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年终岁尾,又到了总结与展望的阶段。
北极星水处理网也特此开启水处理行业的2019年年终盘点之路。
北极星水处理网梳理一年来发过的新闻发现,有一些词是贯穿于2019年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之中的,包括提质增效、国资进军、污水处理费上涨、长江大保护等在内的十大关键词榜上有名。
下面,就跟随北极星水处理网一起看看2019年水处理行业十大关键词具体都有哪些吧!
1、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中强调,“十三五”期间应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
今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全国重点区域及重点流域均对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为解决中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水平较低问题,从而平衡区域发展,2019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统筹谋划,针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低于100mg/L的,要围绕服务片区管网制定“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并梳理建设和改造项目。做好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城镇污水提质增效已全面来临,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开始行动。
(详情点击:城镇污水处理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全面转变 这些地区已开始行动!)
2、国资大举进军
今年以来,关于“国进民退”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水环境类项目中字头大单拿到手软,国资可谓“来势汹汹”。(详情点击:11月亿级水处理项目争夺战:民企遭粉碎性碾压!国企高调入场后,民企出路在哪儿?)
据统计,目前全国128家央企中,涉足生态环境产业的央企有53家,包括中节能、光大国际、三峡集团、葛洲坝、中车等等,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其中涉水的最多,有28家央企开展了各类水处理业务,包括工业废水处理、农村分布式水站处理和城市传统水务。
目前环保工程的投资主体已经变成央企的基建队伍,除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外,新进入的央企或国企在市政类项目、工程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分析这些建筑央企进入环保生态领域的手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从技术着手、靠工程切入、借资本开道、凭设备开路。
水处理行业一直以“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的格局而存在,在PPP热潮之下,民企和国企的“戏份”加重。站上风口的水处理行业被越来越多的国企看中,他们也纷纷召集“大兄弟”,开启环保水务的进击之路。
今年以来,涉水民企中,启迪环境、环能科技、碧水源、东方园林、国祯环保先后与国资牵手。(详情点击:国祯环保三季度业绩增速放缓,今年那些与国资牵手的水务企业表现如何?)。
对此,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认为,这种选择是被动和主动的结合——被动是民营环保上市企业普遍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主动则是民企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与国资进行协同。
与此同时,国企也开始通过组建环保集团等方式巩固其优势,如近日宣布要成立的江苏省环保集团——七大国资入股,成立之后,其地位或无可撼动。(详情点击:汇鸿集团拟出资15.6亿联动长江生态环保等成立江苏省环保集团!818外贸龙头的转型发展之路)
3、污水处理费上涨
污水处理服务费,是政府通过与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单位,通过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的方式,向提供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服务的单位支付的服务费,一般要求应当覆盖合理服务成本并使服务单位合理收益。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企业污水处理的成本上升,污水处理费难以满足更高标准的需求;乡镇、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收集率不高,也不利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按照现行政策,同一地区不同企业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同,但是执行的是同样的收费政策、收费标准。
污水处理费标准保持不变,且污水处理服务单价不及时调整,会打击污水处理企业积极性,导致政策落地困难,污水处理“市场化”进程受阻,建立资源环境价格机制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突破困局的新方向。
对此,首创股份董事兼总经理杨斌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水处理费价格上涨来源于几个方面:物价、人工、电力等成本的增加会带来价格的上涨,每一个特许经营协议里都会有价格增长机制;环保标准的提高也会带来价格的增长,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从二级提高到一级B再到一级A标准,甚至一些地区要求达到地表IV类水、地表Ⅲ类水的标准,这种提高一定会带来价格的增长。”
此外,近年我国不断深化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推进污水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整个环保行业经历了从疯狂拿项目到谨慎评估项目收益的发展历程,社会资本对于污水处理服务单价的敏感度不断提高。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作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快构建覆盖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价格机制,推进污水处理服务费形成市场化,逐步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费基本覆盖服务费用。
政策出台后,江苏、四川、安庆、青海、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关于创新和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实施意见》,在943号的政策框架下根据各省实际提出实施意见。
岳阳、东莞、河南、广州等省市分别上调污水处理费,将政策积极落地。
(详情点击: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深入挺进,污水处理企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详情点击:广州污水处理费要涨价了!3种比选方案一览!)
4、农水标准制定
2018年9月,住建部和生态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在2019年6月底前制定完成;已经发布的,要根据新的要求进行修订。
《通知》明确了标准适用范围以及各类控制指标和排放限值,并要求各地方加快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并给地方制定标准提出了要求。可以说,此《通知》的发出,开启了我国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体系建立的新篇章。
各省市也纷纷对政策予以响应,制定符合实际自身实际情况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5、长江大保护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实力最雄厚的共和国长子,三峡集团当仁不让地肩负重任,成为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骨干主力。
三峡集团作为“明星企业”,在长江大保护的契机下,与多个政府、央企及知名环保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以来,三峡集团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
2018年5月三峡集团成立长江环保集团,正式进军环保领域。
战略行动中,三峡集团与沿江省市、产业上下游的央企集团、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民营及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学习,组建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汇集规划设计、建设、投资运维、金融、研究、咨询等产业链上下游60余家致力于共抓大保护事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在先行先试项目中开始发挥共抓合力;
与汇鸿集团等携手拟成立江苏省环保集团;
与北控水务合资成立三峡北控南京水务有限公司、三峡北控南京水务投资有限公司、长江绿色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长江环保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大咖坐镇,坐拥超强智库。
长江大保护深入挺进!
