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筚路蓝缕,70年铸就辉煌。从今年9月底开始,“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作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标志性水利工程和唯一代表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的重点工程,东深供水工程的电子屏幕展台前,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互动。从1965年至今,东深供水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企业 > 正文

不负时代重托 砥砺奋勇前行 ——记粤海水务创新发展之路

2019-11-28 14:51 来源: 《中国水利报》 作者: 张元一

70年筚路蓝缕,70年铸就辉煌。从今年9月底开始,“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作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标志性水利工程和唯一代表广东省水利工程建设成就的重点工程,东深供水工程的电子屏幕展台前,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互动。

从1965年至今,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对港供水量超过250亿立方米,相当于1800个西湖的水量,香港再无缺水之忧。作为这项世纪工程的运营管理单位——粤海水务,始终秉承“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的理念,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安全优质不间断对港供水的历史使命,更是将保障国家水安全、维护健康水生态作为企业应有责任,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安全为本 民生为要

一壶水,一壶茶,香港人的一天从慢节奏的早茶开始,这是这座城市多年来坚守的传统。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奇缺,1963年,香港遭受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市民每四天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陷于困境,20多万人逃离家园。

水成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在缺水百姓眼中,能喝上干净水是最大的民生。东深供水工程的建成,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历史。

为了让更多地区的人民喝上安全、优质的放心水,多年来,粤海水务始终将水安全放在第一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走进粤海水务调度中心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电子示意图,这是2003年实施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时研发的监控系统显示终端。这块显示屏,能够直观地将东深供水工程沿线的泵站、变电站、机组、电压、水位、流量等运行状态用红灯、黄灯、绿灯及数字进行展示,还对粤海水务全国各项目公司生产关键指标实时监视。

“为确保东深供水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我们有三大保障。一是电源保障,通过110千伏双回专用供电线路保证全线供电不间断;二是设备保障,每个泵站从主变到机组、从主设备到辅助设备都有备用;三是监控保障,工程采取‘一天一地’专用‘双光纤’网络,保证调度中心远程集中监控无延迟、不掉线。”粤海水务调度中心负责人介绍。

得益于这些保障措施,东深供水工程在去年遭遇超强台风“山竹”正面袭击时,一回高压线路跳闸后仍能保证工程供电不受影响,持续向全线取水用户稳定供水,同时在深圳市东江及北线工程停运期间紧急提供70万立方米/天的水量支援,并通过工程专用电源紧急向东莞市石马河旗岭水闸管理站提供电力支援,帮助石马河顺利排洪。

在粤海水务的安全文化里,水安全不仅指水量安全,还包括水质安全。

为保障东深供水工程的水质安全,粤海水务不惜投入,打造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的水环境监测中心。其检测能力不仅完全覆盖国内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和城镇污水四大水质标准,还扩展至标准外热点项目及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卫生准则检测指标,可检测指标有500多项。

监测中心对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深圳水库设置在线监测站系统,实时监控水库水质变化,助力水库水质调度系统,还对粤海水务各下属公司从原水到出厂水、管网水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水质监控,实现水质监控集团化部署、实验室检测智能化及信息化全流程管理。

2013年,粤海水务被评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创了水利行业泵站和水库工程同时高分通过验收的先河。

2015年,粤海水务获评全国首批水管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单位”,成为国内水务行业安全管理的品牌引领者,赢得了“中国水安全专家”的美誉。

今年,粤海水务建设的国内首个异味物质筛查数据库网络平台正式上线,800多种异味物质信息对社会公开,供业内筛查,为保障国家水安全做出国企应有贡献。

开拓创新 深耕细作

今年,在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由粤海水务牵头完成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检测与控制技术”项目荣获全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一技术已在广东东莞常平粤海水务第二水厂进行实地应用,只用两年就将水厂的管网漏损率从20.77%下降至11.20%,供水电耗降低 21.07%,节省生产成本700多万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不止是东莞,在肇庆,粤海水务运用自主研发的膜处理技术,将高新区一家濒临停产的老旧自来水厂改造成广东省内首个万吨级浸没式超滤膜水厂,产能从每天1万吨提高到2万吨,出水水质更是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满足了当地高新区生产企业更高的用水标准要求。

