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生活垃圾处理高标准规划、高投入建设、高技术处置、高水平管理,目前处于西部领先水平。”日前国家级环保专家向霆在检查指导遵义创模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我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作。他说,遵义市多方筹措资金,在市辖区建成了欣环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置设施、瑞康危险废物处置公司、三岔拉法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并正加快建设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4座大型垃圾中转库,同时还将关闭了城区扰民严重的3座垃圾中转库、对欣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完成封场。如果遵义市生活垃圾按常住112万人,每天1千克垃圾产生测算,今后该市生活垃圾处理可以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工业固废 > 报道 > 正文

遵义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目前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2014-08-25 10:15 来源:遵义市政府网站 作者: 张晔丹 李培松

“遵义生活垃圾处理高标准规划、高投入建设、高技术处置、高水平管理,目前处于西部领先水平。”日前国家级环保专家向霆在检查指导遵义创模工作时高度评价了我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作。

他说,遵义市多方筹措资金,在市辖区建成了欣环生活垃圾填埋场及渗滤液处置设施、瑞康危险废物处置公司、三岔拉法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并正加快建设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4座大型垃圾中转库,同时还将关闭了城区扰民严重的3座垃圾中转库、对欣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期完成封场。如果遵义市生活垃圾按常住112万人,每天1千克垃圾产生测算,今后该市生活垃圾处理可以达到85%集中处置、15%简易处置的要求。

创新探索:告别垃圾填埋历史

生活垃圾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难题之一。国内许多城市基本采取集中收运、填埋的传统处理方式“消化”城市生活垃圾,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这种传统处理方式的诸多弊端逐渐显现。

传统垃圾处理方式除了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垃圾填埋场地外,还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因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后,经过日积月累的发酵,会形成新的垃圾渗滤液,这种液体含有有害物质,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发生由垃圾填埋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陷入垃圾填埋“无地可寻”的尴尬中。这不得不引发思考:改革垃圾处理传统方式,势在必行!

深刻认识传统方式存在弊端,充分借鉴先进城市发展经验。近年来,我市以生活垃圾水泥窑协调处置等项目为抓手,千方百计创新思路,转变方式,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处理的改革之路。

生活垃圾经过集中收运处理和简单分类后,具有一定发热量的塑料、橡胶和纸张等可燃物成为垃圾处理设备的“原料”,经过破碎、生物干化等工艺后将制成片状或块状的一种替代燃料。

这种变废为宝的东西是RDF衍生燃料产品,如同标煤一样可以燃烧,且达到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2010年初,遵义欣环垃圾处理公司与遵义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拉法基公司出资购买破碎机安装在高桥垃圾处理厂分选车间,与垃圾处理厂原有设备整合生产RDFF衍生燃料产品。截止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提供给拉法基RDF 4.56万吨,折合标煤2.19万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1万元。通过这种方式告别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历史,实现了资源化再利用处理。

成效显著:垃圾处理率逐年提高

如今,从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和终端处理的各个环节,遵义市政府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垃圾清扫、保洁、收运设备和工具不断增多,中转站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终端垃圾处理技术和能力不断提高,环卫队伍在不断补充扩大,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措施不断完善,市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确保了我市垃圾处理率的达标。

2011年,我市中心城区垃圾产生量为40.74万吨,清运及处理量为31.46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77.23%;2012年,我市中心城区垃圾产生量为40.96万吨,清运及处理量为34.5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84.26%;2013年,我市中心城区垃圾产生量为41.14万吨,清运及处理量为36.6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89.04%。

指标数据逐年提升背后是我市实实在在的投入与付出。为全面推进我市中心城区市容与环境卫生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集专题会议,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工作、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调度,明确相关单位由一把手负总责,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专人负责,及时处理涉及到的问题,并形成了一套规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制度,形成了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监督指导、严格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完善收运设施,进一步提升和改善了中心城区垃圾清扫、收运能力,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今年,我市又继续投入800多万元采购环卫机具,以进一步提高道路清扫、保洁和转运的机械化水平。通过近几年对环卫设施和机具的持续改善,提升了中心城区垃圾清扫、保洁和收运的能力,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改善我市生活垃圾中转库不足的现状,除收运工程项目外,在2013年,我市又投资1.01亿元,新建4座垃圾中转站(忠深大道、泥桥、董公寺、河溪坝)。目前,泥桥和董公寺垃圾中转站已投入试运行,待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后,将逐步关闭红花岗区白杨洞、机电街、万福桥、海丰井垃圾中转站和汇川区洗马路、银杉桥垃圾中转站。

超前建设:确保未来垃圾处理能力

遵义市中心城区水泥窑协调处置项目也是进一步做足做优做好垃圾变废为宝的文章,为持续改善城市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尽管我市采取了多种鼓励减量垃圾的措施,但城市生活垃圾仍在日益增多。为切实解决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以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论证,201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遵义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超前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确保未来垃圾处理能力。

该项目总投资2.92亿元,分南北两个子项实施。在北部遵义盘江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协同处置设施,日处理能力为800吨,主要工艺是气化热解,无害化水平高,垃圾的减量率最高可达100%;在南部(遵义县填埋场场区内)建设垃圾处理厂一座,与遵义三岔拉法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协同处置,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主要工艺是通过分选后生产替代燃料RDF,减少了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环境影响小,资源化水平高,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垃圾的减量率约为95%-100%。

今后,这个项目可处理垃圾51.1万吨/年,而2013年,我市中心城区垃圾产生量为41.14万吨,这个项目建成投用后可完全消解中心城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彻底消除垃圾围城的隐患,实现变废为宝,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

坚决防止“地沟油”走上餐桌也是我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内容。从2013年2月,市城管局、发改委、公安局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了《遵义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试行)》,加强了对餐厨垃圾的监管,对切实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当年,在南部城区启动了遵义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项目,工程总投资7797.52万元,计划建设规模为日处理餐厨垃圾120吨,年产油脂1314吨、沼气1.4×106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成餐厨垃圾预处理、水热改性、除油、厌氧消化、沼气提纯、蒸汽发生、压滤脱水、臭气处理、收运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

如今,随着我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心城区主干道、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社区及近郊镇的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一大批环保项目的加快实施,将进一步加快遵义城市生活垃圾将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进程。

原标题:遵义创新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目前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