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省东海县和山东省郯城县交界处,召开了一场特殊的会议。这里没有办公桌、没有麦克风,只有多位来自两省生态环境系统戴着口罩的执法者。大家隔着安全距离,针对跨界环境联动执法问题进行了商讨。两省生态环境厅执法监督局负责同志听取了污染防治跨界执法工作的情况汇报。作为两省跨界环境联合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连云港市东海生态环境局和临沂市郯城生态环境局负责同志现场签订了《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协议》。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这样的“现场会”给两省跨界环境联动执法工作打了一针强心剂。联动协议的签订更标志着东海、郯城两地建立了跨界环境事件和污染纠纷的联防联治管理机制,为深化两地环境保护合作、协调解决跨界环境污染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苏鲁两省交界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散乱污”企业悄然滋生,边界地带成为污染的“多发地”、纠纷的“是非地”。但由于是跨界污染,缺少统一的联合治污机制,治污脱节现象比较严重,跨界企业逃避监管、屡查屡犯成为环境执法监管的难点。连云港市东海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同志介绍:“当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到边界地区检查时,非法企业往往采取的是‘你来我散、你走我干’的战术,再加上地区边界模糊、执法主体不明,致使环境跨界执法工作面临困境。”
2020年9月,东海生态环境部门接到群众信访投诉,反映在江苏省东海县山左口乡与山东省郯城县交界处的马陵山上有三家石子加工厂在非法生产,产生的粉尘四处飘散,村庄周边的树木和庄稼布满了灰尘,污染严重。经了解,这三家企业在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在两省交界处将拖车改装成流动石子加工机,白天休息,晚上作业,发现有执法人员检查就用拖车转移机器,有时在这个城市生产,在相邻城市污染,与两地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经过多方沟通协调,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想方设法,联合地方党委、自然资源、安监生产、公安交警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这三家非法石子加工企业依法进行了取缔,对现场生产设备和加工设施进行了查封扣押。
据统计,近三年来,东海与苏鲁边界的郯城、临沭等地开展联合执法数十次,成功处置十多起跨界环境事件,拆除小炼铅、小火纸、小炼油等“五小”企业5家,取缔小淀粉加工户20余户,取缔非法石子加工厂、非法洗砂点、非法搅拌站等20余家,跨界联合治污取得良好成效。虽然不乏一些成功的跨界执法案例,但两地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讨论:
如何让联合执法力量更加集中?如何解决多头交叉、重复执法的问题?如何让联合执法更加高效、顺畅?如何加强信息共享,将跨界污染消灭在萌芽状态?
经过不断沟通协调,连云港市东海县、临沂市郯城县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探索出了一条跨行政区域联合治污合作的生态环保新路子,提出了实施跨省联动执法的方式,督促联合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合力打击边界污染,将环境行政执法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力争攻克边界污染难治这一顽疾。
根据协议,两地将按照“联合治污、团结治污”的原则,建立跨界应急联动、环境污染纠纷协调处理、联合监测和预警、工作会商和交流等机制,共同应对和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协议确定,一旦发生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双方生态环境部门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监测,并互通情况、共享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协议要求,当发生跨界环境信访、污染纠纷时,双方应联合开展追踪溯源和交叉互查,对边界环境污染纠纷案件积极协商查处,对属地不清的边界“散乱污”企业进行联合拆除、取缔,对危险废物异地倾倒案件积极配合对方调查取证,共同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违法行为。
当天,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两地边界取缔的石子加工厂地块进行了再次督查,在现场看到了上山的道路已安装限高架和隔离护栏,场地周边安装了监控设备,被污染的土地基本平整完毕,且栽种上一排排侧柏。当地的负责同志表示,该地块已申请了土地修复项目,即将大面积进行绿化和生态修复。两地生态环境部门的负责同志也表示,下一步,将严格按照《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执法联动协议》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边界地区日常联合检查力度,不放过任何一处环境污染隐患,重拳打击跨界非法企业的嚣张气焰,促进边界地区生态环境和谐稳定。
原标题:首季争优 | 苏鲁两省召开边界“散乱污”企业整治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