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暂不具备水土流失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不宜开发利用的高寒高海拔冻融侵蚀、集中连片沙化土地风力侵蚀等区域,加强封育保护。(六)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15.09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58.60万平方千米。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相比,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1.23万平方千米,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量不足1%。
史志刚以安徽省为例,研究了平原型、丘陵型、山区型和风沙型等土壤侵蚀区的侵蚀特征,提出了各区域防治土壤侵蚀的措施[3]; 范昊明等根据东北地区土壤侵蚀分异特点,划分了 9 个土壤侵蚀类型区,并提出各区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的一般框架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万平方千米,占普查总面积的31.1%。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165.6万平方千米。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29.32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3.85%;风力侵蚀面积165.59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6.15%。
山地土壤至关重要,它们富含大量土质碳,解决风力侵蚀和耕作侵蚀也很重要,在许多地方农业耕作损耗甚至比水侵蚀后果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