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已过,环保圈里发生的大事,仿佛像一个轮回,预示着环保行业格局的巨变。年初,是以中持、博世科双双“混改”,共同加入大央企和地方国资怀抱开始的,这两笔并购也拉开了2021年上市民企“混改潮”的大幕。到了年中,又以博天环境、津膜科技、中仪股份、润邦股份等一大波民企纷纷出让控股权,上演类似的“混改”大戏收尾,宣告了这个精彩纷呈的上半年的结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然年初年中的并购活动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混改”话题,但今年上半年的“混改”却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发生了“四大变化”。下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硫 > 企业 > 正文

创历史之最!上半年环保行业并购交易资金突破320亿

2021-07-01 10:50 来源: 环保圈 

2021上半年已过,环保圈里发生的大事,仿佛像一个轮回,预示着环保行业格局的巨变。

年初,是以中持、博世科双双“混改”,共同加入大央企和地方国资怀抱开始的,这两笔并购也拉开了2021年上市民企“混改潮”的大幕。到了年中,又以博天环境、津膜科技、中仪股份、润邦股份等一大波民企纷纷出让控股权,上演类似的“混改”大戏收尾,宣告了这个精彩纷呈的上半年的结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虽然年初年中的并购活动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混改”话题,但今年上半年的“混改”却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发生了“四大变化”。下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01

20天15起收并购 交易资金近200亿元

首先,从数量和金额上,今年上半年我国环保产业收并购活动比往年愈发猛烈,其数量之多和金额之大也刷新了历史纪录,创下了近年来之最(详细数据见文末)。

仅在刚刚过去的20天里(6月3日-6月23日),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我国环保行业收并购案例就高达15起,粗略估算交易资金近200亿元,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并购消息传出,涉及北控、三峡、城发环境、启迪环境、博天环境、葛洲坝、上海环境、中国天楹、云南水务、中再资环、海天水务等30家优秀环保企业(如图一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701102124.png

图一:6月环保行业收并购案例

比较著名的,业内反响比较大的事件有:

一,有着行业环保“巨无霸”之称三峡系,这边忙着与北控达成战略投资,那边增持上海环境,还顺带投资了管网修复企业中仪股份,继续“一统江湖”,扩大自己“朋友圈”。

二,引战颇为曲折的博天环境,6月4日发布定增募集资金,最终被葛洲坝以6.53亿元“入主”全额认购,初步完成“混改”,实控人则变身国务院国资委。

三、垃圾焚烧后起之秀城发环境,也是在6月4日,出于增加垃圾焚烧规模、分享黄河流域红利等目的,拟现金13亿元购买启迪零碳100%股权。

四、买完又想卖的中国天楹,6月6日发布公告,欲以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115亿元出售所持的海外资产——Urbaser100%股权,从而降低资产负债率,缓解当前的债务危机。

五,校企孵化而来的津膜科技,在净利润连续亏损2年后,在与华润环保谈崩后,其实控人天津工业大学拟以不低于51%股权,引入共青城航科国惠环保产业投资中心为战投。

六、还有经营向好的危废企业润邦股份,拟溢价四成,以不高于12.6亿元价格易主国资广州工况,祈求进一步发展。

其余还有一些“小打小闹”,尤其是不涉及实控人易主的收并购活动,也是发生在6月份。

有的是出于战略考虑,完善产业链上下游,迅速占领某个地区市场的。

比如中再资环,为了完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弥补西北市场不足,拟1.75亿元收购宁夏亿能100%股权;再比如粤丰环保,为了牢牢把握四川固废市场发展机会,提升区域地区影响力,通过收购四川上实环境投资发展30%股权的方式,直接将四川阆中垃圾焚烧项目收入囊中。

有的是传统产业跨界转型而来,抢滩环保的。

比如主打生物农药、杀虫剂的钱江生化,为了扭转业绩业绩颓势,6月6日作价21.032亿元,从云南水务“手里”收购海云环保100%股权以及首创水务、实康水务及绿动海云三家公司各40%股权,意欲向环保领域综合服务商转型,提升经营实力。

还有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厚原有运营规模,这在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等存量项目表现较为明显。

上述城发环境13亿元收购启迪零碳100%股权就是如此,通过此举,城发环境新增8000吨垃圾日处理能力,进一步夯实主业。

海天水务也是如此,为了进一步增厚污水处理运营资产,6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现金2亿元,购买四川新开元持有4座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

