿元,2010-2016年CAGR达21.11%。在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中,国家级重大项目规划总投入176.81亿元,较“十二五”期间67.02亿元的实际投入增加164%。
“十三五”湿地保护规划投入翻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2018年1月1日起,林业局对国家湿地公园实行“审批制”,要求各地区申请晋升为国家级的湿地公园,需先成为省级湿地公园2年以上。“晋升制”极大促进了各省、市、地区的湿地公园建设需求。我们统计了全国28个省市地区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新建的湿地公园及保护区数量,至2020年,各地区合计规划新建省级湿地公园485个。
保守估计全国湿地保护总投入规模约为430亿。“十三五”规划中168个国家重大湿地保护项目合计投入176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投入1.05亿元;我们假设单个省级湿地公园规划投入为国家重点项目的50%,即单个项目湿地保护平均投入约5200万元。经测算,至2020年,各省市地区规划总投入约为250亿元,国家级重大工程规划投入及各地区湿地保护投入规模合计达430亿元,湿地保护市场空间广阔。
全国各地湿地保护投入规划430亿元
原标题:2018年我国湿地保护行业现状及十三五规划投资额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