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动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引导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示范发展,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同时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水资源消耗、
推广绿色低碳建筑,鼓励建设零碳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
第十四条 本市不断提升绿色建筑的节能降碳水平,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规模化发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五个新城等区域的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不低于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比2023年增长500万平方米以上
此外,还对编制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碳建筑等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造等作出具体规定。(第十二条至第十六条)(三)聚焦建设全流程,夯实主体责任。
发展适合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超低和近零能耗建筑等不同应用场景的部品化、功能性绿色建材产品,引导烧结制品向高固废掺量、高孔洞率、高强度、多功能和自装饰效果方向发展。...加快推进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在产企业治理水平达到重污染天气绩效b级及以上,力争单线产能6000万标砖/年及以上企业中50%被评为b级及以上,错峰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可再生资源在原燃料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产品单位能耗
到2025年,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政府投资公共建筑项目执行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面积比2023年增长65万平方米以上,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
支持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和零碳建筑等示范工程,推动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支持攀枝花市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建设二星、三星等高星级绿色建筑,
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建造,积极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鼓励各地探索发展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统筹区域能源供需,坚持“能耗要素跟着项目走”,优先保障低碳高效产业项目用能。
(三)加快推进建筑领域电气化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动太阳能光伏屋顶、幕墙等建筑一体化建设,统筹运用蓄热锅炉、空气源热泵、电蓄冰空调等具备参与电网友好互动能力的电气化技术,提高建筑电气化应用水平
开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试点。统筹推进城镇既有居住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和老旧小区节能改造,鼓励运用市场化模式实施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推进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区煤化工污水综合处理配套项目实施,通过建设中水回用、蒸发结晶,配套构筑物及相关管线实现污水零排放。
在全面执行65%建筑节能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在农村地区、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建造,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建造基地。
“十四五”期间,建筑节能低碳水平进一步提高,逐步推行新建居住建筑五步节能标准,扩大超低能耗建筑规模,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试点示范取得积极进展;绿色建筑品质提升、装配式建筑普及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
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
(三)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城镇新建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比例逐步提高,近零能耗建筑实现零的突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稳步增长,建筑用能结构和方式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近零能耗建筑示范作用,持续提高绿色建筑比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能耗定额管理,逐步推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持续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进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
支持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示范,推动建筑材料循环利用,促进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能耗规模化发展。
大力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筑工
全面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加快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实施城镇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节能改造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又快又好发展,建设雄安新区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区,在保定市开展全产业链发展试点示范,到2025年全省累计建设1350万平方米以上。
鼓励各地探索发展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推动清洁取暖,加快工业余热、可再生能源等在城镇供热中的规模化应用。...“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
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逐步试点推广。建筑用能逐步清洁化低碳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逐步提高。统筹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标准执行、规模推广和科学评价全链条管理。
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大力推动既有建筑实施围护结构、照明、电梯、供暖、制冷等用能系统设备节能改造,增强低碳、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作用,持续提高绿色建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