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搜词 > 微塑料颗粒

微塑料颗粒

北极星环保网为您提供微塑料颗粒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微塑料颗粒最新动态。了解微塑料颗粒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环保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微塑料颗粒”相关结果约11000+个
  • 第十三届2025工业废水处理新技术与研发成果交流大会暨供需对接展示大会

    衍生碳材料吸附去除再生水中新污染物27.碳材料增强吸附全氟化合物的研究进展28.工业废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去除研究29.分子印迹技术去除环境激素类机制与应用前景30.混凝、吸附对工业废水中微塑料颗粒的去除效能

    工业废水 北极星环保会展网 02月27日
  • 关注 | 微塑料污染监测与治理已纳入上海、山东、江苏等地新污染物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中

    另外,sgs还创新性地提供单个微塑料颗粒的近似质量数据,结合径流量等信息,能够估算该流域微塑料污染总量等信息,为合理制定塑料污染管控政策提供基础信息。...、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平台等尽可能多的检测出样品的微塑料颗粒,提供准确、可追溯的检测结果,能力覆盖多种基质:-- 海水、海洋沉积物、生物体(水产品);--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沉积物;-- 工业废水和污泥

    水质监测 SGS环境卫生安全EHS服务 2023年02月20日
  • 微塑料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演变与归宿

    之后将样品送入金属转盘,外加电场利用惯性和塑料颗粒的静电特性,将其他物质先分离到杂质区,微塑料先吸附在转盘上,随后落入样品区,采用此法提取的样品中几乎没有干扰物残留,微塑料回收率接近100%。

    市政污水 水业碳中和资讯 2022年08月23日
  • 土壤微塑料与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作用影响因素

    塑料制品通过自然降解过程会形成微塑料(microplastics),其一般定义为直径<5 mm的塑料颗粒微塑料被广泛应用在个人护理用品中,目前在大气、淡水、海洋和土壤中均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

    土壤修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06月18日
  • 助力长江大保护 湖南水文启动洞庭湖水生态监测工作

    这次监测覆盖整个洞庭湖的入、出河湖口和东、西、南洞庭湖的分界线等共计34个监测站点,监测指标包括了常规水质指标、浮游动植物、水生植物、底栖生物和微塑料颗粒、抗生素等。

    水质监测 湖南省水利厅 2021年03月29日
  • 治理新兴污染物:清华研究显示纳米陶瓷滤膜深度处理城市污水

    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颗粒,二甲双胍的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具有潜在公共卫生安全危害……近来的一些报道表明,新兴污染物越来越醒目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新兴污染物是个统称,其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全氟类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也包括纳米材料、微塑料、抗生素抗性基因等。“这些新兴污染物因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或生态效应,近年来备受关注。

    市政污水 中国科学报 2021年01月18日
  • 如何走出新兴污染物治理“死循环”

    人类胎盘中发现微塑料颗粒,二甲双胍的自来水消毒副产物具有潜在公共卫生安全危害……近来的一些报道表明,新兴污染物越来越醒目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新兴污染物是个统称,其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药品与个人护理用品、全氟类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也包括纳米材料、微塑料、抗生素抗性基因等。“这些新兴污染物因具有较高的生物毒性或生态效应,近年来备受关注。

    市政污水 中国科学报 2021年01月18日
  • 专家解读 | 关于“禁/限塑令”助力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澳大利亚近岸海域塑料颗粒也达到了4000多个/千米2。...自2014年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开始,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连续被列入每届大会主要议题,并相继通过了《海洋塑料废弃物和微塑料(ea.1/6)》《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ea.2/res.11)》《海洋垃圾和微塑料

    再生资源 《环境保护》 2020年12月11日
  • 水体环境中纳米塑料的危害与检测研究进展

    20世纪70年代,在开阔水域发现了第一批5 mm的微塑料颗粒。最近的研究证实了塑料微粒的降解过程不会在微米级停止的猜想,塑料微粒会继续分解形成纳米塑料颗粒

    环境工程 2020年03月19日
  • 微塑料也单纯

    实际上,贻贝面临的威胁不只是新兴的微塑料颗粒,还有水体中常见的老牌重金属离子,比如毒性较大的镉(cd)离子。...前人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可以作为重金属的载体,一旦微塑料被生物摄取,其所负载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就会大大提高。有关微塑料提高污染物毒性的报道加重了大家对微塑料的恐惧。

    土壤修复 BECT期刊 2020年02月26日
  • 填埋塑料垃圾做法可取吗? 污染土壤需要一千年才可分解

    也就是说,某些塑料是可光降解的,这意味着来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会导致塑料颗粒变脆,分解成更小的碎片,称为微塑料。...现在,虽然这是一种分解形式,但微塑料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们会进入水源并危及海洋生态系统。即使塑料可以逐渐被阳光分解,塑料仍然永远不会被破坏,并变成其他形式,可以影响环境的新和更微妙的危险的方式。

    工业固废 科技领航人 2020年02月25日
  • AEPW将在印度和越南启动零塑料废物城市项目

    如今全世界每年以亿吨为单位产出的塑料垃圾,地球已陷入巨大的塑料污染危机当中。塑料垃圾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变成微塑料颗粒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再生资源 solidwastemag 2020年02月13日
  • 塑料需要一千年才能分解 掩埋塑料垃圾做法可取吗?

