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发审委审核海湾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传统ipo连续5周100%过会,完美9月却以海湾环境被否告终。...此次是海湾环境第二次冲击ipo,2017年5月终止上市后,海湾环境于2018年10月再次递交申报材料,券商由中信建投证券改为英大证券,会计师事务所由天健改为致同,原主板上市改为中小板上市,奈何还是被否。
ipo大规模被否的状况,主要集中于第一季度,企业ipo实际通过率甚至仅有24%,被否的批文在半数以上。环保企业也是如此。
也许是提前意识到业界首家以修复为主营上市的公司—建工修复的异常坎坷ipo之路,仅2个月后的17年底,鼎实ipo即终止审查(建工修复2018年1月初ipo被否)。
ipo门槛的隐形提高让部分环境企业的上市前景变得很不明朗,加上目前的ipo新政规定,企业在ipo被否后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ipo以及通过重组等方式上市,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准上市企业只能选择被并购的方式实现曲线上市
中国水网发现,在今年ipo被否的公司中,含2家环保相关企业:山东泰和水处理、上海梅思泰克环境。...今年2月23日,2月23日,证监会公布《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更是加剧了ipo审查严格程度。
蓝电环保再闯ipo被否证监会6日发布的《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31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江苏蓝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电环保)首发申请被否。
比如,最近ipo被否的北京建工修复,作为土壤修复领域的老大,上市计划命运多舛,从2012开始宣布创业板上市计划,后转战主板,继2017年年中被证监会暂缓表决后,刚入2018年,就被宣布折戟ipo。
依据过往的法律条文及诸多ipo被否案例表明,ipo法律对拟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个70%警戒上线和20%警戒下线,以及同行业已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本文将带大家了解环保行业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及环保行业的并购机会(详情请点击文字链接)以及环保行业近期北京建工修复等环保企业ipo被否案例研究(下文)。
曾有ipo被否经历实际上,对于鑫广绿环而言,此次能够成功获得ipo批文拿到上市通行证可谓经历颇多波折。早在2015年,公司就曾闯关ipo。然而,在遭到暂缓表决后鑫广绿环最终遭遇被否的命运。
2017年6月28日发布的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2017年第52次发审委会议结果显示,国策环保由于业务模式不具有合理性、业绩规模太小、财务核算极度不规范,ipo被否。
延伸阅读:国策环保ipo被否 连续三年扣非净利偏低
这是绿城水务在经历2011年初次ipo被否后的再次冲关。...绿城水务本次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总额为10.61亿元,其中4.21亿元用于供水项目;2.4亿元用于污水处理项目,还是上一次的募投项目南宁市五象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其余
浑水认为国祯环保盈利模式与此前ipo被否的海诺尔类似,核心收益来自净利差收益,bot、t0t(含利息)背后高达50%的毛利率是高利贷收益,bot、t0t只是高利贷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