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考核督查,建成涵盖国考、市考等断面的水质监测网络,定期监测考核;市级地表水监测范围从仅覆盖海河干流、引滦等少数河流逐步扩展至全市55条主要河流、6座湖库,市级监测断面数量增至117个。
新的一年,我市水质监测工作将有哪些举措?对此,张灵表示,今年我市将新建15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届时,全市的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将更加完善。
此次综合整治行动的近期目标是2021年底前,济宁市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规划考核任务目标;市域内入境、入湖河流水质监测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天候监测体系初见成效,水质监测、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已建成的功能退化湿地得到有效治理修复
要加大标准执行监管力度,制定出台与标准配套的监测技术规范,切实做好宣传解读工作。要持续做好基础支撑保障,建立健全农田灌溉水质监测网络,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统筹推进农田灌溉水质监管相关工作。
水环境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团队,着重开展水环境监测预警和污染溯源技术研究,研究建立区域和小流域预测预报技术方法及省市交界区域水质监控预警体系,研究多手段天地一体化的水质监测网络技术,优化水质异常波动响应机制
2019年各省市开始了自动水质监测网络的建设,如吉林省以1.62亿采购67套站点仪器及一套管理平台;中山市以2.7亿建设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深圳市以1.91亿元采购122个微型站、132台摄像头以及运维和数据分析服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总体要求,完善贵州省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实施控制单元精细化管理,摸清新增断面水质状况,按照《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抓紧开展新增173个控制单元监测断面摸底调查监测工作的通知
实现了全天候、全年完整周期监测,形成全方位的翠屏湖流域水质监测网络。...其中,翠屏湖水质监测平台共设置了20个地表水和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站点,断面监测数据量由每月4个增加到2190个。20个地表水监测站点,广泛分布于翠屏湖周边6个乡镇(街道)17条流域。
强化技术和数据支撑,加强精准完备的监测体系建设,提升新安江水质监测能力,健全完善新安江主要干支流水质监测网络。...记者了解到,安徽省还提出了目标要求,到2021年,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指标持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流域地表水污染来源及其污染负荷明确、水质稳定向优,皖浙两省跨界的街口出境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指数符合生态补偿年度目标要求
,水质监测网络重新优化布局,未来水质监测行业前景可期。...2、水质监测2018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其中与水质监测相关的规定无疑将促进行业的发展。
选取阿波罗未来产业城作为试点片区,结合市政设施epc建设和地块开发,通过系统规划设计各类海绵设施,并整体布局各类数据采样点,构建海绵城市水文水质监测网络及监测评估体系。...以数据说话,开展监测评估和基础研究。龙岗区与专业技术单位合作,依托深圳市水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哈工大深研院国家水专项研究基地,在丁山河流域开展面源污染研究。
根据水污染防治要求,适时扩大水质监测网络。〔市环保局牵头,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经开区管委会配合落实〕3.土壤环境监测。...;在化工产业园区下游布设金垭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站1个;在市、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10个,其中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新建水质自动监测站6个(见附件4);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布设水质监测点位
进入十三五,水环境治理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而水质监测网络的落后已成为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的重大阻碍,下一阶段大力构建水质在线监测网络已是箭在弦上。...水质自动监测市场空间预测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延伸阅读:水污染治理不容松懈 水质监测力度需持续加大
建立地下水补给径流自然区防护带,科学划分防护带的范围和防护层位,完善地下水源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创新地下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健全地下水源地水质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
1整合部门资源,统筹构建水质监测网络现在,很多地方水质监测断面设置不统一。...延伸阅读:水污染治理不容松懈 水质监测力度需持续加大政策暖风吹 水质监测仪器2017迎来发展春天
应优化各部门省、市、县、乡、村五级水质监测网络,完善水流域水质监控预警体系,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流域水环境风险应急和预警平台体系,提高水源地、流域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能力。
基本建立覆盖全国主要水体的水质监测网络,重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14年,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达到98.8%;开展了10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组织完成13个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和
进入十三五,水环境治理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首要任务,而水质监测网络的落后已成为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的重大阻碍,下一阶段大力构建水质在线监测网络已是箭在弦上。...大力发展水质监测,建设全面的水环境监测网络,能够使决策层客观、准确、全面地了解我国水环境的整体状况,为其统筹规划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打造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
建立和完善自治区、盟市、公共供水厂三级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到2015年底,12个盟市要建成地方水质监测站,具备42项常规检测能力,水厂具备10项检测能力。...改造升级技术工艺落实、水质处理不达标的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水平,加大再生水、疏干水和劣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推进城市洁净工程,开展旗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和等级评定,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