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法规缺乏对生态环境产权的明确规定,导致生态产品价值无法定价,生态产品的市场交易难以开展,市场化补偿难以满足补偿资金需求,生态补偿只能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关键词】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思路框架;经济政策;重点任务【作者简介】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璩爱玉: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人员;郝春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人员
三是对参与治理的环保企业的金融支持形式开拓创新,能效信贷、绿色金融租赁、资源环境产权和治理收益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日益多样化。...2017年8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第三方治理单位通过签订环境绩效合同,提供包括环境污染问题诊断、污染治理方案编制、污染物排放监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及维护等活动在内的环境综合服务
这就需要给它进行政策上确权,即明晰环境产权,然后技术上量化,就是把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或者说环境效益、环境收益进行量化,最后在碳市场定价,这样就变成金山银山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即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过程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产权体系,合理界定和配置生态环境权利,完善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平台。...(作者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
海南省探索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清晰的产权体系是基础和关键,要着力于探索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做好资源环境产权的界定工作,以促进资源环境产权的公平交易。
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资产证券化、环境产权等,之所以在我国能够快速发展,正是契合了绿色金融发展内在的本质要求。...绿色项目大都包含如改善环境质量等,只有将其转变为经济效益等,才能真正激发绿色金融发展的动力。而这需要政府来有效界定产权,提供制度安排,我国恰恰在制度安排方面进展很快。
其二,相对于排污权等基于产权性质而制定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洋垃圾进口禁令看起来与产权无关,实则却是一种标准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产权工具,如果将发放洋垃圾进口配额理解为国家暂时让渡生态环境权益的话,那么在欧美等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实践中
以环保督察巡视、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离任审计、损害责任追究等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环境责任;以排污许可、环境执法、损害赔偿等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资源环境产权确权、税收政策引导、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绿色金融等强化市场激励约束机制与市场主体培育
以污水处理为例,重庆采取三位一体的方法解决,即成立了环境交易所、环境产权投资基金和环保投资公司。...政府、开发行成立产权投资基金,最后成为一个投资公司,公司就突破了诸多问题的限制,可以与区县签合同。所有的农村污水处理事项统统由这家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去运营,这就是第三方治理。
明晰水环境产权,实现水环境治理市场化,就是使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水环境治理从官员升迁激励向市场利润激励转变,从谁污染,谁付费的外在约束向谁治理,谁收费的内生激励转变。
如果将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具体为产权产品,权利如何归属呢?对此,夏光给出了全民产权的回答。而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更直言,优化配置的前提就是产权明晰。
规范发展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发展排污权交易市场,规范排污权交易价格行为,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促进资源环境产权有序流转和公开、公平、公正交易。...2014年,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文章中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在总结排污权交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一是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导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加之资源与环境产权制度尚不明晰,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仍需完善;二是环境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三是环境安全问题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薄弱环节
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建立产权明晰、定价合理的资源环境价值体系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建设自然资源产权、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质是运用市场机制,通过资源、环境产权的重新界定来实现企业、个人的自律。环境保护市场化运作将逐步进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