“公司的技术研发有别于院校的基础研究,一方面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行业难点问题,储备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技术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粤海水务水技术研发部负责人说。

粤海水务一直以来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与运用,不断抢占技术高地,逐步拥有行业话语权。同时,粤海水务坚持产学研合作,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和国内一流的水环境监测中心。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院士专家团队形成产学研联盟,拥有饮用水深度处理等多项核心专利成果,在雌激素及管网漏损控制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作为我国最早投身水务事业的国有企业之一,粤海水务勇于创新、主动作为,近年来,公司积累多年的品牌效应集中释放,业务版图迅速扩张,遍及全国13个省市区,拥有60多个水务项目,从最初的原水供应发展为涵盖自来水经营、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水务全产业链,水处理规模全国排名第二,完成了由区域性企业向全国性大型综合水务运营商的跨越。

面对这样骄人的成绩,谁又能想到,就在七年前,当粤海水务董事长徐叶琴在年终总结会上提出“三年进前三、五年成标杆”这一跨越式发展目标时,还被很多员工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的粤海水务只是一家在行业里普普通通的地方水企。

“变则通,变则兴,粤海水务这样的传统水务公司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有所发展,必须自我革新、自我重塑、自我提升。过去几年,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既注重制度技术创新,也注重机制创新,只有加快创新步伐,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粤海水务副总经理秦旭东说。

近几年,粤海水务依据对整个供水行业的预判,不断调整策略。在运营层面,对标业界先进公司,进行全面规划;在管理层面,引进和运用华润6S战略管理、杜邦安全管理、丰田现场管理、德勤内控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ABC考核等机制,倡导绩效、廉洁文化。通过这些创新举措,从内部激发企业活力,为公司的快速崛起打牢基础。

如今,我国智慧水务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粤海水务早在2012年就开始专注于智慧水务建设,目前已开发出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正是凭借开拓创新求变革、深耕细作促发展的干劲,粤海水务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得到业内业外的广泛赞誉。

绿色理念 守护生态

11月,深圳市公明水库边,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现场,塔吊高高矗立,车辆往来穿梭,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盾构结构性原型试验。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不仅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更是作为世界上输水压力最高、盾构隧洞最长的超级调水工程,其施工难度之大、面临技术难点之多,国内外几无先例。

粤海水务正是这项战略工程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将为大规模地下深隧调水施工“探路”,并为工程建管积累宝贵经验与技术依据。

从规划设计之初,粤海水务就提出了“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的目标,将生态理念贯穿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环节,在国内水利工程行业首次大规模采用深埋盾构方式在深层地下空间建造,节约数万亩土地资源,真正实现“少征地、少拆迁、少扰民”目标。

粤海水务有着“把方便留给他人、把资源留给后代、把困难留给自己”的文化传承,最大限度节约粤港澳大湾区宝贵土地资源,为未来发展预留出大量地表资源和浅层地下空间。

“我们从2005年就开始前期论证工作,直到2017年启动工程试验段项目,2019年5月才全面开工,预计2024年建成通水。历经十余年的努力,就是为了研究探索出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高内水压盾构隧洞衬砌结构型式,确保整个工程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全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粤海水务珠三角供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粤海水务不仅在水利工程上注重生态保护,还积极承接水环境综合治理业务,涉及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湖库水环境综合治理、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

位于广州市中心的东山湖曾因“东湖春晓”美景入选“羊城八景”。然而,因为要承担蓄洪的压力,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每到洪涝期间,周边河水都会多次直排入湖,造成湖水反复污染,东山湖生态系统因此遭到严重破坏,水草疯长,湖水泛绿发臭,水质也长期沦为劣Ⅴ类。

“我们通过控源节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水质净化,水系沟通、活水循环等治理方式重建生态系统,在短短四个月内就解决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Ⅳ类。”粤海水务水技术研发部负责人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代赋予了水务人新的使命与责任。展望未来,改革仍在路上、发展还需攀登,随着“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战略布局的深入实施,粤海水务人将以更大格局、更强自信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造福百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