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支持医疗废物处置模式创新。加强尾矿库污染治理。...深入推进长江、黄河四川段保护治理,深化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实施小流域水质达标提升行动。
完善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联动执法监管。...推动落实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拓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渠道。落实长三角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制度,优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管理。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近日签订《东北“三省一区”区域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此次《协议》的签订,将黑龙江省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和危险废物“白名单”制度,延伸拓展至整个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协议》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四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的建设,推动资源共享,推动信息互通。
2021年5月,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人民政府签署《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将推动利用处置能力共享和优势互补、固体废物转移信息互通、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等纳入重点工作任务。
近年来,两省生态环境部门一直保持密切合作,签订了多个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有关协议,在渌水流域协同治理、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省转移处置、协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等方面有诸多交流协作,以通力合作促进两地环境质量改善。
组织召开华北五省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工作会议,联合发布2023年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简化审批流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四)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贵州与云南、四川、重庆共同签署了《建立长江经济带上游省市危险废物联防联控机制合作协议》,又与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建立了《危险废物案件跨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共享、跨省转移“白名单
以下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不再列出)(二)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共享与联动执法,落实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及合作协议。
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推动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强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突出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全面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实施农用地断源工程和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深入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争取国家区域性特殊类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在自治区落地实施。
加强华北地区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共享危险废物...继续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利用能力匹配情况及设施运行情况评估工作,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无废”试点创建工作,鼓励开展危险废物低碳、零碳、负碳处置技术研发,控制危险废物处置过程碳排放量,降低危险废物直接填埋比例
《意见》指出,强化属地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对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格试点单位监督管理,定期调度报告试点情况,健全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日前,许昌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关于印发小微企业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试点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以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处置难题,进一步优化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处置水平。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区域合作和执法联动。...第七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指导设区的市之间通过协商建立跨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统筹规划制定、设施建设、固体废物转移等工作。
(五)加强区域联防联控。聚焦重点,依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跨省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行为,对跨省涉危险废物重大案件开展联合调查会商和挂牌督办。(六)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落实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及合作协议,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机制。鼓励废铅蓄电池、废包装容器、废酸、废矿物油、废有机溶剂、涂料染料废物等在长三角区域内利用处置。
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实行联防联控联治。(三)工作目标。...(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负责)(七)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加强科技创新支撑,推动形成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多向监管协同发力,构建联防联控联治综合体系。...,推动生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加强重点环节管控,推进建筑垃圾多维综合利用;严格环境风险防控,提升危险废物综合治理能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废物资源利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市场体系
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齐心协力、携手治污,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危险废物跨区域协同处置、生态环境联动执法等重点领域,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此外,还将共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制度,推动川渝两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如何共治跨界污染?这是川渝环境共保的核心命题。《要点》聚焦水、大气、土壤等领域持续强化联防联控联治。
强化土壤环境风险协同管控,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散乱污”企业整治,加大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整治力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2022年底前,进一步完善华北地区危险废物联防联控联治合作机制,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健全合作机制,强化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共享、联动执法和协作配合。
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置,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达35万吨/年,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8%,秸秆综...推动跨区域环境共治与生态共建,共同完成《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绿色发展理念付诸实践。
5.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考核评估,推进涉危险废物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实时监控。推行医疗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加强医疗废物环境监管。
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推进雄安新区和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整合长三角地区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形成联保共治新格局。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加强危险废物处置体系建设,严格辐射安全监管,生态环境安全有效保障。积极推进区域统一立法、统一标准、统一规划,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开展水环境联保联治,区域协同机制逐步健全。
加强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全面改善大气、水体等生态环境质量,管控土壤污染风险,逐步统一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绿色环保施工标准。创新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管理制度。
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作用,实行联防联控联治,严守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底线。(三)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