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源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时对亚硝氮的比累积速率没有影响。
碳源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时对亚硝氮的比累积速率没有影响。
因为部分反硝化会导致亚硝氮的积累,而由于后缺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hrt)较短,这可能会加剧亚硝氮的积累。数据显示这部分的亚硝氮浓度约为0.8mgn/l。
异养型反硝化菌是利用硝氮/亚硝氮来氧化有机物,1g的硝氮需要2.86g的cod来提供电子。此时,反硝化所需要的碳氮比是2.86:1。生存、生长和繁殖是任何生物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欲望。
过量的硝酸盐可导致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也可形成高度致癌的亚硝胺或亚硝酰胺,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饮用水中的硝酸盐氮(no3-n)浓度应低于10 mg/l。
碳源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时对亚硝氮的比累积速率没有影响。
其实工程应用比较灵活,多了少加,少了多加,营养源的计算只是一个大体的估值,笔者颜胖子个人偏重于cod的说法,这样的计算结果不会使碳源投加过量,毕竟一切服务于实际);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亚硝氮和硝态氮
碳源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时对亚硝氮的比累积速率没有影响。
对比分析不同污染物的特征吸收谱线,测量cod、bod、toc、uv254、色度、浊度、硝氮、亚硝氮等参数。测量时间最短5秒(可设置),实时监测水样的变化趋势,原位测量,不需
后来,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亚硝态氧(no2-)可以直接还原。...由于只是部分亚硝化,所以也叫“部分亚硝化反应”,或“半短程硝化反应”。看起来,三者的区别明显又简单,走完的叫全程,走一半的叫短程(或亚硝化),一半走一半叫半短程(部分亚硝化)。
刘俊新等对低碳氮比的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亚硝玻型和硝酸型脱氮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亚硝酸型脱氮可明显提高总氮去除效率,氨氮和硝态氮负荷可提高近1倍。...厌氧氨氧化的应用主要有两种:canon工艺和与中温亚硝化(sharon)结合,构成sharon-anammox联合工艺。
针对短程反硝化特性的功能菌群和代谢特性分析,发现优势菌属thauera可能对高亚硝积累特性的稳定维持具有
及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的情况下,耦合工艺对cod、总氮、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0%、70%和67%,反硝化除磷率随硝化液回流比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但随着系统容积负荷的增加,abr的第3格室出现了亚硝积累的情况
国内跟进的有北京工业大学的彭永臻院士,不过他最近在做短程反硝化,就是把硝氮只反硝化到亚硝氮,然后亚硝氮和氨氮进行中和生成氮气。然后做脱氮机理的也有很多高校,哈工大之类的,很多在研究一价氮的机理。
例如,a2o回流百分之百的污泥,内循环后就是百分之二百,在缺氧厌氧条件下去除1毫升的氨氮,将伴随去除1.32毫升的亚硝,亚硝把回流液中的硝酸氮还原为亚硝酸氮,这样一共就能去除近8毫升的总氮,非常可观。
碳源类型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只有葡萄糖在该研究中没发现积累现象。
碳源对硝氮的比还原速率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亚硝氮的比积累速率影响较大,在研究中发现只有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时对亚硝氮的比累积速率没有影响。
chang 等在ph 为7,o2 的体积分数为4% 的条件下, 利用fe ⅱ (cys)2 进行脱硝实验,在反应产物中没有检测到金属亚硝酰络合物,只是含有少量的no2-;当o2 的体积分数接近0 时,no
与一体式工艺相比,分体式工艺中的两反应器可单独进行灵活和稳定的调控,系统受扰后恢复时间短,anammox 反应器进水具有相对稳定的氨氮和亚硝氮比例。
反应中始终无硝氮、亚硝氮积累,生物强化系统具有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能力。
氨氮的去除量、亚硝氮的去除量和硝态氮的生成量比值说明了反应器中进行的是厌氧氨氧化。...2、sharon-annommox工艺反应器资料1、sharon-annommox原理anammox的生化反应式为:nh4++no2-→n2↑+2h2o因此anammox反应器进水要求有氨氮和亚硝氮且比例最好为
3.问:养猪废水,进水:cod1500,氨氮500,tp60,碱度3000,硝氮与亚硝氮仪器检不出,肯定值很低。出水:氨氮120,cod700,但是硝氮高达1200,亚硝氮250。
第一环节为亚硝化处置时期,将污水中50%的氮、氨原酸变成亚硝态氮;第二环节,则是厌氧氨氧化处置把污水里多余的氮氨元素以及第一环节获得的亚硝态氨变成氨气。...此处置进程可完成污水脱氮工作,并且具备4大优势,主要体现为:首先,第一环节反应形成的亚硝态盐是一种碱性物质,能和厌氧水形成的重碳酸盐产生反应,实现酸碱中和。
ph、游离氨、游离亚硝酸ph对短程硝化的影响主要通过控制游离氨( free ammonia,fa) 以及游离亚 硝 酸( free nitrousacid,fna) 的浓度,进而影响aob、nob的活性
anammox现象的发现第一个对厌氧氨氧化现象进行探索的人是奥地利理论化学家engelbert broda,他在1977年发表关于氮循环的论文,基于热力学分析而指出自然界可能存在由微生物主导的氨氮与亚硝氮反应生成氮气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