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深挖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应用光伏遮阳棚、光伏路灯、智能光伏广告箱等智能光伏产品。...完成《黄浦区公共建筑碳效评价导则》及《黄浦区公共建筑碳效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市下达建筑能耗限额、绿色建筑、超低能耗、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住房、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等工作要求。
各盟市要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4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稳步提高,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积极进展。
、城市更新等,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储能、建筑高效电气化替代等关键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9月14日发布《上海市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通过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强化金融支撑机制等措施,推进能源领域、工业领域、交通领域、建筑领域、循环经济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新建建筑能效水平稳步提升,绿色建筑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绿色建材得到广泛应用,绿色建筑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既有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化、一体化,建筑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清洁化
因地制宜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支持建筑领域太阳能、空气能供热应用。探索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常态化监管和后评估,及时优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运行策略。提高建筑电气化水平,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
(二)促进能源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提升县(区)、园区供热集中度和效率。
规模化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大力推动区域综合可再生能源站的建设,并将12层以下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的技术要求纳入强制性标准,实现可再生能源应用范围持续扩大,“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应用面积达到2206万平方米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应用更广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推进我市建筑能效提升,完成年度建筑节能任务目标;根据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工作实际,对有条件的项目实施节能改造;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降碳工作牵头单位。
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提升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加强绿色建筑运行管理。...建设生态城乡,以源头减量、循环使用、再生利用为统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到2024年,实现生活垃圾收运率100%,焚烧等资源化利用率100%。
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突破发展海上光伏,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清洁低碳供暖,提升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加快农房节能改造。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稳步增长,建筑用能结构和方式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城乡建设方式。
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控,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推广使用再生骨料及再生建材,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1.主要目标: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稳步增加,建筑工业化稳步推进,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增强,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推广,建筑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超过 8%;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增速得到有效控制。...到 2025 年,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更加完善; 全省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区规模总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低碳建筑示范成效初步显现;城镇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和碳减排水平全国领先
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落实《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推动新建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积极推动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落实《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加大可再生能源和热泵、高效储能技术推广力度,实施清洁能源供暖,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推广建筑屋顶光伏,不断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因地制宜发展热泵、燃气、生物质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制冷,加快推进地热能规模化
建筑、交通运输、服务业等领域,包括提高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和绿色建造方式、提高铁路和水路货物周转量、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开展“绿色饭店”创建活动等任务。
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7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60%,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达到4%。
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等向电气化发展。倡导绿色出行和绿色家庭、绿龟社区建设,建立健全居民绿色消费奖励机制。
落实《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清洁取暖,加快工业余热、...发展工业绿色微电网,引导工业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多元储能、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促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
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持续增长;城乡发展建设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大量建设、大量消耗、 大量排放”基本扭转。
建立建筑设计用能限额体系,推广应用超低能耗建筑,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发展,引导既有建筑绿色更新。实施高效制冷行动,运用智能管控等技术实施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