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参数调整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工艺参数,污水厂应控制略高的f/m,通过适当的曝气控制,即在保证所有单元格曝气充足的前提下将 do值控制在 2.0-3.5mg/l,若曝气过量可能导致活性污泥系统活性不强
4、进水富含颗粒物质导致随水流失由于物化处理系统没有对污水、废水中的悬浮无机颗粒进行有效去除,这些悬浮颗粒最终会流入活性污泥系统。...1.污泥负荷过高原因的分析污泥负荷导致的出水所夹带的颗粒物质多半是活性污泥未能沉降的颗粒,其感官判断要点是出水伴有浑浊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活性污泥系统受到污泥负荷冲击时,污泥活性增强。
以曝气池和二沉池为主体组成的整体称作活性污泥系统,完整的活性污泥系统还包括实现回流、曝气、污泥处置功能所需的辅助设施。图1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基本流程,该流程也称为传统(普通)活性污泥法流程。
即使进水水质突然降低,冲击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也不会太大。...这些影响可能会对污水处理厂造成的危害有: 进水泥砂,悬浮杂质过多,对预处理段造成很大压力;进水浓度过低,微生物无法正常维持,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活性污泥系统崩溃;水力负荷过高,对活性污泥系统冲击很大;高nh3
2 引言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工艺能节省50%~75%的占地面积和20%~50%的能耗,被认为是主导下一个世纪的环境友好的污水处理生物技术之一。...与nereda技术相比,启动时间更短,无需进水和污泥缓冲池,且现有连续流活性污泥工艺适当改造即可实施,适用场景更广。与s::select技术相比,污泥沉降性能不受冬季低温影响,且无需二沉池,在节地节能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社区案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长的c:n:p比值为100:5:1;而脱氮时要求c:n在4~6?100:5:1和4~6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cnp比100:5:1是怎么来的?
但是,污水的ph值发生突变,例如碱性污水进人已适应酸性环境的活性污泥系统时,将会对其中微生物造成冲击,甚至有可能破坏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酸碱污水是否进行中和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若是进入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水ph值变化不大,尤其是只有微酸性水或微碱性水其中之一时,往往不需要中和处理,而ph值变化幅度较大时,应事先进行中和处理调整ph
当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大多是采用与好氧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的废水生物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指标的不合适或波动过大,会迅速导致活性污泥系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处理效率。...三、溶解氧(do)异常对策溶解氧是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运行控制及其重要的指标,活性污泥的活性,可以用溶解氧的消耗来判别。
如果某种微生物世代时间比活性污泥系统的泥龄长,则该类微生物在繁殖出下一代微生物之前,就被以剩余污泥的方式排走,该类微生物永远不会在系统中繁殖起来。...而硝化杆菌的世代期一般为5天,因此要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培养出硝化杆菌,将nh3-n硝化成no3-n,则必须控制srt大于5天。
高盐度废水的离子强度大,可造成微生物质壁分离、细胞失活,当tds5000mg/l时,会导致活性污泥系统不可逆崩溃。...摘要:为探究破碎厨余垃圾对公共排水系统的影响,对我国厨余垃圾排水水质、污水管道设计、化粪池设计及维护开展了调查研究。
以常用的活性污泥系统为例,每天供给曝气池的cod的总量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总量之比即为食微比(其中供给的cod可以看作是提供给微生物的食物),食微比计算公式如下:f/m=q*cod/(mlvss*va)
相关研究为了分析恒定qr控制和r控制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假设二沉池表面负荷q/a为0.6,回流比r=40%,mlss=4000mg/l,污泥沉降性能保持不变(k=20,n=0.3),然后利用上述关系式计算
01 nereda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1.1 脱氮除磷基本过程相关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已经证实,好氧颗粒最外层主要分布着硝化菌,颗粒内部主要含聚磷菌、反硝化菌、聚糖菌等,这些菌群在传统活性污泥系统中也同样存在...与采用絮状污泥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系统不同,nereda工艺中处理污水的微生物在不需要载体的情况下,可自发聚集为颗粒状污泥。
