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曌介绍,水生生物监测的必测指标一般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着生藻类、大型水生植物等,鱼类、生物体残毒、环境dna、稳定同位素等暂定为选测指标。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 微库仑法》(hj 1214-2021)、《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滤膜-显微镜计数法》(hj 1215-2021)、《水质 浮游植物的测定 0.1 ml计数框-显微镜计数法
“清水态”生态系统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浮游植物生物量小,种类较丰富、不出现水华,浮游动物个体较大,大型底栖动物较丰富,自净能力较强,水体透明度高,较清澈、水质较好。
按照国家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2020年-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的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市水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水生生物物种丰富,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点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监测到浮游植物
我省境内长江、太湖和淮河三大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分别处于“良好”“中等”“中等”水平,共监测到淡水水生生物939种,其中着生藻类多样性级别为“丰富”,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为“较丰富”,浮游植物为“一般”。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适用于地表水中浮游植物的测定。浮游植物是水生生物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重要的营养级代表,是水生态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浮游植物密度也是地表水水质表征、水华预警等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适用于地表水中浮游植物的测定。浮游植物是水生生物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重要的营养级代表,是水生态监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浮游植物密度也是地表水水质表征、水华预警等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境指标如水深、水面面积、滨岸带植被情况、更新周期等;理化指标则诸如水温、溶解氧、氨氮、总磷等常用水质指标;生物指标则包括鱼类、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种类、数量等。
此外,蠡湖水体中的鱼类种群结构也不够合理,浮游动物食性的鱼类比例较高,导致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减弱;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优势种包括颤藻、鱼腥藻和席藻,浮游植物的生物量较高,尤其在夏季,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上升
随着湖泊富营养化加重,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并不断集聚,湖泊生态灾害频繁发生。不合理利用问题突出,生态服务功能急剧下降调查表明,全国25%以上的重点调查湿地遭到破坏,已无法自然恢复。...此外,西北部湖泊普遍咸化、碱化,水质呈持续下降趋势。生物资源退化,生态灾害频发湖泊与湿地生态不断退化,表现为鱼类资源种类减少、数量大幅下降,水生植物与底栖生物分布范围缩小,生物多样性下降。
近岸海域共监测到海洋生物380种,其中浮游植物多样性级别为“丰富”,浮游动物为“一般”,底栖生物和潮间带底栖生物均为“贫乏”。...我省境内长江、太湖和淮河三大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健康”,共监测到淡水水生生物1027种,其中浮游动物多样性级别为“丰富”,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均为“较丰富”,浮游植物为“一般”。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提高生态环境管理水平,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我部决定制定《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等3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目前,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其群落结构对水体环境变化响应非常灵敏,能够用来反映水体的水质特征。...本研究以嘉兴市水源地石臼漾湿地和贯泾港湿地两个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湿地内的水质变化特征和浮游植物分布特征,探究人工湿地净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人工湿地水源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除了淤泥清除及处理处置等工程措施外,还需启动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工程,即种植水生植物,营造“生”境,促进系统有益微生物生长并且持续发挥净化能力措施;通过鱼类群落构建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生物控藻的目的。
国控考核断面水生生态监测 1.监测内容:9个国控考核断面水生生态监测,监测评价区内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等。...1.检测内容为《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所列除总氮外的23个水质指标及断面流量检测。
模型很好的实现了基于当前月份的气象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数据来预测下一月份湖泊不同湖区水质和浮游植物指标的目标,且具有较高的精度(60%)。
南京水科院生态所所长、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生态环境中心主任陈求稳教授研究发现,抗生素及其代谢产物对不具耐药性的微生物、浮游植物、鱼类等水生生物有潜在毒理风险,破坏水生食物链的能量传递,进而影响高营养级生物及水生态系统健康
北京市水文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水体中孕育有浮游植物、着生藻类、挺水及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还有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两栖爬行类、湿地鸟类等水生动物,这些物种的生存状况可以用来评估水生态系统,是衡量水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江苏省滆湖北部区通过底泥疏浚后,与未疏浚区域相比,疏浚区tn、tp和有机质的平均含量减少了51.4%、51.2%和72.0%,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减少了19.8%~28.1%和 19.5%~50.2%...但对不同类型湖区而言,底泥疏浚对水质和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在实施环保疏浚后,江苏蠡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tn和tp含量分别下降了51.48%、2.52%和77.39%,为水生植物生态修复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对于生物质量类指标,评价物种可以有多种,包括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等。在这种情况下,要素层下标m需要赋值,m=1,2,3,4。...其中,规定浮游植物m=1,大型水生植物m=2,鱼类m=3,底栖无脊椎动物m=4。例如b43则表示生物要素类,底栖无脊椎动物,生物量指标,等级为“中”。
cremer等对肠含物的分析表明,鲢滤食的颗粒物 (微型和大型浮游植物及碎屑) 的大小范围为8~100 μm (其中大部分浮游植物为17~50 μm)。...春季白鲢食物中腐屑占90%~99%,夏季食物中的浮游藻类占绝对优势,秋季以后随河流中浮游植物的减少,食物中腐屑又占主要地位。
;利用大型浮游动物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浮游动物作为浮游植物的直接捕食者,其作用在 藻类上的“下行效应”对于调节藻类种群结构有重要作用。如何壮大浮游动物的种群以保证其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呢?
江苏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郑在洲表示,江苏对生态河湖状况的评价采用百分制,涉及防洪工程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河流浮游植物多样性、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水质、饮水安全和直观感受,《规范》设置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质优劣程度”和“公众满意度”3个关键指标。
2.2研究过程首先进行水质监测探究。内陆水体光学特性复杂,受浮游植物、无生命悬浮物和黄色物质等影响。叶绿素a、氮、磷等的质量浓度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参数。...近年来,随着光谱技术的成熟,侯迪波等基于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水质分析方法探讨了uv-uis光谱在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等方面的发展。王燕等分析了拉曼光谱关于水质监测的研究成果。
总结了生物监测方法的重要性、优势及主要监测生物类型;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综述了水环境生物监测的主要生物类型——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高等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对生物监测方法国内外的实践和应用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