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到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严格落实西安咸阳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实施“创A、增B、减C、清D”行动,执行统一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污染天气协同应对和重大活动期间大气污染管控政策。联合开展渣土运输通道整治、散煤流通领域交叉检查、工地扬尘联合督导检查等工作。推动两市新能源或国六标准的渣土车、商混车比例达到70%。推动两市签订《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协同开展渭河干流、清河等上下游水环境风险隐患整治,推动泾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力争完成渭河、泾河等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70%整治任务。加强泔河、清河、冶峪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加快两市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工作。
2024年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任务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部署,深化“三个年”活动,推动西安市、咸阳市在空间规划、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等七个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加强空间规划统筹协调
加快完成西安市(含西咸新区)、咸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一体化空间专项规划审批印发工作,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启动西安都市圈核心区规划管理数据平台建设,推动西咸新区25个专项规划与西安市、咸阳市相关规划衔接,推进规划数据统一管控、共享共用、协同维护。指导西安市、咸阳市编制国土空间详细规划,西咸新区制定实施土地利用效能提升专项方案。推进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与咸阳高新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秦汉新城与咸阳市北部片区,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与泾阳县等重点板块,一体规划、连片发展。(西安市、咸阳市,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以下各项任务均需西安市和咸阳市落实,不再重复列举)
二、提升创新协同发展水平
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引领,深入落实“三项改革”各项政策,持续放大秦创原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秦创原总窗口与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联动发展,组建创新联合体12家,“科学家+工程师”队伍70支,开展重点科技创新项目30项,建设省级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4个。持续推动西安创新资源向咸阳辐射,支持两市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参与“揭榜挂帅”项目,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创业活动10次,完成西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为咸阳提供服务不少于100台套。推动咸阳新增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企业不少于100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200家和7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亿元。强化两市高新区创新协同合作,加快打造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咸阳高新区—咸阳经开区—兴平—武功—杨凌科创走廊,辐射引领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发展。支持咸阳市与西安交通大学校地合作,加快建设镁材料研发中心,共建西部科技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动“一河两岸”协同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咸阳经开区依托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和临空科技港建设临空科技城。推进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一期)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三、优化产业联动发展布局
搭建产业一体化发展合作平台,开展西安—咸阳企业不更名迁移注册试点。围绕两市8条共建产业链,联合发布产业链供需清单。推动西安市制定出台非核心功能和一般性产业转移“两张清单”,加快西安主城区重点产业链非核心产业单元有序向咸阳市、西咸新区疏解。持续推进西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向咸阳覆盖,力争西安跨境电商服务、RCEP企业服务等平台为咸阳企业提供服务不少于100家。打造“西安—咸阳一体化招商”品牌,开展链式招商、靶向招商。支持咸阳加大乾陵、茂陵、郑国渠等文旅资源开发力度,实施“引客入咸”计划,组织两市联合举办文旅一体化营销推介活动,推出“西安+咸阳”文旅年卡,开发专题旅游线路不少于5条,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加快落实《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支持西安市制定实施西咸新区产业培育提升专项方案,优化提升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能级。制定《加快推进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与咸阳经开区融合发展的行动方案》,提升两市临空开放板块融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中国工商银行北方数据运营中心、沣东先进制造专精特新产业园、西电集团咸阳智慧产业园等重点一体化产业项目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强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深入推进西安市、咸阳市能源结构调整,研究推动两市渭河沿岸两高企业改造搬迁。严格落实西安咸阳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实施“创A、增B、减C、清D”行动,执行统一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污染天气协同应对和重大活动期间大气污染管控政策。联合开展渣土运输通道整治、散煤流通领域交叉检查、工地扬尘联合督导检查等工作。推动两市新能源或国六标准的渣土车、商混车比例达到70%。推动两市签订《跨界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协同开展渭河干流、清河等上下游水环境风险隐患整治,推动泾河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力争完成渭河、泾河等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70%整治任务。加强泔河、清河、冶峪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加快两市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固体废物协同处置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
五、织密基础设施联通网络
加快推动西安地铁向咸阳市和西咸新区延伸,争取《西安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年内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批复,适时启动西安地铁11号线和12号线前期工作。抓好G9908西安都市圈环线、211国道保安村至滦镇等国省干道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西安至兴平高速公路改扩建、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项目建设,力争福银高速西安至永寿段改扩建项目年内开工。修编印发《陕西省石川河流域综合规划》,加快实施区域水网重大工程,全面提速引汉济渭二期、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引汉济渭咸阳北塬城乡供水工程、沣东水厂及沣皂水源地迁建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动两市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协同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
六、推动城市建设有机衔接
支持西安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印发实施工作方案,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提升西安特大城市发展韧性。支持咸阳优化调整咸阳高新区、咸阳经开区建设范围,实施渭河南城、咸兴连接区域和主城区北部片区升级改造工程,推进咸阳市城区市政基础设施与西安市有机衔接。加快西咸新区建设复兴大道西安新轴线步伐,打造西安城市副中心,推动西安主城区人口有序向西咸新区疏解。推动两市研究制定西安—咸阳互联互通市政道路建设方案,统筹推进建设时序、建设标准和命名标准,持续打通市政连接主要道路。支持西咸新区共管区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共管区与咸阳主城区、西咸新区直管区双向高效联通。加快推进渭河南岸河堤路东延段、世纪大道(西咸大道)综合改造等项目,力争西安市大寨路西段、经三十二路、经三十八路、咸阳陈家台路、咸北大道等5条互联互通市政道路年底建成。强化两市毗邻区域热、气、水、污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泾河新城第一污水处理厂、秦汉新城东区正阳污水处理厂一期等市政项目建设步伐。推动两市园林绿化养管标准规范化、统一化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七、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推动咸阳市制定西安—咸阳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行动计划,逐步缩小咸阳市与西安市在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差距。持续放大西安优质教育、卫生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开展两市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师交流培训工作,推动15家咸阳市医疗机构纳入西安专科医院联盟建设。建立两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重点企业协同对接机制,联合开展西安—咸阳一体化招聘活动。支持咸阳牌照小型机动车纳入西安绕城高速包年缴费范围。签署两市《全面强化政务服务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开展政务服务深度协作,促进高陵区与三原县、周至县与武功县等相邻区县建立“点对点”联系,持续加大跨区域政务服务事项覆盖范围、简化办事流程。(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
西安市、咸阳市要细化实化各项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年度重点任务。省级各相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加大政策支持、项目保障和工作指导力度,强化信息互通反馈。省发展改革委要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相衔接的一体化指标体系,强化工作评估,定期调度任务推进情况,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