同样操作的还有远达环保,增资子公司远达水务,收购财信实业100%股权,为了快速扩大公司水务运营资产规模。

总体下来,短短20天之内环保行业就发生了15起收并购,交易资金近200亿元,掀起了一股行业的收并购大潮。

02

国资来势汹汹 上半年并购资金破320亿元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战略考虑,今年上半年较之往年,我国环保行业收并购活动都显得异常频繁,产业兼并重组一浪高过一浪,几乎每个月都有企业“卖卖卖”,小至某个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股权出售,大至整个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

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环保产业累计发生的收并购案例高达39起,涉及320亿元交易资金(由于部分案例未找到收购价格,故实际交易资金远大于320亿元)。仅6月,行业发生的收购案例就达15起、交易规模达200亿元。(如图二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701102130.png

图二:今年前6月环保行业收并购案例数

交易资金排名前三的都是环保上市企业并购分别是:中国天楹欲115亿元出售海外资金,通用首创50.84亿元转让持有的40%深水集团股权,以及云南水务欲以21亿元将持有的浙江海云环保、首创水务等部分股权转让给钱江生化。(如图三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701102135.png

图三:今年上半年环保企业并购资金排行

半年的交易量,就几乎赶上2015年-2017年,每年全年400亿元的交易额了,而且头部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在今年上半年愈发猛烈。抛开5月14日世界级环保巨头威立雅和苏伊士的合并不说,经过此轮残酷的“你死我活”,我国环保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三峡、中节能等大央企和地方国资为首的“两大帮派”的局面。

稍加分类就会发现,上半年39起并购案例,有12起,约1/3都跟三峡系和各省地方国资有关,大抵也是这波“混改”潮的延续。(如图四所示)

微信图片_20210701102139.png

图四:上半年涉及“三峡系”和地方国资的并购案例

03

跨界少了,出海少了  环保收并购发生“四大变化”

其实,仔细推算,形成“大央企和地方国资为主,中小型技术装备民企为辅”的局面,也只不过短短5-6年时间而已。

回想起来,6年前,在素有“环保政策元年”之称的2015年,也就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环保行业才刚刚开始爆发。当时正值环保利好政策大爆发,“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PPP等相关领域的政策接踵而至。

各方势力也是高举高打,纷纷进入环保行业,裹挟大批资金的中字头央企、环保头部企业以及中等规模上市民企都纷纷撸起袖子,加快抢滩国内外环保市场。

由三方势力搅动“并购”潮,一路买买买,致使当年环保并购案例高达136起,涉及400亿元的交易金额。

虽说400亿元的交易资金相对于今年还不算很高,但是从并购主角、标的内容以及并购目的来看,就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我国环保产业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第一,从“买买买”到“卖卖卖”,背后折射竞争格局更迭。

从并购的主角,买卖双方来看,近两年,不少明星环保上市民企,曾经的市场“主角”,如今都沦为大央企、地方国资收割的对象,如启迪环境、博天环境、巴安水务、津膜科技、博世科等。

曾几何时,这些环保企业也是并购的主角,辉煌时斥巨资买下诸多中小企业,甚至喊出百亿千亿市值的目标,上演“蛇吞象”;但最终还是时运不济,资金短缺,债务高企,现金流告急,不得不将曾经并购的资产统统甩卖,祈求活下去。

下面2桩大额收购案例颇具代表性:

一是发生在2015年的清华控股、启迪科服战略并购桑德环境案,70亿元的并购资金也直接刷新了当时的行业记录,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领域最大的一笔并购。

之后几年,这桩并购案也是几经波折,先是2019年启迪与桑德“分家”,文一波辞去启迪桑德董事长职务,完成“去桑德化”;然后发展越来越慢的启迪环境项目几度停工,陷入债务危机,不得不抛售相关资产缓解危机;在与雄安集团、三峡、合肥建投“谈崩”后,最终在6月3日,与河南国资城发环境结成联姻。

二是买来海外资产Urbaser仅3年,近期又想高价卖出的中国天楹。按照中国天楹的说法,转让Urbaser控制权,主要是扭转公司现金流不足,降低资产负债率以及商誉减持的需要。

看样子,对于中国天楹这条“地方蛇”,要想吞并Urbaser这头“国际大象”还是有点费劲的,胃口大了,容易消化不良。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表面上看是一场商业游戏,背后折射的则是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更迭,环保行业竞争日渐激烈的趋势,以及细分领域增量产业的萎缩。

比如中持在引入长江环保集团作为战投时,就曾谈到行业大背景变幻带来的隐忧。

“面对城市业务增量的萎缩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都会公司水务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公司在城镇污水处理、工业园区和工业污水处理等每个细分领域,竞争都很激烈,为了进一步提升实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混改是战略考量。”中持表示。

第二,从夺权到无实控人,“混改”模式日渐科学?

