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于8月22-24日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环保部门的管理人员、全国环境科研院所及监测人员、中科院系统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共150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上,多位专家就气候变化、环境科技与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升级转型、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大环境问题作了大会主旨学术报告。
据悉,四川不仅经济总量排名西部第一位,且境内自然环境优越,多种生物共存,多种地貌共生,几乎囊括了我国所有绿地生态系统的类型。据介绍,2013年,四川率先启动全国生态文明区域的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今年来,四川荣获国家环保科技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九寨沟,成都大熊猫基地获得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的命名。开展了污染防治重点领域11个重点实验室和10个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环境科学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环境现状依然严峻
据介绍,随着相关措施的落实,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今年上半年首批实施新标准的74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平均达标天数有53.7%上升到63.3%,污染强度都有所降低,全国地表水922个断裂中,同比降低了9.8个百分点。虽然部分环境有所改善,但我国环境的总体形式依然严峻,传统污染物还没有解决,新型污染物又逐渐显现,环境污染激素,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不断涌现,环境风险防控的压力还在进一步的加大。
另外,目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又以环境发展的矛盾较为突出。今年3月,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要求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民的经济水平在上升,资源环境消耗也在增长,但是环保基础设施的滞后,则可能导致引发新的环境问题,带来更大的环境压力和挑战。
最为关键的是,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具严重不足。吴晓青认为,环境管理,环境质量改善和治理技术,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科技的需求都十分迫切,但是我国环境科技的前瞻性和基础性研究不足,环境科技有时候还不能为管理和技术的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撑。此外,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还不够快,不能及时转化为实用的管理手段。
科技创新才是基石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保科技大会上,我国就首次提出了科技新环保的战略,在2012年召开的大会上,又提出加快环境的战略转型,科技支撑是破解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二者矛盾的根本之路。
针对环保科技问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突破环境改善的关键技术,改善环境质量不仅要掌握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探明污染物,研发各类污染物的减排技术,还要形成综合的解决方案,提出改善环境质量需要优先控制的领域,分步骤,有重点的提出环境改善的时间表。此外,还要不断创新环境质量改善的科技支撑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环保规范和技术管理体系,在环境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要加快环境基准研究,不断提高标准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要依托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制定以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依靠环境科技不断创新和完善环境质量改善的科技支撑体系。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会上也表示,四川大学在环保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美国加州大学建立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会;针对多个问题的研究,川大在2005年就建立了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机动车尾气创新,和德国大学建立了中德能源研究中心;除此之外,2009年川大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学院——新能源低碳研究院。
企业方面,记者也采访到了华西能源副总裁万思本。万思本告诉记者,长久以来,华西能源积极参与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开发了以煤粉、煤矸石、石油焦、油页岩、油气及高炉煤气等为燃料的高新锅炉燃烧技术,余热回收综合利用技术、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以及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以 “三废”(废水,废气,固废)为燃料的高新锅炉技术,并且产成国内首座超大规模垃圾焚烧发电 4×750t/d余热锅炉。
万思本还谈到,面对新形势,华西能源将继续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将继续研发并推行更高效节能、更洁净环保的能源转换技术,全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多元化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同步推进装备制造、工程总包、投资营运三大板块的协同发展。
原标题:环保产业升级需创新 川企争当节能减排先锋