    也就是说,某些塑料是可光降解的,这意味着来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会导致塑料颗粒变脆,分解成更小的碎片,称为微塑料。...现在,虽然这是一种分解形式,但微塑料是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它们会进入水源并危及海洋生态系统。即使塑料可以逐渐被阳光分解,塑料仍然永远不会被破坏,并变成其他形式,可以影响环境的新和更微妙的危险的方式。

    科技领航人 2020年01月13日
  • 微塑料污染与日俱增 土壤修复箭在弦上!

    使土壤改性:在对污染物吸附程度增加和微生物群落降低的基础上,土壤中塑料颗粒的增加进一步使土壤物理性质发生改变,直接反映为比如黏性降低,土壤孔隙度、疏水性增强等问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会分解为塑料碎片甚至是微塑料,这也是微塑料进入土壤的重要途径。

    土壤修复 废塑料新观察 2019年09月16日
  • 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中微塑料的研究展望

    微塑料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生态环境中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li等研究发现2015年我国经污泥进入土壤环境的微塑料颗粒达上百万亿个。

    污泥 净水技术 2019年08月09日
  • 微塑料在土壤中纵向迁移试验模拟研究

    五种微塑料在体式显微镜下显示颗粒形状经12次83 mm模拟降水量渗透后,五种微塑料的标准化质量分布经12次83mm模拟降雨量的土壤柱实验显示,与其他四种微塑料颗粒相比,平均尺寸为21μm的聚乙烯颗粒(pe-fine

    土壤修复 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GSR实验室 2019年08月06日
  • 面对海洋微塑料污染 我们在行动!

    ;afm-ir :原子力显微镜- 红外光谱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微塑料是粒径小于5 mm 的塑料颗粒或碎片,微塑料污染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海洋和海岸污染问题。

    综合 科学出版社 2019年06月11日
  • (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欧洲农田中,污泥施用使得土壤中微塑料颗粒达到1000~4000个·kg-1土。在澳大利亚悉尼工业区土壤中微塑料含量高达0.03%~6.7%。...海洋受微塑料影响最为直接,在牡蛎等海洋生物体内已发现微塑料颗粒,人类粪便中也已发现微塑料。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也十分普遍,主要通过农膜的大量使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途径进入。

    土壤修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02月22日
  • 10000 个科学难题之海洋微塑料污染及生态效应

    小尺寸(5mm)的微塑料和海洋中的低营养级生物,如浮游生物,具有相似的大小,许多海洋生物不能区分食物和微塑料颗粒,因此微塑料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除此以外,海洋生物还可通过摄食其他动物而间接吞食微塑料

    综合 赛杰奥 2018年08月09日
  • 警惕“海洋中的PM2.5”——微塑料

    研究显示,有的是大型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层层分解,由大变小,由小变微,从而形成了环境中的微塑料;有的来源于洗涤剂、护肤品中的微塑料颗粒,以及工业原料中的微塑料颗粒和树脂颗粒

    其他监测 中国海洋报 2017年11月14日
  • 淡水微塑料环境污染研究取重大突破

    (图片源于网络)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塑料制品在陆地和水生环境中解体后,最终形成数以百万计的小塑料颗粒,其中尺寸小于5毫米的颗粒被定义为微塑料

    工业废水 新华网 2017年10月23日
  • 美研究称河流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厂

    微塑料(microplastic),指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或碎片,是海洋面临的一个新兴环境问题。...研究发现,尽管之前的估计表明,污水处理厂截取了90%以上的微塑料,但微塑料随着处理后的污水每天释放到河流中的总量仍是显著的,每个污水处理厂每天的微塑料数量为1.5万~4.5万个(微粒)。

    市政污水 水进展微信 2016年04月01日
  • 中国的固废挑战:塑料垃圾

    在中国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各地的食用盐中都含有塑料颗粒(通常直径不超过0.2毫米)。这些塑料颗粒,也被称为微塑料,具有极大的危害,因为它们具有吸收其他有害污染物的能力。

    固废家园 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