2、调整运行参数冬季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高、水温较低、活性污泥活性较弱,反应速度较慢,污水处理厂需结合自身工艺和进水特征进行生产运行参数调整 。...此时的污泥膨胀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发生率极高,有6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都发生污泥膨胀;二是普遍性,在各种类型的活性污泥工艺中都存在,甚至最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间歇式曝气池也发生了这一问题;三是危害严重
生化处理后的泥水经过二沉池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引起漂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几种:1、生物系统处理负荷(水量和浓度)变大,可以出现跑泥,多为水量增加后,二沉池的停留时间就缩短了,活性污泥来不及沉降就流出了二沉池,由此产生跑泥。
5、进水富含颗粒物质导致随水流失由于物化处理系统没有对污水、废水中的悬浮无机颗粒进行有效去除,这些悬浮颗粒最终会流入活性污泥系统。...1)污泥负荷过高原因的分析污泥负荷导致的出水所夹带的颗粒物质多半是活性污泥未能沉降的颗粒,其感官判断要点是出水伴有浑浊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活性污泥系统受到污泥负荷冲击时,污泥活性增强。
2008年,国内江苏无锡芦村污水厂作为我国首座进行一级a提标改造的污水厂,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投加悬浮载体强化生化处理效果获得成功。...该工艺系统在设备上与mbbr工艺类似,但生化系统主体仍为活性污泥,悬浮载体生物膜用于强化硝化,实质上是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系统。
研究表明,要获得较好的反硝化效果,对于活性污泥系统,反硝化过程中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应控制在0.5mg/l以下;对于生物膜系统,溶解氧需保持在1.5mg/l以下。...4、碳氮比(c/n)在脱氮过程中,c/n将影响活性污泥中硝化菌所占的比例。
当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大多是采用厌氧(缺氧)与好氧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溶解氧在实际的废水生物处理操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指标的不合适或波动过大,会迅速导致活性污泥系统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处理效率。
相关研究为了分析恒定qr控制和r控制对活性污泥系统的影响,假设二沉池表面负荷q/a为0.6,回流比r=40%,mlss=4000mg/l,污泥沉降性能保持不变(k=20,n=0.3),然后利用上述关系式计算
低活性污泥浓度导致的沉降比过低,观察到的沉降污泥色泽暗淡、压缩性差、沉降的活性污泥稀少。7、沉降比(sv30)活性污泥沉降比应该说在所有操作控制中最具备参考意义。
2.2 总体思路(1)将网格絮凝改造为气动絮凝,将斜管沉淀池改造为污泥体外循环回流高密度沉淀池,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并通过粉炭活性污泥的回流,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净水工艺采用管道混合-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双阀滤池,沉淀池排泥水进入污泥系统,污泥处理采用斜板重力浓缩-带式压滤机,滤池的冲洗废水进入回收池进行回收利用,见图1。
以常用的活性污泥系统为例,每天供给曝气池的cod的总量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总量之比即为食微比(其中供给的cod可以看作是提供给微生物的食物),食微比计算公式如下:f/m=q*cod/(mlvss*va)
确认活性污泥系统是否处于缺氧和厌氧状态,最好的方法是直接通过溶解氧仪进行实地检测,这方面我们的操作人员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只检测一个点来判断生化系统的整体溶解氧状况,这种做法是片面的。...3)工艺判断 灰黑色泡沫多半是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缺氧或厌氧状态,对应的工艺控制各指标的确认也就需要围绕这一方面展开。灰黑色泡沫产生时重点需要对do值进行综合判断。
好氧颗粒污泥是指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由接种的活性污泥经过特殊水力与曝气条件培养形成的以杆菌、球菌和丝状菌为主要菌群,呈现形状规则的球形或椭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 mm的微生物聚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