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提出,到2028年,“112233”生态保护监管体系(1个网络、1个平台、2项行动、2个载体、3类区域、3项制度)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与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相匹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体系,生态系统多样性
一是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顶层设计。编制印发《“十四五”生态保护监管规划》,明确生态保护重点监管区域和监管任务,进一步深化、细化“53111”生态保护监管体系。
《规划》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为主线,提升生态保护监管协同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有序推进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53111”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初见成效,基本形成与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相匹配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体系,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在引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三节 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第四节 持续推进试点示范建设第十章 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第一节 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第二节 强化重金属及尾矿库风险防控第三节 以“无废城市
祁连山、黄河流域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保护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监管职责,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快构建生态保护监管体系,结合山东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崔书红介绍,“53111”生态保护监管体系中,“5”是指持续开展全国生态状况、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5方面的监测评估;“3”是指实施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监督执法制度和各重点领域生态监管制度等
“构建完善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是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到2035年,建成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文件对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监管职责,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现代化监管体系,推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件对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监管职责,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现代化监管体系,推动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延伸阅读: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
》要求,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监管职责,加快构建生态保护现代化监管体系,提出以下意见。...到2035年,建成与美丽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现代化生态保护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思路和任务。具体要做好“七个一”:一要着眼一个目标,加快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抓紧优化有关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三要用好一把利剑,持续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