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述
医院污水主要来自妇产科、妇幼保健、常规治疗的医务工作人员及病人的正常生活用水,医疗用具消毒、清洁用水以及医护人员生活区的生活污水,其水质除与普通生活污水相似外,还含有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原虫等,以及重金属(化验室、放射科等污水),消毒剂如酚、洗衣房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等有毒、有害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放射性废水(放射性诊断治疗过程排出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废水)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CODcr、BOD5、NH3-N、SS等,对环境危害大,若不加以处理,这些物质排入水体将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并长期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引起传染病的爆发流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在环境中具有较强抵抗力,在污水中存活时间久,低温下生存时间更长,如脊椎灰质炎病毒在4-6℃温度的污水中能存活93天,而柯萨奇病毒在同样的环境中能生活200天,所以对医院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是防止疾病传染流行、保护环境的关键措施。1996年,国家环保局对《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执行)》进行了修订,并将其纳入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于1998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中有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部分,并取代《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对医院污水的治理排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治理要求,医院对此特别重视。
根据给排水有关设计依据,结合医院所做的污水工程经验,按国家相关的排放标准,对医院污水处理站设备做以下具体的方案设计,为用户提供较为理想、投资省、处理效果好的工艺设备。对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和工艺进行方案设计,以供各方决策。
二、设计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保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满足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确保各项指标均达标排放《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标准的要求;
2、以保护城市水源,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开发共同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建设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选择稳妥可靠、技术先进、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修量少、运行灵活的污水处理工艺和设备,确保污水处理站长期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4、通过设计中的总体优化,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行费用。
5、选用噪声小的设备,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6、结合污水处理站的实际情况,在方便施工安装的前提下,力求各构筑物尽量集中,布置紧凑,节省占地。
三、设计及施工范围
1、污水处理站的总体设计包括工艺、土建、电气设计,不包括处理站外污水收集和输送管道。
2、污水处理站的设计主要分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及处置两大部分,同时避免噪音、臭气等二次污染。
★ 污水处理
调查研究污水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选择技术成熟、经济合理、运行灵活、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的方案。
★ 污泥处理与处置
为防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泥须经稳定处理后再妥善处置。
四、主要设计依据
一、业主提供相关资料
二、设计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2、《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4、《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CECS07∶88)
5、《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
6、《医院污水污物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7、《医院污水处理技术及工程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9、《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0、《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12、《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书)》(GBJ16-87)
17、《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J50191-92)
18、《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91)
19、《污水泵站设计规程》(GBJ08-23-91)
20、《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J50037-96)
21、《汽车库防火设计规范》(GBJ.67-84)
22、《工业企业噪音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2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GBJ108-87)
2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25、《屋面工程技术规程》(GB50207-94)
26、《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J96-86)
2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
2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29、《宿舍建筑设计通则》(JGJ36-87)
3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92)
31、《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3、《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
3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35、《电动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
3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
37、《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3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
39、《城镇污水处理站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40、《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26.1-29-91)
4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26-89)
42、《城市污水处理站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3025-93)
4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88)
44、《城市排水流量堰槽测量标准》(CJ/T3008.1~5-93)
45、《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
4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47、《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48、《建筑制图标准》(GBJ104-87)
49、《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87)
50、《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
5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五、设计水量与水质
5.1 设计水量
建设单位提供基础设计资料显示:污水排水量为:15m3/d。由于污水水质、水量变化相当大,设计必须考虑水质、水量的均衡措施。
污水处理站24小时自控运行,最终确定设计处理量为Q=1.0m3/h。
5.2 污水水质
5.3 执行标准
本污水处理工程按环境保护局管理规定和实际可能,其污水处理后排放指标执行国家《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GB18466-2005)排放标准的规定。
六、处理工艺的选择
6.1 污水水量与水质情况分析
1、本项目污水来水不均匀程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KZ=1.2),由于水量与水质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因此必须考虑设置均质均量的调节池。
2、本类废水BOD/COD值约0.6,可生化性较高。
3、排放要求中对病毒指标有要求。
