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断面水质优于邻省入境断面;21处县级及以上引黄水源地水质全部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双100%”;黄河三角洲、东平湖、马踏湖等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入海断面水质优于邻省入境断面;21处县级及以上引黄水源地水质全部稳定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双100%”;黄河三角洲、东平湖、马踏湖等黄河流域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
、水质监测等工作的衔接,注重治湾先治河,鼓励试点地区根据海湾水质改善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入海(湾)河流入海断面水质要求和入海污染物控制总量目标;三是强化与河长制的机制联动,建立湾长河长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
195条入海河流中,有43条河流入海断面水质为劣v类。...方案确定主要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近岸海域水质稳中趋好;2020年沿海各省(区、市)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达到目标要求,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入海河流水质与2014年相比有所改善
主要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状况1 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状况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72条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劣于第ⅴ类地表水水质标准的比例分别为51%、53%和53%,与上年相比,枯水期比例降低17%,丰水期和平水期比例分别升高
(二)入海河流入海断面水质监测信息1.公布主体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向社会公开本行政区内的入海河流入海监测断面水质监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