(详情点击:三峡集团:“巨鳄”进击,牵头推进环保领域重组!)
6、项目终止
受资金困境及债务危机等因素影响,2019年十余污水处理项目主动或被动终止。(详情点击:2019年这些污水处理项目终止,原因各有不同!)
终止项目所涉及的投建单位包括东方园林、天翔环境、中电环保、纳川股份等环保板块的上市公司以及中铁一局、中铁十六局等重点企业。这些项目的终止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背后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
仅启迪环境,半个月内就宣布终止三起PPP项目,其中包括2项污水处理项目及1项静脉产业园项目。(详情点击:第三起了!半个月内连续终止三PPP项目,启迪环境怎么了?)
资金出问题的并不只是作为投建企业的乙方,在已经停止的污水处理PPP项目中,另一种情况是甲方因资金等问题迟迟无法具备承诺的建设条件。
有行业专家表示,对于2019年多地PPP环保项目停止的情况,市场已有预期。由于项目停止情况比较普遍,势必牵连环保板块的上市公司业绩。
7、废水零排放
废水零排放是指工业水经过重复使用后,将这部分含盐量和污染物高浓缩成废水全部(99%以上)回收再利用,无任何废液排出工厂。水中的盐类和污染物经过浓缩结晶以固体形式排出厂送垃圾处理厂填埋或将其回收作为有用的化工原料。
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各级环保部门对废水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也明确要求废水要达到零排放。
零排放的概念最初是在70年代的美国因为工业废水影响河道水质而被强制实行的。此后如澳大利亚的第一个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也是因为政策规定而强制执行的。由此可见,政策对于零排放的导向作用非常突出。
“废水零排放”被热议和大肆讨论,企业也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始技术研发,但对于燃煤电厂等行业废水零排放而言,进度还是稍显缓慢。
究其原因在于,在我国现行的政策背景下,并没有为工业废水零排放提供足够的强力保障,虽说今年以来出台了国家鼓励的节水工艺等政策,工业节水正式提上日程,但对于废水零排放并未明确指出;再结合较低的工业用水定价、排污收费和并不完善的监察制度,企业对于主动实现零排放的动力其实远远不够充足。在政策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作为企业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才是正解。而废水零排放之路何时能越走越宽也值得被关注!
(详情点击:关于脱硫废水零排放,这些你不可不知!)
8、运维为重
2019作为环保行业走出“寒冬”后的第一年,环保企业在历经凛冽后开始进入反思与回归,这其中就包括谨慎选择项目,不再盲目“开疆扩土”,而是更重视存量项目的运营上。
环保工程类公司由于商业模式的问题,具有垫资的特性且回款周期长,需要不断融资投资开拓新项目,以维持业绩的高增长。
在信用紧缩及去杠杆、污水处理价格机制逐步完善的等大背景下,过去牺牲资产负债表换取利润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前期受融资影响较大的部分公司也已重新聚集现金流较好的业务。具有资产利润稳定、自我造血能力强的环保运营类企业优势将会突显。
2019H1 水处理板块实现收入、利润分别为 158.8 亿元、96.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7%、-34.7%,水处理板块 PPP 对资金需求较大,受去杠杆影响余波仍在,工程进度放缓,财务成本上升,另外与紧信用背景下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有关。水务公司整体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公用事业刚需属性较强,近来年业绩较为稳健,坐拥运营资产提供稳定现金流。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的出台,工业水处理专业运营市场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进一步释放,运营蓝海下企业也拥有了更多“畅游”的机会。
(详情点击:环保工程类公司业绩持续承压 运营类崛起正当时)
9、第三方治理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治理的需要,许多省市都提出了“退城入园”的工业发展战略,加大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组群的污染集中控制及治理,水处理服务也从为单一企的点源向整个园区的系统施治,以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随着工业园区数量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工业废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工业园区的综合水处理业务将有巨大市场空间。
工业园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是“水十条”的要求,也是未来工业污水处理的趋势。截至2018年9月,2411家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达97%。自2015年起,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成为工业污水治理主体。政策推动下,污水处理厂能否达标排放是这一策略成败的关键,也是202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能够有效落实的关键。
但是,近年来江西、江苏、河南等多地发生的工业园区水污染事件暴露了目前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政策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园区内的污水处理厂若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用,则会严重影响我国工业污水问题的解决。本应承担治污重任的污水处理厂反受超标排污困扰。
根据绿色和平联合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于共同发布的《中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管理研究》报告,建议各省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园区污水治理和完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收费机制的方式,支持园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环保专项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行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势在必行。
到了今年,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迎来利好消息。先是4月13日,财政部、发改委及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税收及资金政策方面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予以鼓励。紧接着,7月11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通知》,其中明确选择一批园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火热升温,正式提速!
(详情点击: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迎政策利好,快车道上第三方企业将如何突围“出道”?)
10、跨界
自今年9月份深圳市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中标1.9亿元深圳市河流水质科技管控项目以来,大家对于“跨界”一词都绷紧了神经,对于其讨论也不绝于耳。
有人高呼要放过中国环保产业,有人呼吁还是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跨界者”。
而无论我们是开放包容,愿意接纳“外来者”,还是惶恐不安,生怕被“抢饭碗”,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环保行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外来者,他们以收购、成立环保子公司、项目界入等方式大踏步地杀入环保行业,引发了一场行业的巨大变革。
并且,很多大佬们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详情点击:跨界环保成风潮?看近年来跨界而来的大佬们如何玩转环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