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如何?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的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省交出2020年亮丽“生态成绩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等多个指标继续名列中部省会第一。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四位“2020年,全省锚定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硫 > 报道 > 正文

江西晒出2020年生态环境成绩单 35项环保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

2021-01-25 09:17 来源: 江西晨报 

刚刚过去的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如何?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的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江西省交出2020年亮丽“生态成绩单”,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等多个指标继续名列中部省会第一。

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四位

“2020年,全省锚定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深入推进“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徐延彬说。

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去年,江西省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4.7%,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为94.7%,同比上升2.3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Ⅴ类及劣Ⅴ类水断面比例为0%,其中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6.0%,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继续名列中部省份第一。

去年,江西省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优势,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优,列全国第四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列全国第二位;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累计达到5个,列全国第二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累计达到16个,列全国第五位;率先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设区市全覆盖。

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2万多公里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去年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约2万多公里、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4.7%;建成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88座,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4516座;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2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235万吨;10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建成了一体化监控平台,均建有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配套建成管网约5700公里。

此外,全省危废处置能力达到48.5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129.5吨/日;建成了由186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287个水质监测自动站构成的覆盖全省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

多项制度体系建设成为全国典型

去年,江西省在绿色发展方面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8.3∶44.2∶47.5调整到2020年的8.8:43.1:48.1;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8.1%、22.2%,比2019年分别提高2.0、1.0个百分点;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409吨标准煤、每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为98吨,比2019年分别下降1.2、3.9个百分点;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绿色经济含量进一步提升,“生态+”和“+生态”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

此外,江西省生态环保制度体系建设走在前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38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35项改革举措和经验成果列入国家清单在全国推广。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全流域生态补偿、国土空间规划、环境治理体系、绿色金融改革、生态价值转化、河湖林长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绿色发展“靖安模式”、废弃矿山修复“寻乌经验”、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景德镇“城市双修”、余江农村宅基地改革等成为全国典型。

采取一揽子举措治理大气污染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将聚焦工业废气污染减排,加快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深化焦化、水泥、冶炼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严格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VOCs治理重点行业全过程控制管理,大力推进源头控制和绿色原料替代。聚焦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持续推进交通结构转变,深入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淘汰老旧车辆。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突出管控城市扬尘,不断深化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控制露天焚烧。

减少排放力争早日实现碳达峰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将协同做好秋冬季颗粒物污染治理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因子污染控制,加快补齐VOCs治理短板,实现PM2.5和O3浓度“双下降”。

此外,协同做好省外和省内污染控制,加强省际间的联防联控,建立联动机制,控制污染传输强度,聚焦省内重点城市污染治理,进一步缩小城市间空气质量差距,以内外协同推动全省空气质量进一步好转。协同做好大气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坚定不移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降耗,控制燃煤、燃油消耗总量,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同时不断降低碳排放,力争早日实现碳达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