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总氮管控、入海排污口整治监管等重点任务,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秦皇岛北部湾区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秦皇岛港湾区、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全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88个国考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附件:2025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江门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1月9日附件1、水污染防治和省内外流域生态补偿资金(3200万元)分配方案2、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资金(3000万元)分配方案
积极运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成果,指导民营投资项目选址选线,引导优化产业布局。研究制定“两高”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削减方案,为民营投资重点项目提供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保障。
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水十条”在重点强调全面控制污染源管理的同时, 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三)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渤海近岸海域为重点,包括海水养殖环境整治、入海排污口及直排海污染源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亲海岸滩环境整治、海洋垃圾处理、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美丽海湾示范建设等。
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水十条”在重点强调全面控制污染源管理的同时, 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核与辐射安全及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管与督察、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等领域。...广东省汕尾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汕尾市2024年省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共安排资金9674万元,用于水污染防治和省内外流域生态补偿、大气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
,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无机氮浓度控制在1.23mg/l以内。...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源得到基本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有所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土壤与地下水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六)海洋生态治理技术入海河流总氮控制、海洋与海岸带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水养殖污染治理与废弃物高值利用、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近岸海域富营养化防治、海洋环境风险应急防范等技术。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5.6%、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刷新监测纪录。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100%安全利用。超额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排查出的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二、统筹生态保护修复。
附件:2024年省级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项资金分配方案江门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1月8日1、水污染防治和省内外流域生态补偿资金(4000万元)分配方案2、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资金(3000万元)分配方案3、
4起典型案例分别为:一是沧州市部分坑塘沟渠成为纳污“储罐”,对近岸海域水质造成威胁。...督察发现,沧州市部分县(市、区)扬尘管控机制运行不畅,末端落实不力,工作标准不高,导致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问题突出,空气质量呈现“断崖式”下降。三是衡水市农村水污染治理短板突出,影响水生态环境质量。
流域内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环保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每到汛期水质容易出现反弹,沿黄9市pm2.5浓度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入海口近岸海域水质因流域输入污染影响
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1%。一、着力巩固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一)强化重点时段水质保障。...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1%。对全省既有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至地表水准iv类,提标改造率不低于40%。
深入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打好打赢重点海域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共4大项8小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共6大项14小项),深入开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打好打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标志性战役
流域内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炭、运输结构偏公路、农业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环保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每到汛期水质容易出现反弹,沿黄9市pm2.5浓度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入海口近岸海域水质因流域输入污染影响
年水污染防治和省内外流域生态补偿资金项目安排计划表3.2023年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安排计划表4.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资金项目安排计划表5.2023年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安排计划表
7.深入推进近岸海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贯彻落实《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市生态环境局牵头)。
一方面,持续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污染综合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水环境关系国计民生,事关千万家庭的福祉,需要围绕构建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优良(一类、二类)海域面积比例为81.3%。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和环境保护税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生态环境法律的制定。
12条入海河流从十年前的全部为劣到2020年的全部消劣,再到2021年11条达到ⅳ类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从2012年的2.6%提高到74.4%,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率提高约12.9个百分点、达到81.3%。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突发环境事件数量逐年下降。
坚持制度和规划统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出台了《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以及《福州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福州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福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珠海市流域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5个美丽海湾建设初见成效,人民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现状及目标“十三五”期间,珠海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深入推进辽河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创建辽河口国家公园,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到2025年,渤海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2%以上,基本完成入海排污口整治,省控及以上河流入海断面基本消除劣v类,行政区域内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与2020年相比保持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