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国家级碳计量中心。...2025年环保重点工作如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统筹施策、工程治理、科技赋能,实施煤电机组升级和传统高耗能产业绿色化改造,推动移动源综合治理,持续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建成16个幸福河湖,
水泥行业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三大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分别占全国工业排放的5.6%、17.1%、19.3%,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总排放的13%。
此外,该项工作还能够显著减少经济活动的碳排放。《循环经济助力碳达峰研究报告(2023)》显示,预计到2025年,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超过30%。...据统计,我国每年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过2亿台,手机废弃量达4亿部以上,已成为电器电子产品废弃大国。通过填埋等方法处理废旧电子产品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试点研究制定区级建筑领域碳排放统计核算方法。深化区级碳普惠平台,推动虚拟电厂、光伏、充电桩等减排场景接入,持续拓展低碳权益场景。...到2025年,单位 gdp 能耗下降率达13.5%,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4.深挖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
稳步开展碳排放总量及强度数据核算,开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统计研究。探索建立省级碳普惠制度体系,推动开展碳普惠创新实践。...一、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提速行动(一)主要目标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详情如下:关于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组织计算了2022年全国、区域和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
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五)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六)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制度;(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统计、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建设。建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配备监测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污染源执法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
龙岗分站首次建立实验室能源和碳排放在线监测和数据展示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实验室能源消耗,实现对能源使用和碳排放的精确跟踪和统计分析,助力实验室各部门碳排放绩效考核,同时系统还集成了用电安全监测与漏电检测功能
碳排放领域,生态环境部发布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目标到2030年建立起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三、以绿电制氢、副产氢为原料的合成氨项目,不作为“两高”项目管理;合成氨作为中间产品生产下游化工品的项目,作为“两高”项目管理,但不执行产能、能耗、碳排放替代。...以绿电制氢、副产氢为原料的合成氨项目,不作为两高项目管理;合成氨作为中间产品生产下游化工品的项目,作为“两高”项目管理,但不执行产能、能耗、碳排放替代。以上两类项目要确保不得用于尿素、磷铵生产。
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出席发布会,并回应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路透社、中国冶金报、世界金属导报等媒体记者对于如何“破内卷”、钢铁需求新变化、促进联合重组和完善退出机制、钢铁行业进入碳市场、“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
二、重点任务(一)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1.全面落实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对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开展统计核算,建立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提高数据时效性和质量。
加强碳排放统计监测能力建设,稳妥有序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到2027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0%左右;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25%左右。
,科学分解区域碳排放预算目标;(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基层队伍建设,提高核算能力和水平;(三)完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等制度,推进碳排放信息公开;(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
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草案)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升建筑品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碳排放,改善人居环境,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改造、购买、运行绿色建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定在容积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面予以激励;三是推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产业体系;四是探索建立建筑领域参与本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通知明确,到2025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
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足迹管理,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引导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落实国家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加强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据统计,钢铁行业年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随着钢铁市场和政策的不断变化,钢铁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波动、环境保护压力增加等,企业的绿色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
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和制度建设。深入实施甲烷排放控制行动及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举措。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逐年编制温室气体清单。
具备碳排放统计核算条件的项目,应在节能报告中核算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指标,提出降碳措施,分析项目碳排放情况对所在地完成降碳目标任务的影响。
,区域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双增”,年新增能源消费量约64.28万吨标准煤,新增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4.88万吨。...二、主要问题(一)燃煤锅炉替代关停工作滞后,区域能源消费及碳排放量明显上升《热电联产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热电联产项目规划建设应与燃煤锅炉治理同步推进,各地区因地制宜实施燃煤锅炉和落后的热电机组替代关停
监控平台可以实现二氧化碳自动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历史数据查询、排放量统计等信息等功能查询统计,为全国垃圾焚烧行业碳计量以及后续行业碳交易提供了数据解决依据。...该项目一期、二期合计占地约18.67公顷,可实现年处理生活垃圾102.2万吨、污泥7.3万吨、餐厨3.65万吨,年发电40800万千瓦时,可节约标煤26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4万吨/年,实现营业收入
35%,印染行业碳排放量明显下降。...紧盯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头,突出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强化资源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形成有利于减污降碳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突出创新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