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动重点领域、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加强能源循环梯级利用,推广余热供暖、核能供暖等能源循环利用方式。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省级及以上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燃气、地热等清洁低碳取暖方式。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
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燃气、地热等清洁低碳取暖方式。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
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在公共机构、大型公共建筑、地铁、机场、数据中心、冷链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实施节能改造,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
围绕发电、有色金属、化工等余热资源富集行业,推广余热发电、余热供暖,加强能源梯级利用,提高系统综合能效,减少煤炭消费。
加快工业余热供暖发展,引导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燃气、地热等清洁低碳取暖方式。...加快工业余热供暖发展,引导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燃气、地热等清洁低碳取暖方式。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
科学引导清洁取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推行太阳能、热泵、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以建筑中央空调、商务产业园区、冷链物流等为重点
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热泵、燃气、地热等清洁低碳取暖方式。
重点支特“双碳”领域 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尚未规模化应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示范项目,包括先进高效光伏发电、低成本大阳能热发电,浅层/中深层地热发电、核能余热供暖改造、绿氢滅碳技术、低碳/零碳冶炼、公共基础设施近零碳排放改造
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提高工业余热供暖占比,因地制宜实施气代煤、电代煤等清洁采
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发展,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推广热泵、燃气、地热等清洁低碳取暖方式。实施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大幅提升制冷系统能效水平。
积极推动严寒、寒冷地区清洁取暖,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暖,加快工业余热供暖规模化应用,积极稳妥开展核能供热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热泵、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
技术创新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绿色科技创新工程,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推广近零能耗建筑、热泵供暖、工业余热供暖等节能低碳技术。
探索污水处理与余热供暖集成示范,提升水利设施防洪、发电、调峰一体化水平,发展光、储、柔性直流新型能源系统。统筹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处理设施与配套发电供热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集约化管理。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实施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下称《报告》),2017—2019年,我国北方地区新增煤改电用户740万户、新增煤改气用户891万户,北方地区新增清洁燃煤集中供暖17.3亿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2亿平方米、新增工业余热供暖
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实施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下称《报告》),2017—2019年,我国北方地区新增煤改电用户740万户、新增煤改气用户891万户,北方地区新增清洁燃煤集中供暖17.3亿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供暖2亿平方米、新增工业余热供暖
公司回答表示,感谢您的关注,公司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还未达产发电,发电后将用发电余热供暖,未达产前还是用燃煤供暖,面积目前约为400万平米。
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生物质直燃发电工艺技术,通过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和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以及配套设备,将糠醛渣、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进行直接燃烧,实现并网发电和余热供暖。
不仅如此,蒸汽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余热供暖,真可谓是把垃圾利用到了极致;而发完电以后的蒸汽经空冷岛冷却后会变成水,再回收循环利用;垃圾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烟气在经过“四通道”余热锅炉后,将由尾部烟道引出
以生活垃圾热电联产为核心,实施余电上网、余热供暖、热水洗涤、炉渣制砖等下游产业,突出循环产业和生态环保,兼顾周边
2019年7月底前,制定出台工业余热和新能源供暖细化方案,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增加大容量高效机组供热负荷,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3000万千瓦大容量高效机组余热供暖改造1.5亿平方米。
高陵生态小镇可以说,垃圾无害化项目将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区县生活垃圾简单填埋的状况,通过余电上网、余热供暖、炉渣制砖,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既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从而破解...项目建成投用后,将从根本上改变高陵区及周边部分区县生活垃圾简单填埋的状况,在无害化处理的基础上,余电上网、余热供暖、炉渣制砖,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既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在清洁供暖的大背景下,晋钢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和烧结机尾环冷余热,面向巴公镇全域实现余热供暖,设计能力可达300万平方米。
2021年)〉和〈辽阳市2018年清洁取暖工作计划〉的通知》(辽市政办发〔2018〕19号)要求,由城镇到农村分层次稳步实施清洁燃煤供暖,有序推进天然气供暖,积极推广电供暖,科学发展热泵供暖,拓展工业余热供暖
选择生产连续稳定并排放余热的工业企业,充分考虑错峰生产等环保措施,合理确定供暖规模,发展工业余热供暖。五、守住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