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还是那位水处理帅大叔,今天跟大家对芬顿氧化法的理解以及在实践调试中总结的一些经验进行分享共勉。
芬顿氧化工艺分三篇文章进行讲解。
(一)芬顿氧化法的定义、主要适用于哪些有机废水、芬顿氧化法工艺流程
(二)芬顿氧化运行中的控制的工艺参数、注意事项以及芬顿工艺的优缺点
(三)现场案例分享,运行中出现的那些异常现象以及如何解决的
一、芬顿氧化法的介绍
1、芬顿氧化法的定义
芬顿氧化法是由亚铁离子与过氧化氢组成的体系,也成芬顿试剂,它能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在水溶液中与难降解的有机物生成有机自由基使之结构破坏,最终氧化分解。
2、芬顿氧化法主要适用于哪些有机废水
Fenton(芬顿)主要适用于难降解的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如造纸工业废水、印染工业废水、煤化工废水、石油化工废水、精细化工废水、发酵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废水及工业园区集中废水处理厂废水等的处理。
3、芬顿氧化法的工艺流程
二、芬顿氧化运行中的控制
(一)影响芬顿氧化的因素
进水水质,进水ss,反应过程的PH,双氧水和亚铁的配比,反应时间,温度等。
1、进水SS<200mg/L
2、调酸池PH4-5,芬顿反应后PH一般在3.5左右,絮凝沉淀出水PH调整到7-8
3、芬顿反应时间理论值:40分钟左右,但为让芬顿试剂反应充分,实际运行中基本都控制在1.5-2小时
4、双氧水与亚铁的投加配比:可依照以下计算公式:双氧水与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为1:2,加亚铁前保证处理反应器中的pH值在4左右,加入1400ppm的亚铁,再加入700ppm的双氧水,反应40min左右。通常按质量浓度双氧水:COD=1:1,摩尔浓度Fe2+:H2O2=1:3换算即可,具体根据污染物浓度进行正交实验来确定。(COD: H2O2=1: 1例如:COD=1000mg/L取样1L则H2O2的量为10g/L,30%H202则密度为1.11g/cm3;V=10g/(30%*1.11g/cm3)=30.03ml;Fe2+:H202=1:3)
5、温度对芬顿药剂处理废水的影响复杂,适当的温度可激活羟基自由基,温度过高会引起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无法实现芬顿反应。
(二)芬顿反应注意事项
芬顿运行注意事项:PH、芬顿反应过程、加碱回调与助凝剂的投加等。
PH控制
调酸池安装PH计,对进水PH可以做出及时调整,防止影响芬顿氧化反应
芬顿反应过程中的控制
芬顿反应过程中可根据ORP、颜色、出水PH等来判断芬顿氧化效果,ORP440-480mV;颜色红褐色,出水PH3-3.5
加碱回调与助凝剂的投加
PH在6.5就可以絮凝,但为后续满足生化条件PH要控制在7.5-8左右,助凝剂投加,阴离子PAM控制在150-200ppm,确保沉淀效果,防止沉淀池跑泥,SS≤20mg/L。
(三)芬顿氧化法处理废水的优缺点
芬顿氧化法的优点:
①对环境友善:处理后不像其它的化学药品,如漂白水(次氯酸钠),易产生氯化有机物等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伤害。
②占地空间小:有机物氧化的速度相当快,所需的停留时间短,约0.5~2小时即可,不像一般的生物处理约需12~24小时,因时间短,相对反应槽容积不需太大,可节省空间。
③操作弹性大:可依进流水水质的好坏来改变操作条件,提高处理量。而一般的生物处理难以弹性操作。针对较高的污染量只需提高亚铁及H2O2加药量及适当的pH控制即可。
④氧化能力强:所产生的氢氧自由基(•OH)氧化能力相当强,COD去除率高达65%以上。
芬顿氧化法的缺点:
产泥量大、药剂损耗大、与生化相比综合成本偏高。
三、芬顿氧化法的异常现象与解决方案
1、双氧水过量现象:
混凝格出现细小泡沫,触摸有轻微黏性,出水槽出现浮泥,混凝池表层被污泥覆盖,沉淀池刮泥时有污泥上浮现象;
解决办法:
首先查明芬顿反应条件是否充足重点关注PH,PH过高过低都会影响芬顿的反应;
①微过量情况下:加大芬顿末端曝气,瞬时增加亚铁让其稍微过量,半小时后做出校准恢复配比;
②严重过量或者双氧水未反应情况下:有事故池的排至事故没事故池的排至芬顿前端重新处理、无事故回流管线,降低芬顿进水,加大沉淀池的刮泥频率,有消泡剂的可喷洒一定量的消泡剂,污泥沉降后及时将泥排除。
2、亚铁过量现象:
ORP与正常运行中数值对比偏低(<400mv),混凝池的絮体呈现墨绿色,混凝池会漂浮着像铁屑的膜。
解决办法:
①、混凝池絮体墨绿色或者颜色发黑的时候,首先确认是否受进水色度影响,在对混凝出水上清液滴加液碱PH调整到9以上,看是否出现絮体沉淀,若有墨绿色沉淀物可确认为亚铁过量。
②、亚铁过量确认后,需立刻对药剂投加比例进行校准,确保合适投加量。
3、芬顿反应混凝沉淀池出现跑泥现象
解决方法:
①、混凝区无异常情况下确认排泥频率是否排泥不及时导致;
②、双氧水轻微过量,浮泥带小气泡,加大排泥量,控制好前段芬顿反应参数;
③、刮泥机底部吸泥泵堵塞,特别是出现单边跑泥现象。
芬顿最终总结,小试必须在前,药剂必须校准,数据及时检测,混凝及时排泥,出水才会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