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畔,海鸥起,春和景明,四季繁花。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昆明、丽江、普洱等城市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不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024年5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督察云南省,云南多个旅游城市污水治理不

首页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报道 > 正文

云南污水难治的“病根”到底在哪?

2024-06-12 09:5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余常海

滇池畔,海鸥起,春和景明,四季繁花。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昆明、丽江、普洱等城市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城区黑臭水体整治不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024年5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督察云南省,云南多个旅游城市污水治理不力问题被曝光。

污水治理六年悬而未决

螳螂川,是滇池水流出的唯一出口。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2021年以来,螳螂川—富民大桥国控断面水质长期处于Ⅴ类甚至劣Ⅴ类,周边居民投诉频繁。

督察组于5月9日现场督察发现,昆明市主城区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每天有高达13万吨被抽排至位于西山脚下的西园隧洞,直排沙河后汇入螳螂川,这是螳螂川水质变差的重要原因。

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西园隧洞出口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分别为73毫克/升、14毫克/升、1.2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2.7倍、13倍、5倍。

“3年时间都是Ⅴ类甚至劣Ⅴ类,难道都没人发现和管理吗?”记者不禁追问,督察组经过调查发现,原来,西园隧洞污水直排问题甚至可以追溯到2018年。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8年以来,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等部门先后十余次向昆明市委、市政府报告相关问题。但昆明市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也未推动彻底解决。2023年8月,云南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再次指出该问题后,昆明市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直至此次督察组进驻期间,昆明市才将部分污水回抽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丽江。根据督察组通报,丽江市城区有3座污水处理厂,已经全部超负荷运行。

5月14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丽江市每天有超过2万吨生活污水直排金沙江一级支流漾弓江,雨天排放量则更大。记者查阅督察组现场监测的排水口数据结果发现,该排水口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分别为115毫克/升、4毫克/升,分别超地表水Ⅲ类标准4.8倍、19倍。该排水口下游的龙兴村国控断面水质长期为Ⅳ类。

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突出

海河是昆明东片区和东南片区主要防洪河道,起于东白沙河水库,经虹桥立交、彩云北路,在王家村与老海河交汇后流入滇池,沿岸小区多、市场多。

记者在海河与老海河的交汇处发现,老海河有700余米河段存积有大量生活污水,水体明显发黑,散发臭味。

5月15日,督察组在老海河现场督察发现,老海河两岸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污水处理厂长期超负荷运行,通过对老海河水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氨氮浓度高达43.6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42.6倍,为重度黑臭水体。

督察组还发现,昆明市官渡区新螺蛳湾排洪沟尾端同样积存大量生活污水,氨氮浓度为10.8毫克/升,超地表水Ⅲ类标准9.8倍,属于轻度黑臭水体。

2022年,国家有关部门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政府要排查新增黑臭水体及返黑返臭水体。然而,昆明市未将老海河作为单独黑臭水体上报,也未纳入黑臭水体清单治理。

此外,2023年国家有关部门检查时,福保大沟、照青路附近沟渠、东大沟等沟渠均为黑臭水体,昆明市也未进行公示和治理。

污水处理厂建设再三延宕

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的公用基础设施。根据云南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方案要求,2022年年底,普洱市需要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作。

但直到2023年,该污水处理厂仍未完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也指出该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思茅河。

5月18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该污水处理厂依旧未建成,思茅河水质长期为Ⅳ类甚至Ⅴ类。

通过调阅资料督察组还发现,普洱市擅自降低标准,仅要求2022年底完成该污水处理厂的土建工程。

督察组还发现,昆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管理长期不到位,雨污混流、管网破损渗漏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能。主城区现有22座污水处理厂,有7座常年超负荷运行,4座年均负荷率不足50%,11座年均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小于100毫克/升,西山区海口水质净化厂进水生化需氧量浓度甚至低于40毫克/升。

“云南省多个地方对长期存在的污水直排、黑臭水体问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不力。” 督察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地方落实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责任不到位是关键原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