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8日从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获悉,四川切实做好涉疫医疗废物处置、废水处理、环境应急监测等工作。截至目前,四川未发生因医疗废物、废水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介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卫健、住建、交通等部门,重点采取“212”措施,实现处置医疗废物全过程安全可控。第一个“2”就是在源头做好两个“减法”,将定点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分开,把疫情医疗废物与一般医疗废物分开,实现精准分类、源头减量。“1”就是在过程坚守一个“严管”的原则,全面强化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运输、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管。第二个“2”就是在末端上做好处置能力的两个“加法”。
目前四川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充足,全省共有医疗废物处置单位35家,具备10.1万吨/年(约282吨/天)处置能力,疫情期间四川共处置医疗废物5380吨(包括疫情医疗废物375吨,占比6.97%),平均每天产生医废160吨,处置负荷率在50%左右,还有一半的富余能力。
四川在全国率先将4家危废处置企业作为医疗废物处置的后备力量,可新增处理能力240吨/天。为应对局部疫情暴发,四川还准备了两台日处理能力各2吨的移动医疗废物处置车,可以保证随时开得出、用得上、能处置。
李银昌介绍,为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技术指南,紧盯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处置、防护等关键环节,落实“专人监管、专袋收集、专车运输、及时处置”的“三专一及时”要求。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联防联治,四川共规范收集处置的社会零散废弃口罩104吨,处置率达100%。
在医疗废水监管监测方面,四川统一调度全省212个定点医疗机构、182个污水处理厂、520个集中隔离点,确保医疗废水经单独设施处理消毒,再由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目前,四川定点医疗机构废水处置能力达7.9万吨/天,实际负荷率为50.9%,处理能力能够满足需要。
此外,四川还对环境自动监测站实行24小时专人监控,对饮用水源地、定点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实行加密监测、加指标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未见异常,重点监控的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达到100%,水质安全无毒性。
李银昌表示,目前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复工复产。对疫情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类建设项目,采取“告知承诺制”审批等方式及时办理环评审批手续,最大限度做到“网上办”和“不见面”审批。共对114个涉及疫情防控的口罩、防护服、消毒药水等建设项目采取豁免、告知承诺、先开工后补办等形式简化环评审批手续。
原标题:四川未发生因医疗废物废水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