对于这波大央企、地方国资抛来的“橄榄枝”,不少环保企业又爱又怕。

一方面,他们既对国资进入表示羡慕,希望借助其资金、政府关系、渠道、品牌壮大自己;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混改”后引入国企管理制度的忧虑,怕“被管死”。

市场上也的确存在不少民营企业被国资并购后,由于实控人发生变更,使得原有人员不适应新的国企管理体制,从而丧失市场活力的案例。

难道国资进入,发生“混改”就一定会意味着原有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重大调整,意味着新的企业会遭遇对国企严格管理制度的不适应,进而导致企业丧失市场活力么?

现在看来,中持股份与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的“无实控人”混改模式有可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但至于哪种模式更科学,效果更好,目前还难以回答,为时尚早。或许再过3年5年,时间会给出答案。

第三,跨界并购更加理性,资本更加谨慎。

遥想6年前,那时的环保行业非常热闹,不仅惹得圈内环保企业一路“买买买”向构建大环保平台迈进,更有诸多圈外非环保企业跨界而来,被媒体戏称为“野蛮人入侵”。

2015年,是传统行业跨界环保的元年,在看到环境产业成长红利后,他们纷纷大手笔跨界,落子环境产业。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当年环保领域至少新添了40张新面孔,其中不乏葛洲坝集团、中国石化、中信集团、中国中车、中国中铁这样的大型国企。

2016年则是跨界布局环境产业的爆发期,在这一年间,许多实力强劲的企业纷纷跨界环保,业内一片哗然,有人认为他们进入是好事,给环保行业带来大量资金,也有人认为他们会进一步挤压环保企业利润,未来厮杀会越演愈烈。

还有人认为,入场者众,出局者亦增多,未来五年才是环保并购的验证期,那些盲目入场、没有技术和资本能力的企业将在“大洗牌”中出局。

果然,狂欢只是暂时的,而危险则随之而来。

到了2018年,跨界环境产业的并购仅有6起,外界资本对环境投资愈发理性和谨慎,绝大多数并购都是环保同行之间的兼并,横向产业链下上游并购多发。从标的来看,相对2015年水务和流域治理,2018年危废和环卫则成为资本争宠的标的。

到了今年上半年,在39起并购案例中,真正意义上的跨界并购仅有3起,一个是从事稀土深加工的内蒙企业北方稀土以8.43亿元价格,收购了包钢集团旗下的节能环保公司全部股权,谋求转型;另一个是生产建筑板材企业扬子新材以自有资金收购滨南股权51%股份,切入环卫,瞄准城市公共服务。

还有一个,就是开篇提到的主业做生物杀虫剂的钱江生化,并购云南水务旗下的污水处理厂运营权。

第四,海外并购降至冰点,出海淘金热已褪。

随着外界资本跨界环保热情减退,近两年海外并购也在逐年降温,降至冰点以下。

前几年,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环保头部企业为了快速补齐技术、服务运营的短板,曾经掀起一个出海“淘金”的热潮。

北控、首创、中国天楹、锦江环境、云南水务、国祯环保、永清环保、格林美等优秀环保上市企业,都曾出于各种战略考虑,寻求海外并购。其中北控曾在2016年斥资14.38亿欧元(约125.48亿港元),收购德国最大垃圾发电EEW全部股权,成为中国对德最大并购交易。

然而近两年来,国内环保龙头企业则鲜有海外并购,即使有,也没能掀起太大的浪花。

据笔者观察,今年上半年39起并购案例中,竟然没有一例是龙头环保企业出海并购国际友商,反倒是中国天楹抛售海外资产,两大法企威立雅和苏伊士合并。

从并购就能看出,兜兜转转不过几年间,环保行业就已经走了一波人,来了一拨人。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变,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拉开大幕。

附:上半年我国环保行业收并购案例详情:


原标题:国资凶猛!上半年环保行业并购交易资金突破320亿,创历史之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