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季,臭氧问题又显现出来。近年来,我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浓度逐年上升。今天上午,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据研究,臭氧平均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大家不要谈“氧”色变。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夏日午后柏仇勇说,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是保护地球的“好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硫 > 评论 > 正文

生态环境部谈臭氧污染:大家不要谈“氧”色变

2020-06-02 17:02 来源: 新华网 

一到夏季,臭氧问题又显现出来。近年来,我国臭氧污染问题逐步显现,浓度逐年上升。今天上午,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据研究,臭氧平均浓度超过160微克/立方米,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大家不要谈“氧”色变。

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夏日午后

柏仇勇说,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是保护地球的“好东西”,近地面高浓度臭氧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东西”。臭氧污染比PM2.5污染更隐蔽,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通常情况下,臭氧超标时段一般集中在午后气温较高、阳光较强的时段,在此期间只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臭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可防可控”。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337城市O3平均浓度为148微克/立方米,全国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占比45%的PM2.5。

“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与秋冬季PM2.5污染成为挡在我们面前的‘两座大山’。”柏仇勇说。

臭氧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柏仇勇介绍,我国臭氧标准已提前与国际接轨,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臭氧二级标准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与世卫组织标准限值一致,与美国0.07ppm(约150微克/立方米)较为接近。

据悉,我国臭氧污染在空间分布上与PM2.5较为一致,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既是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前体物,也是PM2.5中二次组分的主要前体物。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既是PM2.5的污染较重区域,也是臭氧浓度较高区域。

同时,大气中PM2.5浓度显著下降时,会导致光辐射增强,有利于臭氧生成,监测结果表明,PM2.5和臭氧的年际变化整体上呈反相关性。目前,臭氧已成为影响夏季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其中,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汾渭平原6-7月为臭氧污染最重月份,长三角地区6-9月为污染最重月份,珠三角9-11月为污染最重月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