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我省利用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实施固废处置利用技术装备产业化项目,有效提升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危险固废处置、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等技术装备水平。
表2 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三)生活垃圾分类情况2023年,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9%。
全市共有垃圾转运站859座,生活垃圾转运站转运能力30319吨/日。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8.5%,位居全国前列。
加快垃圾分类收运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可回收物集散场地和分拣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引导生活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发展,推进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的衔接。
第十六条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制定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的扶持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回收、利用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等低附加值可回收物。
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98%,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7%,全省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公共机构300个,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市、区)30个、示范街道(乡镇)100个、示范社区(村庄)1000个。
吨/万元,综合利用率达到5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20%;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秸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等指标完成巢湖市考核要求
构建公共机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动低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和再生利用,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重点督促有食堂的单位严格落实《柳州市餐厨垃圾管理规定》,确保单位食堂餐厨垃圾全量收运,进一步规范公共机构厨余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监管,强化厨余垃圾产生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参与监督,确保厨余垃圾定点投放
90%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中心城区街道、小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以上。
到2025年底,完成9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分类收运智慧监管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左右,
动态开展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隐患问题排查整治和“回头看”,进一步消除环境污染风险。据悉,目前,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成功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国家级示范县达到9个。
到2025年底,累计完成9万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点(站)升级改造,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分类收运智慧监管全覆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
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明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行政村全覆盖,“两网融合”制度建设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二、工作任务(一)促进源头减量1.推进清洁生产。推行生态设计,提高产品可回收性。落实垃圾分类标识制度,逐步在产品包装设置醒目的垃圾分类标志标识,引导准确投放。
目前,重庆中心城区日均分出厨余垃圾1732.7吨、可回收物2793.4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4.05%;统筹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在3762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占比47.3%。
,生活垃圾分类闭环体系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绿色建筑全面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危险废物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二是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不完备,资金缺口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仅靠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尚未形成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需政府增加投入资金和补贴。...如:开远市餐厨及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项目设计新建餐饮和厨余垃圾预处理系统、厌氧系统、沼气处理及利用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沼渣处理系统及除臭系统,处理规模为餐饮垃圾30t/d,厨余垃圾70t/d,地沟油2t/
通知要求,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农业废弃物实现高效循环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农膜回收率达85%;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全覆盖,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
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90%。11.稳步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加快北部、西南部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并配套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设施。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明显提升。2023年,示范引领抓深化。...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明显提升。2023年,示范引领抓深化。
年底前市区布设分类容器3.6万套,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持续提升。(二)开展厨余生活垃圾分类收运。
到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90%。稳步提升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加快北部、西南部农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并配套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设施。
推进生活垃圾清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流程对接,2025年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加快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处置的配套项目,2025年年底全市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400吨/日。
完善厨余垃圾收运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厨余垃圾规范收运覆盖比例。规范可回收物管理,实现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初步构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以上,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5%以上,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建设市级绿色示范社区100个以上,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193个乡镇(街道)和1.7万个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9.4%,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