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和碳排放因子库,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等重点行业率先开展“碳足迹”核算。加快推进合肥市“碳普惠”试点,推动构建省“碳普惠”体系。
主要用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市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碳足迹核算、碳核查、月度存证审核等)、碳普惠试点建设、气候投融资城市试点建设等。
落实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标准和技术规范,落实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制度、碳足迹信息披露制度,配合市场监管部门落实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探索研究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率先实践检测项目碳足迹核算,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深圳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针对检测实验室的主要输出成果检测项目进行碳足迹核算,龙岗分站率先取得水质重金属和建筑施工噪声等检测项目的碳足迹标识认证。
该标准规定了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范围、原则和量化方法等,填补了国内产品碳足迹核算通用标准的空白,为指导编制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提供了依据。
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
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半导体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厂)在线监测技术规范、高氟废水处理微纳吸附助凝技术规范、生产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编制技术规程、锂离子电池企业供应链碳足迹核算指南等
通知明确,到2025年,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标准出台实施,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相关计量、统计、监测能力得到提升,为“十五五”
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碳足迹管理,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引导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落实国家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加强其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
在设备更新领域,重点研制家用应急包等标准,参与行业燃气具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预警、灭火系统及部件产品、产品碳足迹核算、高压输电设备、低压配电设备等标准研制。...在低碳技术领域,加快制定重点产品碳足迹评价标准,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标准化。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开展铜、稀土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培育绿色服务机构,做大做强省级生态环保领域投资运营平台,大力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托管服务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
积极探索工业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有效方法,推动制定一批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在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方面。
碳足迹管理势在必行产品碳足迹管理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包括碳足迹核算、评估分析、减排策略制定、碳足迹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是企业实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化工、橡胶等行业选取200家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试点、100家企业开展碳足迹认证试点。
申报企业能效水平原则上要接近或优于能效标杆水平或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且没有使用淘汰的落后生产设备(包括落后电机、落后变压器等);优先支持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积极推行产品绿色设计、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或零碳工厂创建相关工作
积极研制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塑料制品碳足迹核算等国家标准,制定实施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产品碳足迹评价、碳排放基础数据元规范等地方标准,推动低碳转型发展。
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国家标准,统一具体产品的碳足迹核算原则、方法和数据质量,制定碳标签、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推动碳减排和碳清除技术标准制定,加快出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标准,助力产业低碳转型。
加快健全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报告标准,加快研制产品碳足迹核算基础通用国家标准,制修订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员和机构标准,推动钢铁、铝、塑料、动力电池等重点产品碳排放强度、碳足迹等基础共性标准研制。
,开展重点再生材料碳足迹核算方法标准研究。...为促进国内外制度政策的协调对接,《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生态设计、碳足迹核算等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制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国际标准,推动标准规范国际合作互认;完善再生材料标准体系,研究建立再生材料认证制度
加快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应用与推广,推行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巩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科学、合理、有序控制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标准研制,制定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标准。研制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制造、再制造等领域标准,制定电炉炼钢工艺及装备技术改造、短流程炼钢碳足迹核算核查等标准。
组织纺织重点领域碳达峰相关研究,鼓励开展纺织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完善纺织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推动印染、化纤等行业清洁生产审核。研究编制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推荐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
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相关标准,加强碳核查认证认可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碳排放核查检测技术实验室;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用电信息推算碳排放量、碳追踪、碳足迹核算等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完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计量体系
省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经济和信息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行业、产品碳足迹标准,探索建立全省碳足迹数据库,开展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及认证。
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全产业链低碳发展合作,推动形成互相认可的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体系,为汽车企业海外发展创造更好环境。(四)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二手车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