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巢湖综合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编制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估办法,探索巢湖水生态修复路径,强化蓝藻水华应急防控,加强直接入湖河流氮磷消减。实施淮河流域水质提升行动。...组织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治污项目,强化水质监测,优化水资源调度,保障生态流量。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开展不达标国考断面攻坚行动。
、全库监测和水质巡查,先进的无人除藻船可快速应急处置小面积蓝藻水华,同步确保供水水质安全。...最大巡航能力达15公里的无人机自动巡查系统,大大提升了供水和水生态安全监控能力;在地面,工程泵站应用“厂站智能巡检系统”,通过设备智能化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巡检效率与精度均明显提升;在水面,多功能采样监测无人船每周开展两次藻类采样
主要包括水生态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蓝藻水华治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主要污染物重点工程减排项目;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美丽海湾”保护建设;固定、移动源大气治理,工业园区和集群废气治理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公示2024年拟推荐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项目,其中包含水生态环境管控分区划定技术指南、入河排污口溯源技术指南、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与分级处置技术规范、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在产企业、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监管及预警管控技术指南
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旧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蓝藻水华频发,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不少地方汛期污染严重,黑臭水体问题依然存在。这些短板不补上去,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将难以全面实现。...《评分细则》以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监测评价标准或方法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引导性强且
当前,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较为突出,部分河湖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蓝藻水华频发,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以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监测评价方法为基础,建立引导性强且易于推广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确保操作层面上实现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工作统筹,政策协同。
黄小赠坦言,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瓶颈制约和挑战,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工作短板,如黑臭水体从根本上消除难度较大,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升,一些地方截污治污还不到位,蓝藻水华...推进排污口管理改革,全面开展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印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参考指标,发布首批26个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安徽微威胶件集团有限公司85 安庆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86 安徽国孚凤凰科技有限公司87 黄山银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8 中安智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目录1 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蓝藻水华监测预警图像识别技术
“控面源”,明确加大太湖等重点湖泊磷污染治理、蓝藻水华防控,开展太湖等重点湖库综合治理和河湖水生植被恢复、氮磷通量监测等试点,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明确了太湖在内的重要湖泊磷污染、水华防控等治理要求。三是攻坚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基础上,增加长江干流、支流和湖泊形成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相关区域。
但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态势尚未彻底扭转,部分断面汛期水质下降严重。...但现有监测体系未能系统刻画农业面源污染特征和迁移转化过程,存在水质、水量监测时空不同步,监测断面空间分布密度低,监测频次未兼顾农业面源发生规律等问题。
但部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黑臭水体整治、工业污染治理等污染物减排成效仍需巩固提升;面源污染在一些地方正在由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城乡面源污染防治亟待加强;一些地方湿地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
然而,长江流域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蓝藻水华态势仍未根本扭转,氮磷浓度偏高,水生态系统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一些地方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问题突出,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汛期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二是强化湖库蓝藻水华防控技术创新应用,在湖滨带、入湖河道、河网湖荡等区域深入开展水生植被恢复技术研发,在湖区内开展水生植被恢复和食物链系统修复技术研发;深化机理研究,阐明地下水补给、污染负荷等特征,湖库生态修复条件与生境阈值等
建成广东省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预警平台,成功预警了多起蓝藻水华和水质异常事件。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和信息发布。按照“数字政府”改革建设部署,基本建成综合管理平台,集成整合各类监测业务。
无人机“巡飞+视频”实时直播,能对太湖沿岸水域蓝藻水华情况进行立体式监控巡视。...“无人机巡飞确实能发现一些其他巡查方式看不见的蓝藻水华问题和蓝藻打捞盲点”,曹志祥介绍道。有次无人机巡查发现贡湖湾沿岸芦苇荡中有蓝藻集聚发白现象,而人工巡查因视线受限,在特定风向条件下仅能闻到藻腥味。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入河湖污染物大幅削减,滨湖湿地带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得到基本控制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朱威日前撰文指出:“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环境水生态稳步向好,但目前入太湖污染物总量仍远超湖体水环境容量,蓝藻水华多发频发,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入河湖污染物大幅削减,滨湖湿地带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持续优化,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和蓝藻水华暴发强度得到基本控制
水污染控制典型行业废水与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城镇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及装备;厂网河湖一体化提质增效技术;农业面源及养殖业污染控制技术,农村生活污水提标改造技术;流域面源污染溯源及防控技术;富营养化湖库河流蓝藻水华和藻毒素控制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巢湖沿岸城市合流制系统雨天溢流污染严重、污水收集率与城区排涝安全程度较低,造成巢湖的富营养化状况加剧,蓝藻水华频繁发生,湖泊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了流域供水安全,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北极星环境修复网获悉,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提出到2025年,太湖、巢湖不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导致水体黑臭现象,确保供水水源安全。...到2025年,太湖、巢湖不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导致水体黑臭现象,确保供水水源安全。洞庭湖、鄱阳湖、洱海、滇池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巩固提升,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水质稳中向好。
据估算,江苏省太湖流域323万亩水田每年氮、磷流失量分别达7500吨和300吨左右,是导致太湖蓝藻水华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农田退水监测——突破种植业面源污染怎么管的难题一场大雨就会导致水质滑坡,是不少地方面临的共性问题。“2020年汛期,江苏省国考断面水质下降明显,6、7、8月优ⅲ比例出现明显下滑。
2020年11月,根据群众反映,有关部门对南昌市艾溪湖等5个城市内湖进行水质检测,结果表明艾溪湖、青山湖、象湖和前湖水质为ⅴ类和劣ⅴ类,东湖、青山湖、象湖和前湖部分水面出现蓝藻水华。...2020年赣江主要入江排口监测结果显示,9个监测排口ⅴ类和劣ⅴ类占比54.9%。
生态质量监测方面,上海市搭建了基于现场巡视、实验室监测、在线监测和遥感监测为一体的水生态监测预警体系框架,业务化运行淀山湖“蓝藻水华”预警机制;建成完整覆盖水、气、土、声、生态等领域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生态环境监测评估预警体系
这两个产品都是用于防治和补救治理蓝藻水华。蔚绿正在开发完善新的卫星图像监测系统,旨在支持主管部门及时识别和干预早期发生蓝藻水华,避免水华全面爆发的严重后果。
90年代,滇池水质恶化为劣ⅴ类,蓝藻水华频频爆发,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1990年,昆明市滇池保护委员会成立,自此开启了艰难的保护治理之路。...“十一五”期间,滇池治理实施了“环湖截污、外流域引水及节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松华坝水库自动监测站等。
2019年仍有28.0%的湖库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重点湖库暴发蓝藻水华风险较大;部分河湖因破坏性捕捞、敏感生态空间受侵占等,水生态系统受损严重。四是水环境风险隐患较多。...当前我国缺乏统一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标准,水生态保护工作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