4、根据环保部门对医院污水排放的要求,本污水处理工艺除了去除有机物外还应能去除氨氮,使出水达到排放要求。
6.2 选择思路
根据上述进出水水量和水质的情况,我方考虑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必须依照如下思路:
1、总体思路采用成熟可靠的A/O生物接触氧化法为处理工艺,同时辅以格栅拦截、沉淀池澄清、消毒剂消毒等物化处理手段;
2、首先通过格栅拦截,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初步降低无机颗粒物质的含量,提高污水的同一性和可生化性;接着通过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触氧化法,利用生物膜的作用使有机污染物首先转化为氨氮,同时通过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过程既去除有机物又去除了氨氮。生化池配以新型的高密型弹性立体填料,该填料具有负荷高、施工简易、体积小、运行稳定可靠、管理方便、维修更换方便等优点;生化池的出水进入平流式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平流式沉淀池具有固液分离效果好、投资省、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强、施工简易等特点;平流式沉淀池出水进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能确保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3、工艺流程简捷、工程造价低、运行经济、便于管理。
6.3 污水处理技术比选
1)拦污设施
本工程原水中固体杂质含量较高,为确保提升泵等设备正常工作和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正常运行,拟在处理主体工艺的前段设置拦污设施。
2)生物处理
通常的污水处理站一般采用以下几种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属于生物膜法,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池内设置填料,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不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方便;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于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物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F为有机基质量,M为微生物量)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因装载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单位制造成本略高,一般适用于中小型(Qd≤2500m3/d)污水处理站。
★常规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在大中型污水处理中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和特点是:
废水中应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物质,作为微生物生理活动必需的营养物,一般活性污泥法必须定期投加按一定配比的营养物质,这样增加了运行费用和管理难度;
混合液必须含有足够的溶解氧,活性污泥池长有好氧原生动物,氧的需求量较大;
活性污泥在池内应呈悬浮状态,能充分与水接触和混合;
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的活性污泥浓度;
活性污泥生长周期长,对温度、水质和水量的骤变适应能力差;
对微生物有毒害的物质应严格控制在允许浓度以内;
活性污泥法处理负荷较低,造成设施的体积增大,土建投资也相应增加。
正因为有以上的必要条件和特点,所以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比较专业。另外活性污泥法易产生污泥膨胀,处理负荷较低,不易控制管理,故近年来在中小型污水处理站中的使用越来越少。
★SBR法
SBR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活性污泥处理法,该处理工艺集曝气池、沉淀池为一体,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停气时污水沉淀,撇除上清液,成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SBR法不设沉淀池,无污泥回流设备,但SBR法为间隙运行,需设多个处理单元,进水和曝气相互切换,造成控制较为复杂。为了保证溢流率,SBR法对滗水器设备制造要求高,制作时必须精益求精,否则极易造成最终出水水质不达标。国内目前还没有质量较好的滗水设备,进口设备采购麻烦,且价格昂贵,同时今后维修费用也高。SBR池内污泥浓度由浓度仪测定以便控制排出多余污泥量,目前国内浓度仪质量不过关,造成污泥排放控制较困难。
SBR池溢流率低(一般不超过40%),设施体积较大,造成土建投资较高。
由于存在超高必须较高的技术性问题,活性污泥池和SBR池一般只能露天设置,这样局部影响环境美感(埋地设置时土建投资将大大增加)。接触氧化工艺各池体可采用埋地设置,设备上方可设置道路或绿化带,总体布置美观大方。
综上所述,本工程生物处理拟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法。
采用A/O生物处理工艺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环保工作者用以解决污水脱氮的主要方法,该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利用系统中培养的硝化菌及脱氮菌,同时达到去除污水中含碳有机物及氨氮的目的,与经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后再增加脱氮三级处理系统相比,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电耗低、占地面积少。
A/O生物处理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少,而且污泥沉降性能好,易于脱水。
A/O生物法较一般生物处理系统相比耐冲击负荷高,运行稳定。
A/O生物处理系统因将NO2-N转化成N2,因此不会出现硝化过程中产生NO2-N的积累,而1mg/ NO2-N会引起1.14mgCOD值,因此硝化时,虽然氨氮浓度可能达标,但COD浓度却往往超标严重。采用A/O生物处理系统不仅能解决有机污染,而且还能解决氮和磷的污染,使氨氮的出水指标小于15mg/l。
总之,经过本工艺流程,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地方环保部门规定的水污染一级排放标准。
6.4 推荐方案
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经过上述工艺比较,本污水主要工艺过程设计如下:医院医疗废水由排污管道排至格栅井,污水经过一道格栅,去除水中较大的悬浮、漂浮物和带状物,上清液重力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池调节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调节池出水提升进入A级生化池(缺氧池)和O级生化池(好氧池)进行生化处理。本工程污水中有机成份较高,BOD5/CODcr≈0.6,可生化性很好,因此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是最经济的。由于污水中氨氮及有机物含量较高,特别是有机氮,在生物降解有机物时,有机氮会以氨氮形式表现出来,氨氮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标,因此污水处理采用缺氧好氧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即生化池需分为A级池和O级池两部分。在A级池内,由于污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同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NO2--N、NO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所以A级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除功能,减轻后续O级生化池的有机负荷,以利于硝化作用进行,而且依靠污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最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经过A级池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较高的氮氨存在,为使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趋于完全的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特设置O级生化池,O级生化池的处理依靠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完成,它们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源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O2--N、NO3--N。在A级和O级生化池中均安装有填料,整个生化处理过程依赖于附着在填料上的多种微生物来完成的。在A级池内溶解氧控制在0.5mg/l左右;在O级生化池内溶解氧控制在3mg/l以上。O级池出水一部分回流至调节池进行内循环,以达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出水进入出水消毒池,消毒池内的废水经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
沉淀池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提升至A级池,进行内循环,一部分提升至污泥池。污泥池内浓缩后的污泥消毒后外运或填埋处理。
2)工艺流程图如下
3)污泥处理工艺
通常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污泥处理有两种方法:一是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处理;二是污泥干化处理。考虑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处理业主投资大,而污泥浓缩干化处理对周围卫生有影响。由于本工艺中设有污泥消化系统,产生污泥量极少,为此产生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只作简单的浓缩处理后,由人工每年清理外运作农肥。
原标题: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