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有关单位使用平台运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电子联单、建立电子台账,逐步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信息化追溯。三、有效防控化解固体废物环境风险。
(4)做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各类固废经收集后在厂区内分区贮存,定期处置,厂区内收集建立了台账,危险固废转运过程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电子联单制度。
,在3个工作日内改正的;(六)未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在3个工作日内改正的;(七)未规范填写、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及时改正的;(八)企业事业单位不按照规定制定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及时改正的;
利用豁免管理接收单位应具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和利用设施,并在国家固体废物信息系统中按“豁免利用单位”注册,并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经营记录簿等相关制度。
使用平台运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电子联单,建立电子管理台账,逐步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信息化追溯。(三)有效防控化解固体废物环境风险。
、电子转移联单运行管理,实现危险废物全过程管控,不断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能力。...每年3月31日前通过广东省固体废物云申报系统按时申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危险废物上一年年报、经营情况等信息;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帐,落实危险废物信息公开、固体废物排污许可和定期监测工作。
危险废物主要种类产生、利用及处置情况4.危险废物转移情况2023年本市运行危险废物联单转移量5.86万吨,其中转入本市2.49万吨,移出本市1.44万吨。
经营单位应查验危险废物类别、数量是否与转移联单一致,不得弄虚作假“空接”联单,形成系统闭环。...、无害化和资源化管理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办固体〔2023〕17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会议强调,要认真抓好《名录》实施,做好内容解读、宣传培训工作,帮助地方和企业准确把握修订内容,及时解决危险废物属性认定中的技术问题,强化《名录》实施与危险废物申报、转移联单、排污许可证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
要坚持数字化赋能和信息化应用,加强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管,特别要完善电子转移联单闭环管理,确保危废转移“有迹可循”,切实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
第九条 危险废物相关单位应在山东省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信息化智慧监管系统及时规范填报危险废物的申报、管理计划、转移联单、利用处置管理等内容,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扫码入库时,应选择贮存设施代码和设施名称,实时记录危险废物在本单位内贮存的准确位置。扫码出库时,去向选择自行利用处置或委外利用处置,再登记关联自行利用处置设施填写自行利用处置情况或运行电子转移联单。
2.转运过程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的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在转移联单中如实填写移出人、承运人、接受人信息,转移危险废物的种类、重量(数量)、危险特性等信息,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等
擅自倾倒、堆放及丢弃、遗撒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与其他物品混存均为违法行为。(四)转移要求:转移危险废物应依法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二、协同处置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其产生、贮存、转移等过程管理须执行工业固体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要求。不得混入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应专车专运,收运车辆应统一标识,并实施联单制度。
4025家,年运行转移联单15万条。...依托安徽省固废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危险废物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危险废物经营情况在线填报和全过程在线监控,纳入系统管理单位4267家,备案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四、严格转移行为,防范环境风险转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时,应当通过省固体废物治理系统运行电子转移联单。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施工单位为拆除垃圾管理具体责任单位,应落实拆除垃圾专人管理和项目经理责任制,推行源头减量、分类处置,负责做好建筑垃圾处理方案编制、备案和公示,落实好清运处置核准,实行电子转移联单清运,落实防尘降尘措施等工作
,详细情况见表1.4、危险废物转移情况2023年,本市运行危险废物联单转移量30.69万吨,其中转入本市7.89万吨,移出本市9.98万吨。
表5危险废物主要种类产生、利用及处置情况4.危险废物转移情况2023年,本市运行危险废物联单转移量53.12万吨,其中转入本市21.52万吨,移出本市31.6万吨。
同时,大力推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所有企业每年1月30日前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及产废年报,依托数据开展危险废物处置工作。2021年以来,累计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1.39万吨。
表2 危险废物主要种类产生、利用及处置情况4.危险废物转移情况2023年,本市运行危险废物联单转移量1.49万吨,其中转入本市0.08万吨,移出本市1.14万吨。
(四)危险废物转移情况2023年,本市运行危险废物联单转移量11.4万吨。...表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种类产生、利用及处置情况(四)转移情况2023年,本市转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入市0万吨,移出本市3.4563万吨。
(五)运行统一电子联单,规范转移跟踪2024年起,全面实行具有全国统一编号的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转移危险废物的单位应使用省固废系统及其可追溯app等实时记录转移轨迹,省生态环境厅实时将转移轨迹与国家固废系统对接
一、总体目标依托辽宁省固体废物智能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固废平台),推动我市危险废物重点监管单位(以下简称重点监管单位)完成可追溯信息化监管升级改造,通过采取危险废物智能称重、二维码电子标签、电子台账、电子联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