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防洪防凌减淤、供水发电和生态环境需求,创新水库群多维协同控制原理及调度技术。优化水沙调控体系和布局,明晰骨干工程功能定位与适宜规模。开发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系统,提高洪水资...研究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与协同保障方法机制。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湖北省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省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碳排放强度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管控
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与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城镇环境治理设施补短板行动。...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行动,重点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强化固体废物协同控制与污染防治、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相关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三)强化协同控制,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工作细化实施方案》,指出2022年秦岭范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秦岭生态有效恢复;污水污泥、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积极推进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提升建设,同时强化协同控制
,巩固改善大气环境一、实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一)协同推动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治(二)巩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三)完善污染天气应对体系二、持续推进污染源治理(一)深化重点行业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深度治理
此外,河北省还探索布设省级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站点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站点,为大气污染治理和pm2.5、臭氧协同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在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建设方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监测,结合生态环境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生物多样性等调查,以及水利厅的水土流失、水资源量、降水量等数据,对全省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
此外,探索布设省级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站点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站点,为大气污染治理和pm2.5、臭氧协同控制提供数据支撑。...在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网络建设方面,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监测,结合省生态环境厅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生物多样性等调查,以及省水利厅的水土流失、水资源量、降水量等数据,对全省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估
加强协同控制,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以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主线,加快补齐o3治理短板,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逐步破解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要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
目前尚未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特点建立现状调查和环境监测标准规范,现有监测体系未充分考虑流域汇水关系、水土协同控制等,无法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难以系统性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评估。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年内持续推进)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一、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完善联控联治联防机制,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动煤尘、烟尘、汽尘、扬尘“四尘同治”,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到2025年,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严控工业源、移动源、面源排放。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加快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和道路堆场扬尘治理。整治秸秆露天焚烧。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将以“主城提升、两群提质、工程减污、川渝联动”为重点,深化“重庆蓝”五大举措,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加大冬春季蓝天保卫战攻坚和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力度,提高污染天气应对能力,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10%的目标任务,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7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指导各地加强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制定并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技术工程措施,推进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本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1)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会场;(22)水土污染协同控制分会场;(23)绿色包装与绿色发展分会场;(24)危险废物运营管理及风险管控分会场;(25)大气污染监测创新技术分会场;(26)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分会场
2.闭幕式(1)拟邀请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环境健康、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环境经济、水土协同控制等领域做特邀主旨报告。...(3)拟邀请两院院士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环境科技政策与措施、气候变化、大气动态污染治理、水体污染控制、海绵城市建设、土壤与地下水系统评价与修复等领域做大会特邀主旨报告。
也是从那时起,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危险废物回转式多段热解焚烧及污染物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创新研究项目正式起航了。近些年来,我国危废产量迅速增加,且来源复杂、涉及行业广,国际履约责任大。...项目团队多面出击,研发出阻滞效率达90%以上的高效一体化复合阻滞剂,更搭建起全过程、多途径污染物协同控制体系焚烧前进行科学配伍,焚烧中进行过程自适应优化处理,焚烧后通过硫氮基阻滞、半干法脱酸、改性活性炭喷射
根据我部组织专家论证的结果,经研究,现同意以你单位为依托,建设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你单位报送的《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以下简称《计划任务书》)收悉。
3月16日,由成都理工大学申报的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顺利通过环保部专家组论证。...论证会前,专家组成员实地考察了成都理工大学水土污染协同控制实验中心、环境地球化学实验中心、环境功能材料实验中心。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加快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技术及其集成工艺、成套装备与催化剂开发,攻克低氮燃烧和脱硝工艺氨逃逸控制、pm2.5和臭氧主要前体物联合脱除、窑炉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研发脱硫、脱硝、除尘、除汞副产物的回收利用技术
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针对大气pm2.5污染治理,在多个方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主要包括: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特别是未来的治理需求将从点源转向面源,从一次污染防治走向二次污染防治,从单个污染物控制走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环保的需求将是全方位的,将催生出市政、工业、生态修复、河道治理、景观建设等一体化打包解决能力的环境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